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119章 粮食去哪了(三)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119章 粮食去哪了(三)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手拿屠刀的洪武大帝在位时都这个样子,更别说其他人了。

唉,汉家还是太讲文明,你看满清不把这群玩意收拾得只知道跪地磕头。

自从那所谓得‘仁宣之治’后,三杨独揽朝政,那场景已经可以想象。

大明文官是如何一步步做大的,只能说洪武大帝还是失算了,费时费力废除的丞相还是用别的名头回归。

不是说丞相不好,治理一个国家只靠皇帝肯定是不行的,不是人人都像洪武皇帝这样‘卷’,丞相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的。】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摩梭镇纸的手微微一顿,‘丞相、丞相。’

【永乐皇帝没有老爹的勤政,于是弄了个内阁帮他处理公文,一开始内阁只是充当秘书的角色,但不是每个皇帝手里都有刀,内阁也就开始变味。

到明中期,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没有在翰林院工作经历的不能入内阁当首辅,也不能担任礼部、吏部的主要官员。

翰林院是宰相的储备库,明朝百分之九十的宰相拥有这一经历。

《明史》记载: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余人,由翰林者十九。

最为奇葩的是,翰林院庶吉士由首辅亲自从新科进士中选拔,新科翰林的主要跟着宰相们学习治国理政三年。

翰林“毕业”后的职务,吏部无权过问,由宰相们直接安排。】

明永乐年间,朱棣看着胖大儿无奈叹气,又瞅了眼混不吝的老二,无语凝噎。

这老大上台后文官肯定会做大,但是交给老二?朱棣打了个冷战,还是算了,这玩意说不定成为杨广第二。

【整个国家未来的首辅,甚至掌管国家人才选拔的礼部主官、掌管官员任免的吏部主官,都是首辅的门生。

王佐上奏,三杨大手一挥,拿走国家粮食大权之时,于谦已经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担任山西、河南两地巡抚五年之久。

如此大事,当天就通过并发出,怎么样好笑吧、儿戏吧,大明的政治有时候就是这样匪夷所思。

名留千古、英明神武的于少保,对事关大明生死存亡的粮食大权为何保持沉默,也许真的以为大明官员清正廉洁能好好管理大明命脉?

但天下这么多卫所,为何偏偏发生在‘三杨内定接班人’谦主政的河南?这就很耐人寻味。】

秦朝,嬴政不屑得撇撇嘴:“李斯,你说这是为何,之前的直播,这于谦可是拯救大明的功臣,为何会如此?”

李斯:你怕不是在点我?略微思索一会,拱手回应:“陛下,那时于谦也许还年轻,慑于上官的压力......”

好吧,实在编不下去了,但心中所想实在不敢说出口。

【就算贪污是真事,但为什么一个地方军户的贪污,竟然要拿走全国粮食大权?

为何恰恰发生在三杨之一的杨荣老死,张太后身体也不行了的时候?

为何偏偏发生在朱祁镇已经逐渐开始掌权的节骨眼上!

为什么一件小事,引发了这么大的后果,于谦却没有站出来?

千古于少保,兵部右侍郎、巡抚两省的国家众臣,在这种事关国家命脉之大事上竟然三缄其口。

要知道明朝各部差事,实际上都是左右侍郎管理。

许是于谦能力不足、看不到其中厉害吧!】

明宣宗年间,朱瞻基饶有兴趣地看着三位内阁众臣:“三位杨卿,你们说这是为何?”

杨荣和杨士奇不答,杨溥羞愧地低下头。

【小皇帝即位,就立刻转移粮食大权的归属。

正统五年,杨荣去世,朱祁镇逐渐掌权。

正统六年,于谦一封奏疏,使得文臣集团拿到了开仓放粮的权利。

正统六年,福建粮仓划归文官掌控。】

【是不是很有意思,时机也非常巧妙?

只能说这么大的事情,这可是全国粮食归属权地转移,竟然没有经过任何讨论直接就转移了。

不得不佩服明朝官员的办事效率。

明朝的官可不是满清的官,那些为了封驳皇帝旨意,可以几百人一起挨板子,此事竟无一人反怼。

‘离谱’两个字意思太小,装不下这群人操作的奇葩。】

正在外巡抚的于谦呆呆看着天幕,之前说自己拯救大明很让同僚羡慕一把,但此时为何他们的眼光如此怪异。

未来夺门之变自己应当是可以阻止,但为何无动于衷?是不是为今天之事而...............

【此事先说到这,回到粮食问题。

正统年间,南京诸卫粮仓岁收粮食160余万石。

正统元年,定通州粮仓之名。

正统九年,太原上奏,当地一个仓库,存粮九万石!

正统十年,朱祁镇裁撤临清、德州、河西务三仓,各三分之一,通州仓设立。

朱祁镇亲政后,为何要集中运河沿线粮仓?为什么要在京师之外建立规模最大的通州粮仓?

《英宗实录》记载:时各仓闲,而京师、通(州)仓皆不足,故也!

也就是说朱祁镇时期,明朝是不缺粮食的,京师附近,只新建的通州粮仓就储量九百万石。】

‘嚯~’其他朝代的皇帝们集体羡慕,尤其是靠前的王朝,他们是真的穷啊。

【有人统计过,英宗‘被俘’时明朝官仓储量达到一千九百万石。

土木堡之变前,蒙古是双汉并立,也就是常说的瓦剌和鞑靼。

当然还存在已投降永乐皇帝的朵颜三卫,不过只能称为残部。

正统三年,英宗朝第一次北伐,鞑靼阿台汗部几乎被全歼,明军打下亦集乃湖泊这个适合定居的草原要地,石亨提议在当地恢复屯卫治理。

但,又来了,三杨坚决反怼,此事作罢。

你们说搞笑不,不得不说明朝文官多奇葩,打下来的地盘而且是好地盘不是什么可有可无之地,直接不要。】

汉武帝年间,刘彻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家文官:“众位爱卿,这、这、这明朝的官都是怎么想的?”

窦婴摇头拱手:“陛下,如果驻军,文官如何制霸朝堂?”

刘彻嗤笑:“呵!制霸这个词好,要是朕在,看谁........”嗯,看谁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