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83章 王朝三百年(二)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83章 王朝三百年(二)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天下农民活不下去的时候,王朝也走到尽头……

在几千年的历史里商业税从来没有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明一代白银几乎取代了铜钱,但本土白银产量有限,大量白银被走私商人掌控,导致政府对财政的控制减弱。

呵呵,海禁、海禁,禁了朝廷财源,但让官商勾结的走私富得流油。】

【事实上,在封建王朝,土地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稳定的根本,征收粮食是古代维持王朝运转的关键。

中央集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一户一户地把土地税收上来,但是那是在王朝创立之初。

现在过了一百年,村子里有两户人家还有耕地,能正常缴税;有七户人家是佃农了,他们怎么去缴税?

他们只是打工,已经没有土地了,而那时都是按土地来收税的。

但是,老王的后代考取了功名,不用去缴税或者可以少缴税。

继续点名朱元璋先生,本来你给家境贫寒读书人的免税政策,直接成了天下官员的特权。

过低的俸禄和无限制的特权,直接造就了明朝成为历朝历代贪腐最严重的朝代。】

朱元璋一脑门黑线:‘为何总拿他大明说事,这都没完了是吧。’

这么多期直播他也算是明白了,就算杀再多人也只能震慑一时,当皇权旁落时,一切都烟消云散。

秦凌雪也不想总是扎老朱的心,大明官员实在让人一言难尽。

【咳咳,我们继续哈。

王家不仅有人在当地做官,还有人在朝廷做官,王家开赌坊、开药局……总之,没人惹得起。

地方官一看王家不缴税,所在的村子就两户人家缴税,太少了说不过去,于是原来是十税一,现在是十税五。

两户人家跳脚骂街,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接受。

王朝初期,朝廷一年可以收两千万两的税,过了一百年,人口越来越多,官员越来越多,要干的活也越来越多,每年却只能收一千万两的税了。

五十年前,国库充盈,几乎堆不下了,现在每年都入不敷出。

而皇帝的亲兄弟某某王深得父皇喜爱,和皇帝也私交甚好,居然在一年内霸占了七万亩地,占了全国百分之三的耕地!

这百分之三的耕地是彻彻底底收不上来税的,这个时候徭役也没人干了,十户人的村子有两户人可以出公差,因为大户人家都可以免徭役,基础建设都搞不下去了。

基础建设搞不下去,水灾、旱灾自然就来了,皇帝要赈灾,不仅没有银子,连多余的粮食也没有。

怎么改?自己家的不能改,否则怎么去见列祖列宗!

全国百分之十三的耕地收不上税,影响不了根本,因为还有百分之八十七呢。

因此,要重新丈量土地,要改革税务体系。

皇帝抬起头,突然心里一阵发慌。

内阁首辅大学士家里有三千亩地,三个村子的人都是他们家的佃户;兵部尚书家里有两千亩地;礼部侍郎家里有一千亩地。

再看看自己身边的红人赵公公,家里也有了一千亩地。

于是,皇室尤其是各个亲王每天没事做,不缴税;

官员形成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土地只嫌少不嫌多,要么不缴税,要么少缴税;

功臣们要酬劳,前线将士们要封赏。

皇帝发现,自己成了最孤独的人。怎么办,先从自己的兄弟下手?

别傻了,你干掉自己的兄弟,内阁大臣难道就会被你感动,把自己的土地拿出来?

动大臣的利益?大臣要出谋划策啊,动了一个,所有人都会警惕。

动太监的利益?宫里的人都和你离心离德,只有太监和你最贴心,你怎么搞?

你想起天津有个刘大户,一个人占了三千亩地,不如先拿他开刀。

但圣旨刚下去,你最喜欢的刘美人过来了,哭得梨花带雨,烛光下楚楚可怜,一问才知道原来刘大户是张美人的爹。

动河北张大户家的地?皇后暗示你,别瞎折腾啊,张大户的儿子是前线戍边的大将军,现在朝廷正要他出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北方的游牧民族又开始不安分,今天过来抢,明天过来抢。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陛下,赶紧加税,将士们的军饷不够了,再这样下去就要兵变了。”

于是,原来是十税一,现在变成十税三,在十税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辽饷、练饷……这下可好,这个消息层层传递下去。

老王的后代如果有点儿良心,那就从原来的一分钱税都不缴,变成现在的十税一,但多数老王的后代还是该咋地就咋地。

而原来村子里还有地的两户人家,现在变成十税七,还要缴其他的税,于是开始找老王的后代借钱。

老王的后代乐坏了,趁机把剩下两户的土地也兼并了。

怕什么来什么,就在这个时候,水灾、旱灾交替出现,土地开始歉收,但是老王的后代可不管这些,该收多少租子就收多少租子。

佃户们吃不饱肚子于是开始蠢蠢欲动,有个别地方开始民变了。

皇帝慢慢感觉到,再不改变,朝廷就危险了。】

万历、天启、崇祯默默盘算大明形势,越想越感觉这是在说他们大明。

【于是有了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制度。

这个时候的皇帝,会有几种选择:

学汉武帝刘彻六亲不认,任用酷吏,偷税的直接抄家,全力打击豪强;打击土地兼并,实行推恩令,把土地层层分割。

学王莽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制度。土地直接充公,私人不得买卖;平抑物价。但王莽改得太急太快,搞得一塌糊涂,得罪的利益阶层又太多,还没搞好,自己就亡国被杀。

学东汉光武帝刘秀,“自己革自己的命”,征讨数十年后裁撤四百余县,精简数万官员,解放奴婢,重新丈量土地。

学清雍正帝胤稹的铁面无情,雷厉风行,摊丁入亩,地多者多缴税,地少者少缴税,无地者不缴税,减轻了穷人负担,也铲除了官员的摇钱树。

但这些都需要强硬的手腕,即使如雍正帝那样的铁腕,依然遭到了几乎所有大臣的反对,就连平日里分文不贪的清流也加入到反对的行列。

看看有多难!一旦触及核心利益,他们连杀头都不怕,宁死也要找出一堆理由苦谏。

有的皇帝命好,身边出现一个超级能臣。如张居正,他重新丈量土地,铁腕打击漏税,实行一条鞭法,改变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减轻农民的不合理赋役。但是张居正的下场也很惨!】

执笔写字的张居正微微抬头,他当然知道自己下场如何,但那又怎样,他依旧是那个张居正。

【不得不感叹大明命运之奇特,土木堡后有于谦‘扶大厦之将倾’,社会矛盾最为激烈下又有张居正‘挽狂澜于既倒’。】

【如果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王朝会在创立一百到一百五十年的时候迎来“中兴”。

但所有的中兴都只是暂时缓解了社会矛盾,最多只是延缓了土地兼并的速度而已。

而土地兼并最先爆发的问题就是利益集团的出现,大地主与大官僚高度捆绑的利益集团所拥有的权力甚至与皇权不相上下。

当利益集团可以藐视中央权威时,王朝的命运就已经不可逆转。

两千多年间王朝更迭,没有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超过三百年,仿佛三百年成了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的极限。】

【老祖宗们,配合摊丁入亩,有能力的可以推动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减轻底层百姓负担。

配合工商业发展,将过重的农业税逐渐向商业税转变,有技术的配合海外贸易甚至殖民,延缓宗室、勋贵的堕落速度,虽然不能让王朝千秋万代,但超过三百年还是很有希望的。】

【接下来几天我们聊聊各个朝代政治举措,今天先到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