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 > 26 老板

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 26 老板

作者:菌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3: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吕瑛的“说事”其实就是开会。

与会人员有吕瑛, 岚山、黑洋番科菲,还有县令钱阿全、县丞陈钧、主簿杨添胜,典史王周周。

除了县令这个全县一把手, 县丞是管征税的, 主簿是管户籍的,这三个有品级, 典史就是不入流的小官了, 但典史管了全县缉捕、牢狱之事,被百姓称为“四爷”,即全县所有官里,他的权力在第四。

至于为何开会时四位官老爷都坐下首, 吕瑛居上位……只能说站吕老板背后的岚山刀子太利了,为了活着, 献上膝盖不寒碜。

秋瑜在心里数。

钱阿全,以后是首辅, 结局不太好, 被怀宗砍了全家。

县丞陈钧, 好像做到了户部尚书吧,根据太医令章桦写的《慰民方》, 此人有严重的肝病, 瑛哥他二弟在位时就病死了。

主簿杨添胜,不熟悉, 依稀记得后来去兵部了,瑛哥打仗时他还跟着混了军功封了伯爵,特色是能苟, 活了九十多岁才死。

据说某本狂夸禹武宗的野史《永康回述》的是杨添胜披马甲写的。

王周周, 后来做了銮仪卫指挥使, 其实是情报头子,瑛哥才去世,这人就跟着瑛哥的太监总管祝大午一起退隐跑路了。

但怀宗被高丽人俘虏,到阵前劝降禹朝将士时,已经六十多岁的王周周和祝大午又冒出来,将一把弓递给瑛哥的大侄子禹悫宗,示意他快干掉这个丢人现眼的三叔。

怀宗死后,这名老将和祝大午在与高丽的战场上血战至死,死时尸身不全,面上带笑,他们大概以为死了以后,就可以再见到他们的陛下。

秋瑜再次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秦湛瑛的人格魅力真的很强。

现在这四人只是因为畏惧才献上膝盖,日后面对怀宗的刀子时,他们却都保持了对秦湛瑛的忠诚,哪怕彼时秦湛瑛已离世多年。

再仔细想想,很多悫宗一朝的名臣良将居然也都是瑛哥这一代留下来的。

后世网友统计禹武宗的遗产。

秦湛瑛接手禹朝时,北孟还占着长江以北的地,他死时,燕云十六州甚至是西伯利亚都被打下来了,因为秦湛瑛对外够狠够硬,游牧民族起码五十年没敢犯边。

除了陆上的地盘,秦湛瑛还开发了数个港口、航路,倭寇也被他揍得好几十年不敢招惹禹朝,相当广阔的海域都姓了种花,海军战力也强,开启大航海时代绝对够了。

因秦湛瑛生前屠刀挥的勤快,有效打击土地兼并,朝廷能收到的税也多,他走的时候,禹朝财政状况十分健康,国库和各地粮仓都是塞满的状态,禹朝总人口(包含原北孟)从六千万涨到了九千万,近一亿。

虽然后世看秦湛瑛主要是他打仗厉害,但他搞经济民生的水平真心不差,经济搞得差的皇帝也发动不了那么多场战争。

而且瑛哥去世以前,吕宋、柔佛等地都在准备并入禹朝,成为禹朝在南海的新州府,但他一死,这事就没下文了,因为禹怀宗被想吞下海贸福利的文臣们怂恿着直接闭关锁国,海域就这么丢了。

等禹怀宗在打高丽时被俘虏,国家尊严快被踩烂时,又是“遗产”王周周冒出来帮禹悫宗干掉了禹怀宗,把局面救回来了。

瑛哥看人准,善于挖掘下属潜力,留下的良臣名将还不止王周周,相当大的一批人才都被他通过科举、武举、战争而发掘并提拔到了利于升迁的位置,那些武宗一朝就崭露头角的,只要没被怀宗害死,在悫宗一朝不是能吏就是奸臣权臣,竟没有平庸无能之辈。

甚至连悫宗的儿子的首辅都是武宗一朝考出来的进士,这首辅业务水平不错,挽救了一把朝廷财政,算经济领域的猛男。

有人为此做打油诗一首:虽然武宗死得早,但他留的遗产多,地盘钱粮加上人,吃几代都有得剩。

诗名《败光了》。

至于

现在么,吕瑛面无表情,将一本册子扔桌上:“我要你们给我本县田亩的数量,为何不顺便把田亩所有人的名字也写好?做事不做全,要我来帮你做吗?”

负责此事的县丞陈钧低下头。

吕瑛又说:“我要本县所有人的名字、年龄、他们以何业为生,王周周,怎么做了这么久还没好?”

王周周嬉皮笑脸:“小少爷,本县两万多人,有些村落还特别偏僻,一家家的问,快不起来的……”

吕瑛疑惑:“各村各族皆有头人,将他们叫来,要个族谱什么的,就能知道大致情况,之后再查什么就有个脉络,那不就快了?”

王周周也低头了。

吕瑛叹气:“算了,你们要是能把事办得十分妥帖,也不至于在琼崖岛做小官了,慢慢学吧,事办多了自然就利索了。”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被一个七岁小孩嫌弃干活不利索,丢人呐。

秋瑜心里偷笑,这几个上了列传的名臣现在连查户籍都查不明白。

吕瑛又说:“罢了,开始说正事吧。”

吕瑛先确定了本次会议的核心思想,就是为了让自己以后能收到更多的税,他决定让定安县富起来。

小人家十分认真:“我和秋瑜走过不少地方,听一处县令说过,穷鬼没油水可榨,榨过头了还有民怨,所以我们要让全县一家穷户都没有,所有人都有钱有粮,能给我交多多的税。”

这个逻辑貌似没毛病,几个县官、岚山、科菲都在点头。

只有唯一的现代人嘴角一抽,心里吐槽,听听这家伙说什么,一个封建大地主、剥削阶级里的战斗机,居然打算带全县脱贫,画风都要不对了。

吕瑛又说:“因着才闹粜,我看了下本县的税款,又问了熊振宗,官府收的是每年两季十一税(夏秋各缴十分之一的钱粮),但加上其他名目的桥路税,地主的佃租,农户种的粮食一半都要交出去,难怪他们受不了,这样吧,今年收税按田亩收,一亩地收一成的税,收两季,你们之前立的乱七八糟的税都给我废了,再有闹粜,我先砍你们。”

王周周提醒:“不收人头税,改田亩税?您这可是犯大忌讳,家里地多的人得恨死您。”

说到这,王周周突然想起定安县如今没有吕瑛、熊振宗以外的大地主了,立刻住嘴。

吕瑛一挥手,语气中带了狠辣:“我不怕,谁恨我,就让他提刀来找我,看看到底是谁死!”

岚山顺着吕瑛的话拔刀,噌的一声,刀光闪亮,几个县官一缩脖子,继续点头。

秋瑜小声问:“问一下,你为什么要这么改税呢?”

这税一改和摊丁入亩有什么区别?历史上的禹武宗都没这么操作过,小瑛瑛是出于什么念头要这么干的啊!

吕瑛对秋瑜就有耐心得多:“因为按人头收税的话,很多人家就不会养多余的孩子,哪怕生了新孩子也会溺死在马桶里,太可惜了,那些小孩再长几年都是能做活的。”

秋瑜:“懂了。”

吕老板缺人手,加上年纪小,顾忌少,胆气大,所以决定即使践踏着其他地主的利益也要改税以增加治下人口。

钱阿全鼓足勇气辩解:“之前县令留了不少税目,我们都没加税的。”

能在吕瑛横扫定安县时活下来的官顶多是无能,却不至于坏,像主簿杨添胜,他就是一个没考上举人的秀才,靠爹娘在琼山城里开

茶楼攒的钱捐了个官身罢了。

至于县丞陈钧,他是吕房安插在定安县的,每年收了税上来,他只给县令留固定的两千两,其他钱都交给吕家,吕瑛进官衙时,他就是那个带路党,钱阿全看着他领人进县衙时露出的眼神,足够陈钧回味大半年。

王周周的来历更有意思,他是京城纨绔,在銮仪卫里得罪了今上独女慧柔公主的奶嬷嬷的亲戚,被家族送到偏远之地避难的。

吕瑛也是想明

白了,在吕家的运作下,每年琼崖岛给朝廷的税都是固定数额,十万两白银,多了没有,万一那年刮的台风多,就只给八万,不找朝廷要赈灾钱粮都算他们有良心。

既如此,定安县的税就是他的税,就算定安县以后富到能一年收到十万两的税,他也只意思意思给上头三千两,其余的都是瑛瑛的。

王知府只会捞油水,玩女人、生孩子,小舅子都有几十个,朝廷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从不抵御倭寇,把税给他们还不如给瑛瑛,好歹他以后还会帮娘养难民呢。

现场几位朝廷官员对此只有点头的份,孙少爷姓吕,孙少爷说得算。

说完税的事,又谈吃饱饭和脱贫的事。

县丞陈钧表忠心:“孙少爷放心,我一定带着全县人一起好好干,多垦荒田。”

吕瑛反驳:“勤恳的农民那么多,难道流的汗水多,收成就能多了?你见过哪个穷苦人能用努力脱贫的?有是有,但少得可怜!”

陈钧结巴:“那、那怎么办?”

吕瑛鄙视地看他:“给他们找财路啊,如今海边卖得最好的商品有瓷器、丝织品、茶叶、糖,但这又有一个问题,做这些东西,就必须确保我们有粮。”

吕瑛抬手,姜平将算盘放他面前,吕瑛把算盘打得啪啪响。

“本县有两万人,若要每人都吃饱,种粮的耕地不得少于一万亩,且要一年两收,可地力有限,必须轮耕养地,再有预防天灾、人口增长等考量,耕一万亩的地不保险,两万亩的粮地才勉强令人心安。”

“可一个壮劳力,便是有耕牛辅助,也只能耕八亩地,为了不把人累死,就算一人耕作五到七亩地,官府再购置耕牛助农,伺候两万亩地,我们也要四千人!”

不保耕地死线也可以,之前县里闹粜,一是粮商作祟,二就是许多人为了多赚点钱,种了甘蔗、蔬果等经济作物,又或者去做小生意,偏偏去年刮了大台风,毁了不少好地,使本地的粮储捉襟见肘,才有了那么多饥民。

现在吕瑛手里握有足够强横的暴力,等缺粮了,若不严重的话,饥民们也不敢吃他的排头,顶多自己去菜人铺子等死,可吕瑛觉着吧,自己要是任由本地还有菜人铺子这玩意,还何谈养娘带回来的难民?

这东西在他的地盘上得通通消失才行。

总之,小小的吕瑛目前还没总结出搞轻工业致富需要足够的粮食托底这条规律,但他已经本能的以这条规律为基础展开工作了。

但劳力有限也是个硬性问题,虽然如今平均寿命低,许多人活不到老就死了,活着的普遍还能劳作,那定安县两万人口里还是有老弱病孕残等不能耕田的,这咋办?从哪找更多劳力呢?

吕瑛思忖着,而钱阿全看到吕瑛算出来的数字,竟觉着陷入了死胡同口,不知如何找到出路带全县脱贫了。

王周周则目瞪口呆,他是京城金粉玉香处混迹出来的纨绔,自问见过不少世面,也看过许多大家族培养出来的少年英才,但像吕瑛这样七岁就把民生摸得清清楚楚的却是头一回见。

陈钧更是睁着眼睛,开始思考孙少爷环岛游时,到底都看到了些什么。

这时秋瑜出声:“瑛瑛说得对,要富起来,首先就得保证大家能吃饱,不然什么都是空的,既如此,我们可以在保耕地的时候,想法子提升粮食产量,再从外购粮补充,让更多的劳力从田里解放出来。”

吕瑛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果然,全场只有小伙伴是最顶用的,他笑着问:“产量怎么提?”

秋瑜伸出手指:“我有几个法子,一,请擅长种田的来做田先生,集中起来教大家怎么耕种才能更高产,二,堆肥,我这有做好肥料的好方子。”

秋瑜好歹是个考进985大学学医的学霸,化学成绩不错,他在现代的爸爸还是个家庭煮夫,爱在阳台种菜,秋瑜跟着照料过他的菜,知道自制一些

肥料。

比如说拿50斤牛粪和25克的黄豆粉混一起,扔缸里发酵几天就可以做氨水。

氨水不光能做肥料用,还能洗羊毛、呢子、制革呢,但要找大量羊毛、皮革,还得等瑛哥把草原打下来……那就是十多年后的事了。

看着萌萌的瑛瑛,秋瑜心想,这个小人家还是先好好长大吧。

除了氨水,还有骨头、头发之类的泡起来发酵好,可以做磷肥。

还有些土肥则需要加熟石膏才能做了,秋瑜和吕瑛手头都没有材料,但要说石膏矿的话,秋瑜的老家湖北、瑛哥奶奶的老家湖南都有,只要吕瑛需要,秋瑜可以去开矿。

而石膏矿最多的北美……那得看瑛哥以后能不能活久点去打下来了。

春耕的事被吕瑛交给了钱阿全和陈钧两个人去管,他只提出两个要求,一,守住两万亩田地的死线;二,协调好本县的劳力,给他留些做别的劳力。

“你们本就是县官,要是连县里的事都办不好,那就别办了。”吕瑛说完,他背后的岚山眯起眼睛,满脸杀意,一副“你们干不好活我就干掉你们”的架势。

现场所有人都在心里骂了一句狗腿子。

钱阿全咽了下口水,面露苦笑:“是,孙少爷,我会尽力去办。”

陈钧咳了一声:“知道了,我会尽快把田亩数量统计出来,和钱县令一起把春耕主持好。”

在能吃饱饭的基础上,吕瑛还要用秋瑜给的方子建海盐的盐田,植桑养蚕,以换钱换粮。

吕老板又开始下指令:“建盐田要人手,科菲,你去找符老汉,让他给我找能干这些事的人手。”

黑洋番应了一声。

“植桑养蚕也要人啊,唔,那个谁。”吕瑛点点王周周,“你去找金花,一起上县里的暗门子把那些男的女的都叫过来,让他们别卖身了,给我养蚕织布,有会刺绣的送入绣房,工钱比养蚕再加十文。”

秋瑜正在喝茶呢,闻言一口水喷出来,吕瑛看他:“茶水烫了?”

秋瑜捂着嘴,连连摇手:“没呢,我只是觉得你真聪明。”

瑛哥的思维简单直白,既然缺劳动力,那就找呗,卖身的又不给他交税,对定安县的经济没有任何助力,那就让他们别卖了,干其他活去吧。

至于那些赌钱、吃酒、街上乱晃的混混,没犯事的都去修路挖池塘,犯了事也扔去修路,但不给钱,只给饭,干完活了和其他人一起认字时,他们学得慢了还要拿鞭子抽。

秋瑜就这么看着定安县所有人都忙起来,给瑛瑛干活去了,大家听到吕瑛要他们做什么时,都会露出一言难尽、目瞪口呆、“这孩子要干嘛”的表情,但因为吕家的护卫们太能打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所有人竟是都没有反抗。

至于瑛瑛本人?他只负责给钱和下达指令,定好各个活计的负责人,告知这些人,谁干不好他就找谁麻烦,便牵着秋瑜回后院,欢欢喜喜地问:“秋瑜,你要怎么给我庆生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