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雍翻译官 > 第26章 弄清走后门真相

大雍翻译官 第26章 弄清走后门真相

作者:唐源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23:04:02 来源:小说旗

“一百两!这事儿就算两清,否则我就要告去衙门!”少年声音洪亮,“祖传的运势布巾是我们布塔族的传统,就算是去鸿胪寺,鸿胪寺卿也会狠狠罚你的!”

听到少年开出来的和解银两,周围的百姓都是倒吸一口凉气。一百两,这小子可真是敢狮子大开口啊!震惊过后,有些人心里不由又有些羡慕,他们怎么就不是番邦人,没有这样的习俗呢?

这事儿就算闹到衙门去,衙门里的那些大人也会先尊重番民的习俗的!到时候只怕也是叫这位郎君赔钱了事。

王砚辞这会儿穿的并不是官服,而是自己的常服。他甚少来老鼠坊,所以显得脸生,百姓们都不认识他。老鼠坊中难得来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可不就被这小子宰肥羊了吗?

柳桑宁这会儿又走近了些,她仔细打量着少年的服饰,又认真听了他说话的口音,确认对方乃是布塔族人。布塔族是居住在婆娑国南边的一个部族,族里的女人擅长纺织编制,男人们则大多下地种田为生,所以布塔族若是有人出来做生意,反倒容易是女人,卖的都是她们的纺织品。

原本看着王砚辞被人找碴,她以为她是可以作壁上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可听到少年开口要的银两时,她便有些坐不住了。

这分明就是敲诈勒索了!

若是眼见这种事发生在自己面前,她却还毫无作为,那她还配当官吗?以后还能说自己能当个顶天立地的好官吗?

想到这里,见王砚辞面露犹豫,似乎真的在考虑要给少年这一百两银子,柳桑宁终于是忍不住上前。

“你这布料,乃是布塔族最常见的织布,家家户户都有,不过是用来充当汗巾罢了,你竟如此大胆,敢拿来讹人银子?”柳桑宁声音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气势,她看着少年,目光如炬。

听到有人出声,少年先是有些紧张,随即见是个女娘,便又大胆起来。可再一看,这女娘身上竟穿着吏员服,他便又有些犹豫起来。

可少年嘴上却依旧嘴硬:“谁说的?!这分明就是我祖传的运势巾!”

他让自己看起来十分有底气,老鼠坊内布塔族就他们一家。布塔族乃是婆娑国的小族,甚少有人会到他国居住,这里的人对他们的习俗根本就不了解,所以他才能这么大胆,兵行险着。

赌的就是无人知晓,他可以胡编乱造。而他们布塔族的确是有祖传运势巾的,就算是真的闹去了衙门,他也不怕。

可没想到,柳桑宁却冷笑一声,道:“布塔族的运势巾,就算是最贫穷的人家,也会想方设法用上金线绣边,哪怕只绣短短一截也一定要绣上。因为布塔族的人认为,金才有运势。你的运势巾拿出来看看,上面可有金线?”

少年神色顿时略显慌张,他下意识将手中的布巾往身后藏,嘴上却依旧强撑着:“你、你又不是我们布塔人,你如何知晓?我说它是我家的运势巾,便就是我家的运势巾!这位郎君撞了我,害我运势巾落地,难道想赖账不成?!”

“撞你?”柳桑宁呵呵笑了一声,“到底是他撞你,还是你撞上来的?你该不会以为咱们大雍衙门里的人都是一群草包,连这点事儿都审不出来吧?”

没等少年说话,柳桑宁又指着他手中的布巾道:“我还没说完呢。布塔族的运势巾布巾需要绣金线,且还需要用上五种以上的丝线进行纹绣。绣完后,需放置在家中世世代代供奉的神像前,在神像前摆放一木盒,将运势巾焚香后放入。往后每年都需要拿出来重新焚香一次,所以运势巾上会留下熏香的味道。”

说完,柳桑宁故意探头去往少年身后看布巾:“你这布巾上头,恐怕只有汗味儿吧?”

柳桑宁说这些话时,语速流畅,就像是不需要思考一般,可见她对布塔族十分了解。王砚辞一直没吭声,只静静站在一旁看着柳桑宁替他“冲锋陷阵”。他看着她,只觉得落山的夕阳余晖落在她身上,让她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说不出的温柔又强大的光芒。

少年这下是真慌了,他毕竟年岁不大,听到柳桑宁的质问,几乎是条件反射地问她:“莫非你是布塔族人?”

他这话一出,四周看热闹的人也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这小子在碰瓷!

这下,大家看热闹的心也没了,纷纷散去,不想再继续浪费时间看下去。少年也清楚自己搞砸了,他也不等柳桑宁回答,转身撒腿就跑!

柳桑宁反应过来前,他已经钻进了一旁的巷子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等人一走,柳桑宁眉眼间的厉色便缓和了下来。她感觉到身边人一动,随后就听到王砚辞开口:“多谢。”

柳桑宁扭头看向他,问道:“王大人,你好歹也是鸿胪寺卿,怎的还真准备被一少年讹钱不成?”

“也不是等着他讹钱。”王砚辞轻轻笑了笑,“只是见他着粗布麻衣,说话时分明手都还有些抖,可见心里头也是怕的。但即便害怕他也要讹我这笔钱,我便在想,他是否是家中遇上了什么大事急需银子。方才只是在思考,要不要趁着给他银子时,也随他走一趟,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柳桑宁呆住,她没想到王砚辞心里头竟是这么打算的。她不由又多看了王砚辞几眼,觉得这人总是给她一种矛盾的感觉。让她总在以为他不是什么好人时,又想要推翻自己的结论,觉得他是个好人。

王砚辞见她不说话,却依旧冲她笑,道:“不过还是多谢柳像胥,像柳像胥这般敢于仗义执言,又公正之人已是不多了。”

柳桑宁想到自己刚开始还准备看他的笑话,此刻见他如此认真地同自己道谢,顿时有些心虚起来,耳根都因为心虚红了。

柳桑宁立即转移了话题:“王大人怎会来老鼠坊这种地方?”

作为鸿胪寺卿,他是不需要巡街的。

王砚辞回答道:“听闻袁硕病了,便来探望一二。”

“袁硕住在老鼠坊?!”柳桑宁有些惊了。虽然她与袁硕几乎每日都在鸿胪寺见面,可她却从不知袁硕是住在老鼠坊这种贫民窟的。

今日袁硕的确请了病假,并没有来鸿胪寺。柳桑宁一时间心里头觉得有些奇怪,一个住在老鼠坊这种贫民窟的人,能有能力走王砚辞的后门吗?

这个疑问几乎是在瞬间就在她心里越放越大,让她还有种必须弄清楚这件事的冲动。于是她立马道:“王大人,我与你同去吧。袁硕与我乃是同僚,若是没遇上便罢了,既然遇上了王大人,又知晓他就住在此地,岂有不去探望的道理?”

王砚辞看向她,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柳桑宁等了一会儿才听到他应下:“好,那就一起去吧。”

两人并肩走着,夕阳的余晖已经只剩下残留在天边的一丁点。即便如此,道路两旁的屋子,这会儿出来挂灯笼的人都很少。

柳桑宁注意到这些细节,她不用问心里头也清楚,这是百姓们为了省些蜡烛钱。只要还有一丁点的光亮,他们都不会舍得提前点燃灯笼里的蜡烛的。更甚者,或许门口根本都不会挂灯笼。

她儿时曾听崔氏说过,当时崔家家道中落,最难挨的时候,整个家里就连等点灯的灯笼都只有一只,是给崔氏的祖母用的。其他人到了晚上便缩在屋子里尽量不出来走动,若真要走动,也是摸黑。若是有月光的时候还好,借着月光还能稍稍看清楚些。

崔氏那会儿还叹息:“我被夫人做主进了柳府成了良妾,日子不知好过了多少。”

即便是柳桑宁觉得在府中最难的那几年,崔氏也说比起先前已经是好日子了。柳桑宁那会儿听了心下凄凉,暗暗发誓日后一定要有出息,要让崔氏一直过好日子。

老鼠坊里的贫穷令她不由沉默。她住在繁花似锦的坊市里,从小到大几乎没见过什么贫民。“贫民”二字,只活在她的“听说”里。今日亲眼所见,她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无力。她明白,这不是她能解决的事情。

王砚辞瞥了眼柳桑宁,见她瞧着街景眼中流露出悲伤之色,忽然开口问道:“你是如何知晓布塔族的习俗的?”

“我曾在书中看过。”柳桑宁回答得很快,“后来又找摩罗大师问过,他曾去过布塔族,所以说得更详细些。”

柳桑宁说的“书”其实是摩罗大师自己的游记,像布塔族这样不起眼的部族,几乎不会有人特意为它着书的。

王砚辞回想了许久,也不记得自己在哪本书上看见过介绍布塔族的。但听到柳桑宁提到摩罗大师,他倒是有几分兴趣。

“你说的可是那位在静安寺中的番邦高僧?”

柳桑宁点头:“是。”

“你竟与他相熟?”王砚辞有些意外。

柳桑宁笑了:“我幼时便与摩罗大师相识了,他说我有慧根,我也喜欢同他说话,便经常去静安寺找他玩。”

她的语气听起来有些天真烂漫,倒显现出几分小女儿的娇俏来。

正说着,王砚辞脚步停下:“到了。”

眼前是一扇看起来有些破旧的木门,并不宽大,就是老百姓最常住的屋子大小的门。王砚辞抬手叩响木门,不一会儿里头就传来脚步声,门“嘎吱”一声被打开,露出了一张柳桑宁熟悉的脸——

竟是顾安?!

柳桑宁微微张大嘴,下意识说道:“顾像胥,你也来看望袁像胥?”

顾安显然也没想到柳桑宁会与王砚辞一同来。他看向王砚辞,王砚辞用眼神向他示意,顾安接收到王砚辞的意思,才回答:“不是,我住这儿。”

柳桑宁嘴巴张得更大了。

等一起进了宅子,柳桑宁才发现原来不仅是顾安在,就连另一位实习像胥蔺家安也在。平日里他们三人在像胥科就十分交好,几乎是形影不离。

柳桑宁见蔺家安穿着常服,顿时也明白过来,她道:“你们三个,一起住在这里?”

两人点了点头,这时袁硕一边咳嗽一边从屋子里披了外裳出来,见到柳桑宁亦是一怔,随即他调转方向,嗖地回了屋子,过了一会儿才穿戴整齐地走了出来。

柳桑宁打量了一下他们居住的宅子,这是一座算得上逼仄的宅院。说是有院子,但整个院子大约也只有十来平,旁边有一排屋子,大约三间,瞧着都不大。柳桑宁目测,这宅院比她在百官斋住的那套小院儿差不多大小。

她和春浓两个人住在那儿都略显拥挤,更何况他们是三个大男人?

再瞧这院中摆设,看着很是清贫。

“我们三个是从河东道的善堂一道出来的,我们寒窗苦读十年,为的便是能出人头地。”袁硕同柳桑宁解释起三人为何一起居住的原因,“只是我们囊中羞涩,如今官职未定,我们也不想浪费太多银钱在吃住上,所以就一起赁了这处房屋。”

不用他们说,柳桑宁也知道肯定是因为此处便宜。但令她在意的是“善堂”一词,长安也有善堂,所谓善堂,便是收留无家可归的孩子的地方,多是由本地的商贾官宦出钱维持。也就是说,袁硕三人竟是孤儿。

柳桑宁看了看他们,又看了看王砚辞,然后问:“那你们与王大人,是如何相识的?”

袁硕道:“我们曾在城中遇到过王大人,那会儿我们身上银钱被贼人抢去,已是身无分文。我身子骨不算好,那会儿还病了,没有银钱抓药。于是我们三人便想着在街边支一字摊,卖字写信换些铜板。王大人见我字好,又见我病了,便出钱买下了我们所有的字,给了我们银子,不仅够我看病,还够我们赁下这屋子。”

说到几人的相识,袁硕三人脸上都露出感激之情。

“王大人知晓我们不易,帮助我们良多。鸿胪寺要应考,也是王大人告诉了我们。若不是他好心告知,我们三人可能为了填饱肚子,还在四处想法子赚银子,就要错过此次鸿胪寺应考了!”说到这儿,袁硕也是一副后怕的模样。

柳桑宁有一瞬间的脊背僵硬,她觉得自己或许摸到了她先前想的那个问题的真相。

她立即说道:“所以之前你们在窦家楼见王大人,感谢他提拔你们,是因为他将应考的消息告知你们?”

袁硕三人点头。

顾安还有些不好意思地挠脑袋:“我们想感谢王大人,本想着在家中做一桌菜请大人赴约,但大人说祝贺我们能考上,知晓我们入长安后还没吃过一顿好饭,便做东让咱们去窦家楼吃一顿。”

蔺家安想到窦家楼的饭菜,不由吞了吞口水:“虽然那日王大人有事先走了,但我们在厢房里吃的菜,真真儿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吃过最好吃的。”

柳桑宁听得有些无地自容,恨不能挖个洞将自己埋了!

她这些时日一直怀疑他们三个是走后门的关系户,又怀疑王砚辞是个徇私舞弊品行有瑕之人,不仅腹诽过他无数次,还一直揣测他的种种行为,简直是……她都要羞愧得头都抬不起来了。

柳桑宁又记起一事,小心翼翼问王砚辞:“王大人,你也应该没有授意过让其他人为难我吧?”

王砚辞一脸莫名:“我为何要授意他们为难你?”

他的模样看起来让柳桑宁觉得自己仿佛问了一个极其愚蠢的问题。

这回她是真悟了,是误会,统统都是误会!全是她自个儿想岔了!

王砚辞却没有管柳桑宁如何想,他从袖袋中拿出一个荷包,将荷包递到了一旁顾安的手中,对他们说道:

“你们也不要太自苦了,这些钱拿去,买些肉来吃,将身子养好。”

“大人,我们不需要,你已经帮了我们许多了!”袁硕立即就要将荷包退回去,王砚辞却是不容置疑地说道:

“这是我以鸿胪寺卿的名义来看望你们,下属生病上峰探望,有什么问题吗?再者,探病哪有空手来的道理。”

这话说得柳桑宁面上又是一僵。额,她就是空手来的。

于是她忙道:“今日我叫婢子炖些鸡汤,明日我带去鸿胪寺,给你们都好好补补!”

袁硕三人推辞不过,只好也应下。

等从袁硕三人的宅院里回到百官斋,柳桑宁旋风似的找到了春浓,拉着她的手问道:“家中的鸡还有吗?”

春浓不明所以,点了点头。

“好,那拿出来炖了,明日我要带去鸿胪寺。”

等用过膳,柳桑宁将袖子用襻膊挽住,一扭头就进了小厨房。

春浓追在她屁股后头问:“姑娘,你这是要做什么?”

“做些点心。”柳桑宁一边回答一边已经开始拿出糯米粉来加水揉面。

“做点心作甚?”春浓不解,这可才刚用过晚膳也不饿呀?

柳桑宁微微抬眼看向她,郑重其事道:“赔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