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从炮灰连长开始 > 第97章 南京,守不守?南京必须守!

其实关于南京要不要守,南京方面也是经过多次开会讨论的。

11月13日国府在南京召开会议,商讨南京是否要继续坚守。

当时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建议放弃南京,因为在他们看来,南京此时已经没有坚守的必要。

因为南京此时已经成为了一处死地。

日军从东面,南面而来,而南京背靠长江,这就等等同于南京三面被围,只有南京西侧还有退路。

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南京已经成为一座孤城,早就失去了坚守的必要。再加上现在汇集在南京的,都是一群败兵,溃兵,连军心都不齐,怎么守,拿什么守?

甚至他们还表示,如果是在淞沪开战之前,国府手里还有几十万精锐,那么南京必守,因为他们可以依靠国府修建的要塞进行抵抗。

哪怕最后依旧挡不住日军,凭借几十万精锐和坚固的要塞,他们有信心给日本人一个惨痛的教训。

这个现在,他们手里已经没有兵了。

但是那位蒋先生却表示,南京乃是国府首府,有碍国际观瞻,还是应该守一下。

于是第一次作战会议所有人都不欢而散。

11月16日,国府召开第二次会议,除了之前第一次开会的那些人以外,又新增了李宗仁,唐生智。

会议中,作战厅长刘斐就着蒋先生的话,就提出,说既然先生想要守一下,那么就用12到18个团,意思一下。

这样一来,即便南京丢了,守不住,国府的损失也不大,并且在国际上,国府也有了一块遮羞布。

而李宗仁的意见则是和白崇禧他们这些军事派意见一致,觉得南京已经成为孤城,断无坚守之必要。

与此同时,德**事顾问法肯豪森赞同了这一观点。

这样看上去,似乎大家的意见基本上已经统一了,而就在这个时候,训练总监部总监兼警卫执行部主任唐生智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表示南京应该守。

而且还不是象征意义上的守卫,而是坚守,死守。

而他的理由却是,南京乃是国都,更是孙先生的陵寝所在,怎么能够不守就撤?

唐长官一下子就把会议的高度提升了不止一个台阶,面对这样的台阶,即便是李宗仁等人也不敢轻易反驳。

而唐长官的言论,则正中蒋某人的下怀,对于唐长官的言论表示了肯定。

然后就一个严峻的问题,又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南京要守,那么谁来当这个总司令?

按照唐长官的意见就是,找个兵团司令或者集团军司令都可以担任守备司令。

但是他的这一意见被蒋某人否决,觉得这些人都太年轻,威信不够,需要要找一个威信足,资历大的将领驻守南京。

然后又加了一句,当今天下能守南京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他本人,另外一个就是唐长官,然后让唐长官自己决定让谁来守。

这话说得,唐长官是怎么都没有想到,这蒋先生会在这里等着他。

蒋某人是什么身份?国府总裁,全国的当家人,你让他来守南京?这不明显就是让他唐长官来当这个守备司令吗?

于是,唐长官只能硬着头皮说,那就让他来。

让唐长官来当这个南京守备司令,到底好不好,这件事仁者见仁,但是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蒋某人和唐长官在之前,两人关系并不好,是属于竞争关系,虽然现在两人和好如初,但是两人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这一点从蒋某人给他挖坑,让唐长官来担任这个南京守备司令就能看得出来。

第二,唐长官已经下野多年,虽然还挂着军职,但是他本人已经6、7年没有参与过任何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制定过任何的作战谋划。

简单来说,就是业务生疏了6、7年,现在突然让他来担任南京守备司令,这种需要极高业务能力的职位,这结果...

但是,所有够资格参与这场会议的高级军官中,只有他表态了,所以也只能让他上。

于是,从11月20号开始,唐生智正式上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任副司令。

其实严格来说,唐长官除了业务不熟,脱离一线时间已久,对于当今各国作战方式,日军火力配置等不明确以外。从他个人角度来说,他是真心实意想要守住南京的。

并且,他也做好了死在南京的准备。

为此,从唐长官接手南京防务之后,他就开始认真准备守卫南京的准备工作。

只是他运用到南京的作战思路还是6、7年的老思想。让部队在城外险要之地死守。

而说实在的,南京城外也的确拥有很多险要之地。

南京外围有牛首山,乌龙山炮台,雨花台,紫金山,这些地区,遍布钢筋混凝土碉堡,城外还有城墙和护城河,如果这样的有利地势,都不算险要之地,那么估计整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地方能够称为险要了。

但事实上呢,国府并没有在这里部署重兵。

放着耗费巨资修建的防御工事不用,却让自己手底下的精锐去到淞沪,跟小鬼子在泥地里面打阵地战,打巷战。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国府精锐损失大半,而或者回到南京士兵,一个个士气低落,装备不齐。

不管在怎么坚固的防线,到最后始终是需要人去守的。

可是就凭从淞沪退下来的这些败军,这要怎么守?

所以,唐生智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整合部队,划分部队守卫区域。

孙元良88师驻守雨花台和身后的中华门,水西门。

宋希濂36师防守挹江门,玄武门,幕府山。

教导总队守光华门,中山门,太平门以及紫金山。

宪兵总队,守清凉山和汉中门。

江宁要塞守备部队,负责乌龙山要塞和长江江防。

防空部队的主力被安置到了五台山。

而其余从淞沪退下来的败军则是被唐长官一股脑的全部部署到了下关,大校场,自来水塔,电灯厂等外围阵地上。

并且,在11月30号左右,蒋某人也给南京城防部队增加了一下守备力量。例如66军,74军,83军等。

这些人被唐长官安排在了江宁镇,淳化镇,牛首山和句容镇,组成了南京的外围防线。

自从南京卫戍司令部完成了所有部队的布防工作,静等小鬼子送上门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