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大雍翻译官 > 第59章 皇帝的赏赐

大雍翻译官 第59章 皇帝的赏赐

作者:唐源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23:04:02 来源:小说旗

鲁深元等人也反应过来,立即叫衙役快马加鞭赶去明兆典当行拿人。

做典当这行的东家,一般都是前头的屋子做典当的活计,后头的屋子就是自家宅院。毕竟典当行与旁的铺子做的生意不同,它的特殊性让东家必须时时刻刻自己也能盯着。

况且明兆典当行并不是一个小典当铺,他们东家齐远山也算得上是长安城里说得上名号的商贾,刑部的衙役也是知晓在何处的。

柳桑宁则与王砚辞在大理寺的偏房里等着,只等他们将人抓回来。

坐在椅子上的柳桑宁抓着扶手的手有些抖,她觉得自己还是大意了,原以为她看破了他有在意的爱人,便能拿捏此点用来破案。可她没想到,这卜立也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方才柳桑宁在那衙役要走时还叫住他问了一嘴,问他卜立有没有说什么奇怪的话。那衙役回答得很快:“他突然大喊了一声‘我什么也不会说’。”

吼完这句话,他才服毒自尽。

柳桑宁就什么都明白了。

他既不愿意得罪官府的人,叫他们去捉拿自己心爱之人。又不愿被东家知晓他出卖了他,估摸着也是为了防止东家对付他心爱之人。于是他说完后让自己死在大理寺牢狱中,并且还是服毒自尽,好让东家听见消息时,误以为他是什么都没说就自尽了。

他这般举动,只怕是那牢狱中有东家的眼线。

想到这里,她不免打了个激灵。王砚辞感觉到身边人情绪的变化,他扭头看去,就见柳桑宁拧着眉头,一脸严肃,眼中似还有些害怕。

他将边几上的茶杯朝柳桑宁的方向推了推,开口道:“喝口茶,静静心。”

柳桑宁觉得自己就像是被人从深渊里突然拉出来一般,她回过神来,撇头看向王砚辞,在他的目光下,就真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她真觉得喝完后,自己的心像是定了不少。

等她将一杯饮尽,茶杯重新放置在边几上时,王砚辞才又开口问道:“方才在担心什么?”

其实他想问的是在害怕什么,不过柳桑宁向来也是个要强的,只怕是不愿叫人瞧出她的脆弱。于是王砚辞话到嘴边还是换了个措辞。

柳桑宁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我只是在想,若卜立的东家真的在牢狱中有眼线,那……那名眼线是什么时候放进来的?他又为何要在大理寺中放眼线?除了大理寺,旁的官部也有吗?刑部呢?”

顿了下,她喉咙有些艰涩道:“鸿胪寺呢?”

她不敢想,鸿胪寺若是混进了这样的内奸,将来若是出现了雍番的事,会不会小事也变大事。大雍与番邦国的往来看似大雍压了一头,可柳桑宁也曾从父亲还有摩罗大师甚至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里明白了一个理儿,与番邦之交要慎之又慎,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酿成战事。

如今大雍与各番邦国还能维系和平,是因为大雍这些年来也十分小心处置与番邦国有关的各项事宜。只要不是利益冲突过大,番邦国也不会想要再大动干戈。

可谁也无法保证,是不是所有番邦的上位者都这般想。纵观历史长河,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安于室”的番邦皇室之人。

王砚辞却只淡淡道:“大理寺的牢饭都是与附近的小馆合作,每日小馆的人会将牢饭送来。今日来送饭的人,是个面生的,说是原来那个病了,他来顶一天活儿。”

柳桑宁一愣:“你是说,大理寺里的那个眼线,是送膳的那个人?”

王砚辞轻“嗯”了一声,柳桑宁顿时松了口气,她还以为背后之人能如此手眼通天,还能在朝廷衙门里塞人。不过松懈下来后,她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你是如何知晓的?”

王砚辞轻笑:“就在你沉思的时候,我让长伍去打听了一下。”

“你说,他们能抓到人吗?”柳桑宁有些担忧问。

王砚辞倒依旧是风轻云淡的模样:“那便得看他们的本事了。”

好在,两个衙门的人出动没有叫柳桑宁失望。当她听到外头的声响,知晓明兆典当行东家被捉拿回来时,她便再也坐不住了。

王砚辞却示意她别急,就这么坐在椅子上,然后指了指身后的墙。

柳桑宁露出疑惑之色,忽然就听到一声惊堂木拍在桌上的巨响,随即便传来了鲁深元的声音。

“……”柳桑宁明白过来,这儿隔音较差,就这么靠墙坐着就能听得一清二楚。她思绪不由有些发散,也不知道鸿胪寺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

柳桑宁听着隔壁明兆典当行的东家齐远山一开始嘴硬,到后面被当场上刑鬼哭狼嚎,再到承认信的确是自己所写,前后不过一个时辰——

竟连卜立都比他挺得时间久。

想来,这人是好日子过惯了,实在是吃不得苦。

柳桑宁这会儿心情倒是平静了许多,她听着一墙之隔的齐远山跟倒豆子似的将豫州盐场的猫腻抖搂出来,又交代了几个关键人物,她都不觉得稀奇了。那几个人的名字她没听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盐场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会儿王砚辞突然起身,说道:“走吧。”

柳桑宁一愣:“不用等他签字画押吗?”

“那是大理寺的事,咱们已为这案子耽误了这么久,也该回去处理鸿胪寺的事了。”王砚辞说完,迈步往外走,柳桑宁赶紧跟了上去。

出大理寺的门时,王砚辞忽然问道:“当时卜立认罪,你为何觉得他在撒谎?你好像,从一开始就怀疑他不是真正的幕后之人。”

柳桑宁抿了抿嘴,说道:“因为他瞧着有些偏瘦。”

“就因为这?”王砚辞有些意外。

柳桑宁点头:“做私盐这样的大买卖,进账是不会少的。长年累月下来,定是荷包鼓鼓。你瞧长安城里但凡店铺大些的掌柜,谁不是将自己吃得圆润吗,更何况是东家?就算是不胖,也不会是这样偏瘦的身材。卜立这般,一瞧就是平日里要干活的人。能做私盐的东家,又怎会需要亲自干活?”

王砚辞看着柳桑宁的目光有了些许的变化。他知道柳桑宁比起普通人洞察力更强,但此刻他觉得她是洞察力极强。有时候还能从一些别人不曾想过的方面去思考问题。

若他早年间培养的人里有她这样的人,想来这会儿已经成了他最得力的帮手。

心里头这般想着,两人一起上了马车。

落座后,柳桑宁踌躇片刻,还是问出来:“王大人,我今日是否得罪了刑部的吴侍郎?我瞧着他看我的眼神不大好,像是对我很是不满。”

“他自是对你有不满。”王砚辞哼笑一声,“你让卜立吐出豫州盐场时,便不要想着他对你有好脸色了。”

“为何?”柳桑宁不解。

王砚辞折扇在她脑袋上轻轻一点,然后道:“你为人聪明,只不过在为官之道上却太缺乏历练。你以为盐场是什么?如今大雍几个盐场,管辖在不同人的手底下,瞧着是地方上的盐运司操心,但各盐运司与朝中不同高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还牵扯到皇亲国戚。卜立攀扯出一个豫州盐场,谁又知晓这盐场背靠之人究竟是谁?他既然供出来,那就不得不查,若是查到了什么人头上……他自是担心头上的乌纱帽不保。”

柳桑宁莫名觉得后背一阵发凉,她低喃:“只怕不仅仅是乌纱帽不保,恐怕连脑袋也不保了。”

若是真牵扯到大人物,谁知道大人物会干出些什么事来?

王砚辞见她明白过来,继续道:“我与你透露一点,豫州盐场背后有安亲王。若此事要查下去,安亲王可不一定坐得住。吴侍郎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不想卜立抖搂出来。你坏了他的盘算,他自是对你没好脸色。”

柳桑宁一面觉得懊恼,一面又觉得这简直荒唐。难道就因为怕皇亲国戚报复,就连真相也不顾了?那还要律法做什么,还谈什么天地公道?

她心中是有些不服气的。王砚辞将她的不服气看在眼里,却没有出声去劝她,他觉得柳桑宁这样有骨气,还真叫他高看一眼。

宫门落锁前,王砚辞忽然又被皇帝叫进宫中。

皇帝案头摆放着大理寺呈上来的案卷与画押的供词,他双眸深邃,看着王砚辞,问道:“王爱卿,如何看?”

王砚辞面上不动声色,只道:“陛下,盐场沉疴已久,那些蛀虫不得不除。但眼下没几个月便是太后寿诞,万国来朝,不是好时机。陛下想要整顿盐场,必得腾出手来一击即中,不可让蛀虫有翻身的机会。”

“懂朕者,唯尔矣。”这话简直说到了皇帝的心坎儿上,他其实心中早就有了决断,只不过却还是想有个人先开口。

王砚辞垂眸,心中明白皇帝这不过是想有个暂时不处理盐场的由头,但这个由头却不能由一国之君说出来,那就必须得有个人替他说。若是此事不小心传扬出去,那也不是他这个皇帝不愿意查,而是王砚辞劝他不要查的。

说白了,想要一个背锅的人罢了。

王砚辞这些年早就拿捏准了皇帝的心思,这等小事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也不在意所谓的名声,反正如今他宠臣的名头在外,难道是什么好名声吗?

倒不如趁着皇帝此刻心情好,要些别的东西。

于是王砚辞一拱手,道:“此次案件能如此之快攻破,多亏了一个人。”

“哦?是谁?”皇帝问。

王砚辞答:“是鸿胪寺的一名实习像胥,名叫柳桑宁。”

顿了下,他又道:“她亦是崇文馆编撰柳青行之幺女。此次是她发现了重要的线索,又看破那卜立撒谎,这才揪出真正的凶手。”

“哦?竟是那位你破格允她考试的女娘?”皇帝也是听说过此事的,“没想到她还是官宦之女,柳青行……朕知道他,他编撰番邦志,也算尽心尽力。”

皇帝一高兴,便笑着道:“既然她有功,那自是要赏的!王爱卿,你觉得朕赏她什么为好?她是实习像胥,那就晋她为七品像胥如何?”

王砚辞想了想,道:“臣以为,陛下不如直接问她。”

于是到了次日,柳桑宁一脸蒙逼地跟着王砚辞进了宫。

等她跪在皇帝面前行礼,听到皇帝说要赏她时,她整个人都震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