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三嫁权宦 > 第234章 争吵

三嫁权宦 第234章 争吵

作者:是空有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0:08:15 来源:小说旗

周文毅被人拖到了城外的乱葬场,在宫里的人离开后。

有一张脸出现了。

他看着泡的恶臭又脏兮兮的周文毅尸体,眼底露出嗜血的狂。“你们都死了啊?那岂不是只有我活着,我是不是要替你们报仇?”

有人朝这里走过来。

那身影马上消失。

第二天一早。

青黛一路浅笑来到了棠院,“夫人。奴婢告诉你一件好消息。”

“昨晚的事情成了?”

“下了药了。”青黛站在廊下露出得意的笑容,说话间笑容一点一点褪去。

“奴婢过去的时候,她们二人还在计划明天来府里赔礼道歉,还说要把那男子装扮成丫鬟的样子带进来。”

春熙忍不住啐骂:

“猪油蒙了心的恶毒东西。你就该当时杀了她们。”

“那未免太便宜她们了。”青黛的目光望向了远处,“我就要她们自食苦果。”

锦衣卫的人又过来告诉苏如棠。

说是周文毅死了。

尸体被诏狱的人拉到乱葬岗。

再次听到周文毅的名字,苏如棠恍如隔世一般。和周家的恩怨也到此结束,“死了就死了吧。原本和我也没有什么关系。”

“指挥使大人说周文宴失踪到现在都没有找到。”

苏如棠也没有放在心上。

“看他的造化吧。”

苏如棠想到的是了然大和尚,必须要在今年医治好殇弃的脸才行。

“叫独活去打听了然大师父到了哪里?催他早点回京,跟着那太上皇有个什么乐趣。”苏如棠嘴里说着抱怨的话。

青黛应了一声离开。

有丫鬟送来了一封信,苏如棠打开一看是龙玉写给她的信。约她后天去护国寺赏梅花,龙玉用了一个印记。

苏如棠看了就知道这是有事情跟她说。

她让丫鬟告诉送信的人,就说后天必然会去护国寺。

御书房也很忙。

弹劾五皇子的折子像雪花一样。

都是说他在初夏还没收割的时候去江南下令农田改成桑田,令无数农人颗粒无收不说,还导致今年灾害江南收不到税粮。

江南收不到税粮,其它地方可想而知。

简老爷子这些日子身体不好,如今在家里起不了床。没办法上朝,有心也出不了力。

沈中书和博落回、成王爷、康王爷四个人坐在御书房。

殇厌站在不远处。

隔着帘子,皇帝正在打坐。他说得要趁着这段时间修炼,否则怕耽误了进度。

“这次的事情怎么过了半年才到京城?”沈中书故意把折子放在最上面,“之前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江南的节度使也没个说法。”

成王爷拿了折子一看。

麦子还没有成熟,江南实行五皇子的命令执行农田改桑田。

老百姓自然不愿意去年秋冬天种下去的麦子,眼瞅着过一个多月就是收成了,这会却要被践踏割掉种桑树苗。

老百姓不乐意。

上面的命令很难推行下去。

五皇子知道离国的绸缎给离国带来巨大的收益,他调派了附近军营的将士们骑马踏苗。

无数官兵骑马进了麦地。

有的直接叫衙役赶着牛进了麦地,开始耕田。

民以食为天。

老百姓最是爱惜粮食,不是不遵守上面的告示。只要再给他们一个多月的时间,待麦子收割了改为桑田就行。

不少老农看不得麦子被践踏。

跑进了麦田里,双手张开躺在地上。

马蹄惊起。

将士们本来心有不忍,奈何军令难违。

五皇子下令,遇到造反的刁民,一律格杀勿论。

说是桑田利于国家,岂可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跟国家大利较量。这次农改桑的运动,死在马蹄子下面的刁民就有几百人。

被抓的还有一千多人。

皇帝知道这件事情。

他听说有想造反的刁民阻碍农改桑,危害大周国家利益。煽动刁民闹事,还下旨让五皇子从严处理。

苏侍中那时候提出派户部大臣过去查看。

被皇帝斥责了。

沈中书当做不知道这件事情。

现在被其他几个皇子撺掇死了的老农子女来闹事,还让江南的学子写了陈情书。

博落回看到了折子气的忍不住开口:

“数千条人命,一句造反的刁民就给定罪了。老百姓不过是为了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不会践踏,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件事情一定要严查。”

沈中书故意咳嗽了一声,看向了成王,却见成王好像是局外人一样坐在那里闭目养神。

“五皇子当时做的也没错。叫人先抓人关起来,再一个个地严查。该处置的还是要处置,谁知道有百姓在有心人的唆使下闹了起来。

那些老百姓拿锄头去打马头,你说马都是些畜生惊了自然满地乱跑。”

沈中书说得有理有据。

皇帝在帘子后面点点头,很高兴沈中书的识大体。

“中书大人一句轻飘飘的在有心人唆使下闹起来说的好。在谁的唆使下,有没有证据说有人指使老百姓闹事。”

博落回摁着脑门子,想起夏天有一次苏侍中喝醉了酒。

嘴里说了句,江南的百姓们苦啊。

当时,博落回没当回事。

原来那些百姓死于官员的激进做派中。

沈中书面色很难看,博落回的性子比苏国公还要硬。仗着出生寒门两袖清风,根本无所畏惧。

平等地喷每一个人。

“博侍中言重了。改农为桑是国策,必须办。”沈中书话锋一转,看向了康王。“这件事情不是我经手,我也是就事论事。

老百姓损失的不过是一季的麦子,完全可以跟官府提出条件减免税粮。

到了秋天,还能产丝卖银子。

不能看眼前的利益,要着眼于长远来看。政策肯定是好的,也是为了老百姓好才会推行。那些愚民没脑子,偏听信有心之人的挑唆闹事。”

沈中书越说越激动。

“博侍中是在质疑皇上的政策吗?”

一直不说话闭目养神的成王睁开了眼睛,“博侍中也就是心系老百姓,他寒门出生知道老百姓的苦楚。”

“我知道博侍中出生寒门。不是不给老百姓活路,是替老百姓想好了发家致富的路子。”

沈中书的话说进了皇帝的心里。

他也没有心思打坐了。

歪靠在榻上,不断地点头。

就差给沈中书鼓掌,看来只有沈中书才体谅他当皇帝的苦心。

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老百姓啊。

博落回气的快要笑了。

“沈中书说得轻巧。你也知道桑苗要到秋后才能产丝,产的那点东西换得回当年的粮食吗?

老百姓等着夏天的粮食缴税填饱肚子,还有夏天插秧秋天再收割的水稻。

你当老百姓家里有多少存粮?还是他们把嘴巴缝起来,等着秋天产丝后再去吃饭。”

“青黄不接,说的就是初夏的时候。多少人靠野菜草根子充饥,江南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日子好点,但也没办法有多少存粮。”

“中书大人怎么不把府上的粮食送去给老百姓,你叫人实打实的税收全免,粮食发了下去。看看有哪个老百姓会跟政府的国策过不去。

百姓最怕跟官府的人打交道,让他们不顾性命闹事,必然是没了活路。”

皇帝抬手将砚台丢了出来。

殇厌眼明手快,赶紧借力把砚台打歪了。

博落回出了一身冷汗。

砚台分明是冲着他来的。

沈中书站了起来。

想要怒骂博落回,这个死东西太不给他面子了。

成王站起来打哈哈,“好了好了。都是公务,咱们和气一点。”

沈中书顿时委屈起来。

“桑田的收入又不是进入我的腰包,也都是为了江南的老百姓。那些桑农得了便宜还要闹事情,找谁说理去。

都说减免税收,都说缺粮食。户部就不缺吗?

到了年底,各个部门都要银子要粮食。你让老百姓减免了,拿什么给六部。”

众人不说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