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 第336章 华亭鹤唳,康居僧人康僧会

步家能有此佳丽,必是步练师无疑了。

孙权南征北战,留恋于权势当中,遗忘了很多生活上的细枝末节。

他想了想还是没有上前打扰,而是决定回建业后,再向步骘示意。

步家没理由拒绝这样的联姻,简直是天降的富贵。

孙权美滋滋地度过一宿,养足精神继续游历吴会。

他的下一站是华亭,派人找到了传说中的华亭谷。

这是吴郡的小众景点,为文人雅士所称道。

传闻,华亭鹤唳最为响亮、悠扬。

而真正让华亭鹤唳闻名于世的是历史上的陆机。

他遭受司马家族迫害时,发出最后的感慨: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后来陆家子弟常常来华亭驱赶鹤鹳,听它们的鸣唱祭祀先祖。

孙权举办科举后,江东便成为士族子弟的游览圣地。

荆州、益州、凉州、广州、交州等地的读书人,都汇聚到江东。

他们成群结队抱团游学,自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闻。

华亭听鹤唳,也成为其中一景。

这时候华亭还没有设县,处于相当荒凉之地。

而后世,此地位于最繁华的上海。

孙权和周瑜畅谈着吴会趣事,脸上满是淡淡的笑意。

寂静的华亭谷中,忽然传来一阵清脆而又凄厉的鹤唳。

高亢的声音划破长空,如同一把利剑。

直直地穿透了层层叠叠的芦苇,悠扬地传荡着。

侍卫们乘坐着轻舟,用竹竿轻掠茂密的芦苇地。

受惊的鹤鹳,振翅起飞。

鹤唳之声高亢激昂,仿佛在向天地诉说着无尽的悲愤与不甘。

时而又悠扬婉转,好似在呼唤着远方的同伴,透着深深的孤独与思恋。

周瑜沉浸在鹤唳的雅趣中,翩翩如王侯世家公子。

孙权一袭玄袍,目光深邃若渊,散发出一种高贵而冷冽的气息。

那一声声鹤唳,宛如空灵的乐章,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

孙权隐约明白,为何文人雅士,都会情不自禁地喜欢鹤。

它们在风中翱翔着,扰乱了流云,显得自由而高贵。

一些灰头土脸游玩的士子,听到如此密集的鹤唳声,纷纷抒发“怀才不遇”的胸襟。

还有大声吟唱《诗经》,争相诵读《离骚》之士,为华亭谷增色不少。

孙权和周瑜欣赏了半个时辰,兴尽而归。

途中他们遇到一位年轻的僧人,正在传颂佛法。

僧人周围围绕着一群身穿旧麻布的百姓,争相领取佛门的小礼品。

当年孙策遇于吉,直呼其“妖道”。

眼前的场景,隐约似曾相识。

周瑜拱手请示后,独自上前打探消息。

不稍一刻钟,他便带着情报回来。

“此人不像是汉人呐。”孙权好奇道。

“主公推断得不错,此僧名为康僧会。”

“祖籍康居,世居大月氏国,幼时随着父亲迁居交趾。”

“其秉承佛旨,来到江东弘传佛法,广结善缘。”

周瑜听说康僧会的出身时,尤为震惊。

随着江东强势地西征,和世界大国的接触自然也越来越频繁。

一个支谦,一个康僧会。光是孙权有所耳闻的,就有数人。

他瞬间起了小心思,一个统一的佛门,不利于江东的管理。

最好扶持一个新的佛门教派,和支谦分庭抗礼。

而且,随着丝绸之路的通畅,江东怎么也得储备一些外籍人才。

否则以后和大月氏国(贵霜王国)交流,江东容易陷入被动。

“说说这个康僧会。”孙权面色平静道。

“康僧会从交趾北上,东游于吴会一带。”

“传闻,他来到龙华荡,见这里水天一色,尘辙不染。”

“他游览一圈后,觉得这是一块修行宝地,遂在龙华荡结庐而居。”

周瑜娓娓道来,记忆相当深刻。

龙华荡和华亭谷一样,都位于上海地区,只是没有设县,也没有开发。

“据当地的百姓称,龙华荡之所以景致幽静不凡,是因为广泽龙王在这兴建了龙宫。”

“龙王不满有人占据他的宝地,起了恶念,兴风起雾,掀翻草庐,想把康僧会吓走。”

“没想到康僧会神色端详,盘膝打坐诵经,头顶着五彩祥云,反把龙王给惊走了。”

“百姓们还说,康僧会欲往建业,请求主公准许他在龙华荡兴建梵宇。”

“他给百姓赠送的,是一种不知名的糖。”

周瑜说罢,拿出一张帛纸,捧出一块糖。

孙权定睛一看,竟类似甘蔗产出的红糖,色泽远比交州产出的粗糖要美观。

“主公,妖僧私自传道,要不要抓住他?”周泰抱拳请示道。

“红糖一停,信仰归零,红糖一送,信仰启动。”

“我不了解康僧会,难道还不了解自己治下的百姓吗?”

孙权言谈中,充满绝对的自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