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雍翻译官 > 第183章 结局

大雍翻译官 第183章 结局

作者:唐源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23:04:02 来源:小说旗

柳桑宁出了门便赁了一辆马车,春浓瞧着不放心,眼疾手快地也跟着上了马车。

马车之上,春浓颇为担忧:“姑娘,你为何又要去宫里?你不是才刚从宫里头回来吗?”

“我从宫里出来,不过是想亲眼瞧着金浮生入狱。如今我既已看完,便还有旁的事要去做。”柳桑宁面容坚毅。

春浓不解:“还有何事要做?”

柳桑宁看向春浓:“此事圣人冷静下来后定会转过弯来,绝不会相信乃是偶然发生。可这件事若是谨行策划,失圣心事小,判他欺君才事大。”

“所以呢?”春浓还是不解。

“所以,这件事推动者不能是他。”柳桑宁开口,“我不过刚入朝为官,有些莽撞有些逞英雄乃人之常情。且我是女子,对圣人来说即便我有自己的小心思,也绝不如其他臣子让他感觉到威胁与不安。”

柳桑宁虽不愿如此自贬,可她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世道就是如此。若是当街有男子斗殴,巡街的衙役怕事情闹大,怕闹出人命,几乎都会接到消息便跑着去处置。

可若换成女子斗殴,那他们只会觉得是小女子闲得发慌,就算是闹起来也闯不出什么名堂,便只会优哉游哉地走过去。要是到了地方一瞧,其中一位女子将另一位女子用刀砍伤,他们大多只会觉得此乃刁妇,不守女德,随意便处置了,不会像处置男子那般还要问清楚缘由,捋清楚过程。

也正因如此,柳桑宁才那么想做官,想做个好官,想做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人。

“可姑娘,万一圣上气极,不肯轻饶你呢?”春浓知晓柳桑宁的心思后,内心十分惶恐。

柳桑宁沉默了许久,她握住春浓的手:“人生有时候,总要赌一把。”

等到了宫门口,还未落车,柳桑宁便听到有其他马车停下的声音。等她从马车里下来看到一旁马车上下来的人后,和对方都愣在的原地。

“阿宁?!”

“谨行?!”

柳桑宁怎么也没想到居然遇上的是王砚辞。

王砚辞大步走到柳桑宁面前,他面色严肃:“你来宫中做什么?”

柳桑宁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那你呢?你又是来做什么?”

两人都没有说话,却也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答案。

柳桑宁轻笑一声:“我们竟是想到了一处去。你说,这算不算是心有灵犀呢?”

王砚辞失笑:“都这时候了,你倒还有心情玩笑。”

柳桑宁伸手搓了搓王砚辞的脸,然后凑近了些看着他,对他说道:“既如此,不如我们一起面对。”

王砚辞拧眉:“可这事终究是我之事,若是连累了你……”

柳桑宁一把捂住了王砚辞的嘴,她像是蛊惑一般:“这次,就让我们一起赌一把。”

王砚辞终究还是没能狠下心将柳桑宁推开。

这么长时间相处以来,他很是了解了柳桑宁的脾性。他知道,若是此时此刻他真的将她推开,那么他们日后或许……再无可能。

等两人再度来到御书房求见皇帝时,便见叶相与叶轻雨还跪在门外。送太后回宫的皇帝已经重新返回了御书房,可却并未召见他们父女二人。

柳桑宁与王砚辞对视一眼,跟着齐齐跪在书房门前,一旁守门的太监瞧了顿时面露难色。

这可是王砚辞王大人呐……皇上何时让王大人这样跪过?

于是有眼色的太监便悄悄进了殿内,皇帝正低头认真批折子,他便在太监总管身旁耳语了几句。

正准备退出,皇帝忽地开口:“怎么,又有谁来了?”

听着心情很是不悦。

太监总管犹豫再三还是照实说了:“陛下,鸿胪寺的王大人与柳大人来了。”

皇帝手中的笔重重放下,惊得进来报信的太监心底发慌。

就听皇帝道:“让他俩滚进来。”

太监总管到底是伺候皇帝多年,又见惯了这宫内的弯弯绕绕,见皇帝这会儿还是愿意见二位大人,心里头也有了数。

于是他赶紧亲自出门替皇帝召二位:“王大人,柳大人,陛下让你们进去。”

等王砚辞经过自己身边时,他又小声提醒:“王大人,陛下心中不悦,你当知晓如何认错才是。”

王砚辞用眼神谢过,快步进了御书房内。两人一进去,便再一次跪下。

这回不用等皇帝开口问,两人齐齐开口:“陛下,微臣有罪,特来请罪!”

皇帝冷哼一声,也没瞧柳桑宁,而是直接看向王砚辞,他冷冷开口:“你来说,何罪之有啊?”

王砚辞早在进宫时便想好的说辞,他立即回答:“今日之事,并非偶然,而是微臣一手谋划。微臣这二十二年来,没有一刻忘记过阿耶阿娘,更没有忘记过阿娘与阿姊当初受过的耻辱!今日之事,若陛下怪罪,不论是杀是剐,微臣绝无怨言。”

“你这般有骨气,这会儿又进宫请什么罪?何不等着朕一道圣旨赐死你!”皇帝怒道,“事到如今,你可后悔?”

王砚辞深深一拜,道:“那是微臣作为儿子,作为目睹真相之人替父母和阿姊要讨回的公道,微臣并不后悔。”

在皇帝再一次发怒前,他立即补道:“只是微臣作为臣子,自入仕以来,便得陛下赏识,得陛下教导,微臣虽心中背负着对金浮生的仇恨,可微臣心中也有陛下,也有大雍。微臣自幼刻苦,只盼有朝一日若入朝堂,定要成为一个能对陛下尽忠,对百姓尽责的官。这十二载,陛下对臣来说不仅仅是君王,亦是指引我前进的老师。”

柳桑宁悄悄抬眼看皇帝,发现皇帝听到这儿神情竟然缓和了许多。

柳桑宁忍不住心中惊叹,皇帝竟然吃这招?王砚辞果然还是个老狐狸,只怕是已经将皇帝给摸透了。皇帝喜欢听什么,他便同他说什么。

但柳桑宁又觉得,王砚辞说的这些话中又夹杂着真心。

皇帝一拍桌子,问:“既如此,你为何不将一切告诉朕?为何不求朕替你做主?!你当真信任朕?”

王砚辞匍匐在地,声音听着似乎有些哽咽。

“我为了查案,不敢暴露身份,这十二年来,我也不是没想过要鼓起勇气将一切都告诉陛下。可我每次看到陛下信任微臣的眼神,便不敢说出口。说到底,还是微臣怯懦了,怕看到陛下对臣露出失望之色,怕陛下再也不愿信任臣。”

皇帝没有打断他,反倒是沉默下来。

王砚辞还在继续:“所以臣只好拼了命的去做好每一件陛下交代给臣的事,哪怕是会受伤,哪怕是会丢了性命,臣也绝不退缩。”

说到这里,王砚辞突然抬头看向皇帝,他双目通红:“陛下,自臣亲父亲母逝世后,阿耶便只希望我能平安快乐的长大,从不对我给予什么期望。我若遇到困境,阿耶便会直接出手解决,他怕我无法面对。陛下于臣来说,是第一个对臣有期望,第一个相信臣定能克服每一个困难的人。陛下于臣而言,还是是伯乐,是知己!”

泪花在他眼眶打转,他对着皇帝十分虔诚地磕了一个头,嘴里道:“事到如今,臣知晓辩解无用。只盼圣上不要因臣气坏了身子,也不要因臣而不敢再信任旁人。若有来世,臣自当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说完,他就这样保持着磕头的姿势,让额头贴在冰冷的地面上,就像是静静等候皇帝的发落。

屋子里静得一滴水落入湖中都能听见响动。

柳桑宁也维持着磕头的姿势,可她的心底却莫名地安定下来。王砚辞这番话下来,她都觉得鼻头发酸,很是感动。更何况与他有着十二年交情的皇帝?

皇帝虽多疑,却不是个暴虐之人,相反他有着一颗孝心,对后宫嫔妃也还算不错,反倒是个重感情之人。

只要他认为这个人对他不会起到危害、威胁等,他便愿意讲一讲感情。

过了许久,才听到皇帝长长叹了口气,道:“罢了。此事说来,是朕当年轻易放过造的因,如今是当年的果罢了。你一颗孝心,朕倒是能明白你心中所想。”

这是推己及人了。

毕竟皇帝一直以来是个大孝子,大约是想到了自己身处险境时也愿意豁出命去护着自己的母后。又想起当时林氏察觉有危险,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的儿子藏进衣柜里,这又与当年情势凶险时母后也愿意豁出命护着他一样。

“是朕当年下令将此事揭过,也不许任何人再议再查。你应当明白,当年朕也有朕的不得已。”皇帝看着王砚辞,似乎想从王砚辞身上看出点什么别的来。

王砚辞看向皇帝,目光却很是笃定,满是对皇帝的信任。

他道:“臣自当明白。陛下心系天下黎民,所做之事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大雍。当时局势不算全然明朗,陛下谨慎些实属应当。”

皇帝盯着他看了好半晌,眼中这才真的有了笑意。

他道:“总归是委屈了当年的王大人与王夫人。当年,朕让他回长安述职,便是想升他为鸿胪寺卿,不料却遭此巨变,还叫他们之冤屈被埋了二十二年。来人,拟旨。”

“追封王孟然为安国候,林氏为安国候夫人,赐一品诰命。”

王砚辞顿时怔愣住,这个结果是他自己也没有料到的。等反应过来时,他立即伏身谢恩。

刚谢完恩,就听皇帝开口:“但你隐瞒身份,欺瞒朕十二年,此事也不得不罚。”

这话让柳桑宁一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就听皇帝道:“便罚你一年俸禄,这一年内你一个子儿的俸禄都不许拿。”

听到只是罚钱,柳桑宁顿时松了口气。

王砚辞却忽然间有些看不明白皇帝,但他依旧叩首:“臣遵旨。”

皇帝“嗯”声,又似随意道:“户部尚书旧病缠身,前日朕已经允了他告老还乡。明日起你便去户部上任,接替他的位置。”

哈?!

柳桑宁惊得下巴都要掉了。什么情况?王砚辞不仅没有被罢黜,还升官了?户部尚书,那可是管着大雍的钱袋子,乃六部尚书之一啊。若再往上,或可封宰相……

柳桑宁不敢往下想。

王砚辞一时半会儿也有些没回过神,皇帝不悦道:“早两年朕便有意让你去六部,你总是找借口推诿,这回不许再推诿了。”

王砚辞收敛神色,深深一拜:“臣,遵旨。”

柳桑宁低着脑袋,心想若是陛下就此接过,不再问她那便是最好。只是这想法刚在脑子里出现,皇帝就开了口。

“柳桑宁,那你呢?你又为何掺和进此事?”

柳桑宁此刻只觉得自己脑子里仿佛有一匹千里马在疾驰,带动着她的思绪也转得极快。方才这么一出戏结束,柳桑宁深知自己进宫前想的那些说辞已经派不上用场,必须得换个说法。

方才王砚辞对皇帝说的话她一字一句都记得清楚,若是按王砚辞的那番话来分析,皇帝是个喜欢臣子忠君爱国,又重感情的帝王。

如此……

柳桑宁叩首,回答道:

“微臣小时候听过一则故事,说陛下十二岁那年,曾为街头乞儿与梁郡王打了一架。那时梁郡王已有十五岁,生得壮实,可陛下却毫无畏惧。只因梁郡王觉得乞丐碍眼,便叫人打死了他。从那时起,我便立志想要在陛下麾下当一名为国为民的女官,更想当一名公正的好官。

王大人一事,是臣无意中得知了二十二年前王孟然大人的案子,从而自个儿猜到王大人身上去的。是臣质问了王大人,在臣的逼问下,才告诉微臣一切。

微臣既然知晓此事,便难以坐视不管。微臣不信陛下是个不顾忠良冤屈之人,臣相信陛下当时是为大雍考量,底下人又有欺瞒,这才没有深查。但微臣相信,时至今日若陛下知晓事情,定会为他们做主!而如今,也证明了微臣没有看错,陛下乃明君。”

皇帝没有表态,只是问道:“那你说,为何王大人愿意告诉你,却不愿意告诉朕呢?”

顷刻间,冷汗便从柳桑宁的后背冒了出来,将里衣都几乎湿透了。

她心道:我不是说了吗,是我逼问的!

可这话却不能这么说出口,她也清楚皇帝要问的也不是这个。

王砚辞见状便要开口解围,却被皇帝制止:“朕要听柳大人说。”

柳桑宁深吸一口气,像是豁出去了似的,说道:“因为王大人对陛下的情意,与对微臣的情意是不一样的。”

皇帝眯眼:“如何不一样?”

“因为王大人爱慕微臣!”柳桑宁突然大声说出这么一句,同时抬眼看向高坐着的皇帝,将皇帝刹那间的惊讶尽收眼底,她继续道,“他爱惨了微臣,为了微臣命都可以不要。英雄难过美人关,微臣的逼问自然是……自然是与寻常的逼问不同,王大人抵挡不了,也实属正常。”

她这话说得面部红心不跳,一旁王砚辞却是面红耳赤!

他瞥了她一眼,眼神里似乎都在说“你在胡说什么”。可看在皇帝眼中,却成了眉目传情以及……羞涩。

皇帝愣了下,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笑着对王砚辞说道:“没想到啊,你王砚辞居然也有这么一天。”

笑完,皇帝又道:“罢了,今日朕便彻底做一回好人。柳桑宁破案有功,便升为正四品鸿胪寺少卿!”

柳桑宁觉得这简直是天上直接砸了块馅饼儿到她脑袋上。

鸿胪寺少卿!这距离她想当的鸿胪寺卿简直只有一步之遥。

皇帝却没有管柳桑宁此刻的感受,他看向王砚辞:“这些年你孑然一身,从未听你说过有喜欢的女子。如今既然有了,便别再拖了。否则我看你阿耶都快愁出满头白发了。”

皇帝口中的“阿耶”自然指的是祁阳王氏的族长王慈安。

“如此,朕会下一道圣旨,为你和柳桑宁赐婚,你意下如何?”皇帝虽是询问,态度却很是肯定。

王砚辞压着心底的喜悦,立即叩首:“谢陛下恩典!”

说着伸手拉了把还沉浸在自己升官情绪中的柳桑宁,柳桑宁这才后知后觉皇帝说了什么。她的脸在瞬间涨红,立即也叩首谢恩。

皇帝见他们如此反应,瞧着很是满意,挥挥手便让他们退下。

王砚辞与柳桑宁走到书房门口,瞧着外头跪着的叶相与叶轻雨,他心下不忍,转身冲皇帝拱手:

“陛下,叶相这些年也算是尽心为朝廷办事,他的膝盖还曾受过伤。其女叶轻雨此次也颇受惊吓,您……”

皇帝却不耐地打断:“此事朕自有决断,不必再说了,回去好生准备婚事。”

柳桑宁经过叶轻雨时,快速朝她怀里扔了样东西。叶轻雨赶紧捂住,然后悄悄去看,竟是一个小药瓶。里头装着的药丸,乃是提神醒脑的。

这是怕他们跪久了,脑子都跪得晕乎起来,在皇帝面前说错话吗?

门外其实无人看守他们,叶轻雨赶紧将药丸倒在手里,快速地给叶相喂了一颗,自己也服下一颗。

这种时候,清醒着应对皇帝,才是最重要的。

叶轻雨忍不住回头看了眼,瞧着柳桑宁离去的背影,鼻头微酸。

回去马车上,两人同乘。

车厢内,柳桑宁依偎在王砚辞怀中,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幸福感。

她的手把玩着王砚辞的折扇,一抬头却撞进王砚辞如墨般的双眸里。

两人同时开口:“你在圣人跟前那番话几分真几分假?”

问完两人同时又扑哧笑出声来。

几乎又是异口同声:“真假掺半。”

几家欢喜几家愁。

等到了次日,皇帝下诏,向天下人宣告了二十二年前王孟然夫妇一案的真相,并追封为安国候与一品诰命夫人。

一时间,大雍上下都将金浮生骂了个狗血淋头。

但不知皇帝是出于何种考虑,竟是将王砚辞真实身份隐瞒,并未让众人知晓他其实是王孟然的儿子。

不过朝中各人比起关心此事的真相,更关心的是叶相。

一夜之间,叶相竟是被罢黜宰相一职,叶家上下贬为庶民。叶家靠着叶相攒的多年根基毁于一旦,若想再拥有权势,只能从头再来。

而这还是皇帝念着叶相为官几十载办过不少实事,才留了他性命。

听闻,叶相一家准备离开长安,举家回老家乾州去。

城门外,柳桑宁与王砚辞、徐尽欢三人前来相送,叶轻雨却不愿与柳桑宁和王砚辞相见,只肯见徐尽欢一人。

柳桑宁与王砚辞也不勉强,只远远站着。徐尽欢则是走到马车旁,隔着车帘与叶轻雨说话。

“徐大人,只此一别,只怕再无相见之日。有些话我想同你说。”

听到叶轻雨唤自己徐大人,徐尽欢心中莫名一阵钝痛,他明白她这是顾着如今的身份,不想再让他与自己还有瓜葛。

“你说。”他声音比往常更为温柔。

叶轻雨眼中含泪,却强忍着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与平常无异。

她道:“这些话本不应该同你说,可我……就当我是我最后任性一回,若是不说,我怕我余生都在后悔。”

叶轻雨撩起车帘的一角,徐尽欢看不见她的脸,只能看到她小巧的下巴。

“自乐哥哥,我喜欢你。”她像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气才说出这一句,还不等徐尽欢回应,她立马又道,“但从今日之后,我便不会再让自己喜欢你。我只是想告诉你,曾经的我也想过与你携手共度余生的。只是造化弄人,今日起我会将这些妄想都抛掉。你也不要喜欢我,日后更不必念怀我,无需关心我。就此断了联系,不要再平添遗憾了。”

说完这句,她像是不需要知道徐尽欢如何想的,又将车帘放下。

隔着车帘,她又道:“请你帮我转告阿宁阿姊和谨行哥,此生能与他们做朋友我很开心。只是我叶家对不起王家,虽是我阿耶的错,可我享了阿耶给我的二十年的庇护、疼爱与富贵,我也不无辜。阿姊那般喜爱谨行哥,知道他受了那么多苦,定是心疼不已。此生,我已无颜面再见他们,只愿他们这一辈子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说完这些,叶轻雨的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落,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一旁的丫鬟心痛难忍,对车夫开口道:“走吧。”

徐尽欢像是如梦初醒般,他小跑着跟着马车,冲着马车里的叶轻雨说道:“轻雨,谨行与阿宁让我告诉你,他们不恨你,从未怪过你!你一路要好好保重自己,等回了乾州,定要与我们来信!你要好好的,听到没?要好好的!”

马车越走越快,饶是徐尽欢也跟不上了。

他停下来,就这么站着看着马车越走越远,直到再也看不见。

马车里,叶轻雨终是忍不住放声痛哭。

回去路上,王砚辞与柳桑宁在街边闲散地走着,说起金浮生一事。

王砚辞道:“新济王八百里加急给圣人送来了回信与歉礼,要圣人放金浮生回新济,由他亲自处死。此事你可听说了?”

“听说了。”柳桑宁道,“新济王说定会给大雍一个满意的结果。如今这些话传了出来,看来圣人是同意了新济王的请求,故意放出来是为了安抚人心的。”

毕竟大雍百姓如今都知道了当年之事的真相,对金浮生可谓是深恶痛绝。一个忠君爱国的臣子与他的妻子如此憋屈的死去,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被害得四分五裂,如何不叫人痛心?

说完这些,柳桑宁又道:“新济王竟不为金浮生求情,而是这么直截了当的说要处死他。看来,新济王早就对这位圣子心有不满,十分忌惮了。”

王砚辞轻笑:“新济王的气量可不比咱们圣人。圣子在新济国得意太久了,又深得民心,上面还有大祭司护着,如何不叫新济王心生忌惮?”

路边有卖糖人的,王砚辞走过去掏了铜板,给柳桑宁挑了一只小狐狸。柳桑宁接过,盯着小狐狸看了半天,又看了眼王砚辞,伸手给他挑了只狼,自己低头笑了下。

大灰狼和小狐狸,谁说不是另一种般配呢?

两人举着糖人继续往前走,王砚辞道:“今日下午,新济国使团便起身回新济,金浮生会一同上路。”

“因着金浮生一事,他们被耽搁了许久,如今尘埃落定,铁矿也到了圣人手中,也是该回去了。”柳桑宁接过话茬,“咱们只需等着他处死的消息便好。”

但他们并未等到新济王处死金浮生,因为——

金浮生在归国路上,自尽而亡。

听到这个消息,柳桑宁颇有几分唏嘘。

就算是金浮生这样作恶多端的人,原来也是会怕的。他怕回到新济国后,新济王会用残忍的手段处死他,与其遭受那般酷刑,倒不如自己死了来得痛快。

当晚,王砚辞啖饮三坛酒,难得的醉了个彻底。

腊月初十,宜嫁娶。

十里红妆,引百姓们夹道观礼。

“柳家二娘子这次真是攀了高枝了,听说王砚辞王大人不仅是户部尚书,还是祁阳王氏的嫡幼子,很得祁阳王氏族长夫妇的疼爱。有王氏在背后撑腰,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什么叫做柳二娘子攀了高枝?还有,你应当叫她柳大人!”也有围观的女子不服气,“柳大人乃是人中龙凤,女中魁首,如今更是正四品的鸿胪寺少卿,她若想嫁人,旁的王孙贵族定也想娶!”

“听闻徐大将军府上便想过要提亲,只是没想到陛下一道赐婚圣旨下来,断了他们的念想咯!”

……

百姓们七嘴八舌的,却并不影响两位新人。

王家府邸前,王砚辞伸手将柳桑宁从彩车上扶下,两人一步一步,并肩朝着府中走去。

柳桑宁用喜扇挡面,只是她这喜扇虽是红色,材质却与寻常的缎面喜扇不同,瞧着倒像是金属打造。

再看新郎王砚辞挂在腰间的折扇,哎呀,正是同一种金属!

耳边传来观礼宾客们的窃窃私语,柳桑宁仗着扇子遮面,便大胆说道:

“你听,他们好似都在夸我今日光彩照人,夸王大人俊美非凡呢。”

王砚辞面带微笑,手里紧紧握着喜绸。

他回道:“王大人?夫人,该改口了。”

黄昏时分,天光已暗,整个王宅却是灯火通明。烛光摇曳,照耀在王砚辞的脸上,衬得他有一种往日里旁人绝没有瞧见过的温柔神情。

柳桑宁听了轻轻笑了一声。

然后用极为柔软的声音,轻声唤道:“郎君。”

“换一个。”

柳桑宁听了颇有些无奈,脸颊也有些发烫,却在踏入堂中之时,如小猫挠痒似的,又唤了句:

“夫君。”

众人只见王砚辞突然以一种诡异的速度红了整张脸,可他眼里的笑意却如何也止不住。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

“礼成!”

我曾将自己困于至暗里,不愿挣脱。

直到这一日,至暗的角落被人撬开了一角,有天光洒落。

我才知晓,拥有阳光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幸而有你。

幸而是你。

——王砚辞《与妻书》

(全文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