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从炮灰连长开始 > 第168章 太原会战

抗战:从炮灰连长开始 第168章 太原会战

作者:鸡蛋加辣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23:59:35 来源:小说旗

不得不说,这一次板垣又一次跟阎老抠想到了同一个点上。

阎锡山认为,既然娘子关已经丢了,那么北面的忻口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所以他想把忻口的兵力撤回到太原。

准备在这里跟日军来一次决战。

10月31日,娘子关沦陷后的第四天,卫立煌正式接到命令,向太原转进。

11月2日对部队的编成、任务区分作了明确的规定。

以第15、第17军等部为右兵团,第15军军长刘茂恩为兵团长,以主力确保莱水墕、川套里、窑子上之线阵地。

以第19、第61军,第35军一部及第21、第47(此时已到达太原)、第54、第72、第73师等部为中央兵团。王靖国为兵团长。(熟悉吗?又是他。)

其主力配置于西黄水、育龙镇至周家山之线阵地。

以第14军及第68、第71、第94师等部为左兵团,第14军军长李默庵为兵团长。

其主力配置于观象坡至西青善及东墕村至天门关之线阵地。

随后,卫立煌将第5、第23、第28炮兵团集中起来,组建炮兵集团,由刘振蘅指挥。阵地设在阳曲镇及栏岗村等地。

以第85师及独立第5旅、第529旅为总预备队,分别配置于太原、新城村、新店村附近。

可以说,卫立煌这一套布置下来,可以说中规中矩,层层阻敌,每个兵团,每个师都有自己的任务。

各兵团接到命令之后,当即于2日21时开始向指定位置转移,重新构建防线。

太原会战示意图 与此同时,就在卫立煌开始排兵布阵,从忻口撤退的时候,阎锡山在太原召开军事会议,定下“利用太原四周既设阵地线,实行依城野战,以阻敌前进,消灭其兵力,待我后续兵团到达,再施行反攻夹击而聚歼之。”的战略决议。

随后,阎锡山任命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任傅作义为太原守备司令,并将第18集团军及第6集团军交给了傅作义。

同时,阎锡山宣布第2战区长官部指挥所移驻交城,并在4日时,撤离了太原。

日军在获悉忻口守军撤退后,遂跟踪追击。

11月4日,逼近石岭关。鉴于原预设阵地已难以立足,卫立煌遂决定将阵地转移于太原北郊。

与此同时,由晋东方面西撤之部队,除第27路军及第17、第27师撤向太原附近外,其余部队均遭日军截击,被迫向榆次西南撤退。

11月6日,由忻口南下和从娘子关过来的日军合兵一处,开始继续向太原逼近。

卫立煌抽调第68师(即独立第8旅)、第71师,独立第7旅,增援第7集团军守备太原城外。

之后将主力转移至太谷 、交城之线,以阻止日军沿同蒲路继续南侵。

在外围防守部队相继南撤后,守卫太原城垣的部队,仅有第35军的9个营及独立第1旅、第213旅等部10个营,共约19个营的兵力。

而奉命前来增援太原的部队,除了第8旅的一个营,在6号的时候渡过了汾河,其余均被挡在了汾河西岸。

援军多次想要强渡汾河,但均被日军击退,只能继续沿着汾河西岸南撤。

于是,阎锡山想要依托太原城阻击日军的想法,直接变成了孤城苦战。

7日,日军抵达太原近郊的狄村、双塔寺等地,并且已经全面占领太原西面汾河上的桥梁,对太原实现了包围。

随后,日军向太原城外围阵地和城郭阵地发起猛攻。

在日军飞机,坦克,大炮的攻势下,仅一天的时间,太原外围阵地沦陷,守军几乎全军覆没。

剩余守军只能借助黄昏时分的夜色保护,匆匆撤回城内坚守。

当夜,日军再次发起进攻,傅作义亲自爬上城墙指挥作战,鼓舞士气,这才打退了日军第一天的进攻。

11月8日,日军再次集结大量兵力,对太原发起总攻,当天就有上千名日军冲入到城中,守军开始日军在太原城内展开巷战。

到了8日夜间,已经感觉无力回天的傅作义决定突围,于是傅作义组织士兵,从南门突围成功,随后经文水向离石方向撤退。

这一仗,准确来说,并不是傅作义的指挥失误,而是他手里的兵力太少了。

按照当时一个营500的编制来算,傅作义手里最多的时候,一共才20个营,一万人左右。

而他要面对的则是日军的第五,第二十师团,将近五六万人的兵力。

虽然不至于说,日军会在太原投入两个师团的兵力,但是傅作义也不可能不要城外的阵地,全军孤守一个太原吧。

所以说,还是日军来的太快,打乱了**这边的部署,导致援军没有按时抵达太原。

再说阎锡山,他所指挥的大同会战,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和娘子关战役,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过于自信。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他错误的预计了晋绥军的战斗力,同时他也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指挥能力。

怎么来形容阎锡山的指挥能力呢,简单来说,他比蒋某人强一点,但是强的很有限。

再说晋绥军在这几次的战役中,打的勇敢吗?可以说非常的勇敢且果决。

不排除有的将领思想上有一些问题,但是普通士兵确实在这几次战役中表现出来了自己的英勇。

为什么要提到山西这边的战事?因为山西这边的战事,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国内所有的势力,团结起来的战役。

晋绥军,蒋某人的嫡系,西北军,川军,东北军都参与到这一场场战役中,并且流血沙场。

可以说,这里才是体现出,全民抗战的一个点。

同时,这场大型会战,也断绝了板垣想要从山西进入到陕西,然后在进入到汉中,四川这样一个大包围的计划。(这个是真的,板垣就有这么疯狂,他想从汉中,打到四川,给**来个大包围。)

晋绥军成功将日军拖入到山西这片丘陵战区。

从这之后,山西的局面就变成了日军占领山西中心大城市,晋绥军和我军士兵占领山西四周,将日军围困在中间的战略布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