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 第90章 被众人摧毁的王朝

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第90章 被众人摧毁的王朝

作者:清风刀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5:00 来源:小说旗

【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实际的赋税状况。

设想一个大型的村落,这里居住着两百户人家,总人口达到一千人,每人平均拥有五亩土地,总计五千亩丰饶的田地。

每亩土地所产出的粮食,若折合成银两,大约值十两。

因此,理论上,每个村民的年收入应为五十两银子。

根据国家的税法规定,在理想的情况下,税收是这样计算的:

首先,田赋部分,五千亩土地应上缴的税款为五千两银子,即每亩土地贡献一两银子,这是所谓的“十税一”政策;

其次,每个人还需缴纳二两银子作为人丁税,这样一来,人丁税总额便达到了二千两;

最后,每位村民每年需为县衙提供三十天的无偿劳动,也就是服徭役。

综合计算,国家每年从这个村子收取的税款合计为七千两银子。

而村民们,在年收入五十两银子中,需要缴纳七两作为税款,剩余的四十三两可以作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此外,他们每年还需投入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无偿劳动。

在这样的税收制度下,村民们虽然不算富裕,但维持生计并无大碍,朝廷与百姓之间的关系也相对和谐。

然而,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理想。

张大户家因为家中有读书人,家境殷实,势力庞大,因此不断兼并其他村民的土地。

张家竟然占据村中两千五百亩的土地,家中人口多达五百人。

而当地的县令又贪婪成性,巧取豪夺,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田赋的情况。

由于张大户家势力庞大,他们所占的两千五百亩土地竟然可以免税。

这意味着,朝廷实际上只能从剩余的两千五百亩土地中收取税款,总计两千五百两银子。

而贪婪的县令还额外征收了一倍的火耗银,也就是额外的两千五百两银子落入了他的私囊。

这样一来,原本十税一的税率,在实际上变成了十税二,每个村民需要多缴纳一倍的税款,即十两银子。

接下来是人丁税。

村子里原本有一千人,但张大户家中的五百人被排除在外,因此实际应纳税的人口应为五百人。

然而,县令却故意少报人数,只向朝廷上报了二百五十人。

这样一来,朝廷在人丁税上的收入锐减到五百两银子,而县令则私自截留了五百两银子。

最后是徭役问题。

原本,村子里的每个村民每年需要服一个月的徭役来修堤坝等公共设施。

但由于张大户家中的人免于服役,实际劳动力减少了一半。

然而,贪婪的县令不仅不减少徭役时间,反而变本加厉地增加徭役负担。

他要求每个村民每年服四个月的徭役,而且是无偿的,甚至还需要村民自备食物。

如果村民在服役过程中受伤,县令也概不负责。

这种苛刻的条件让村民们苦不堪言。

为了逃避这繁重的徭役,村民们不得不向衙役们求情。

而衙役们则趁机敲诈勒索,声称只要每人交出十两银子就可以减少一个月的徭役时间。

村民们在无奈之下只好屈服于这种勒索行为。

这样一来县令又通过徭役减免的方式收取了五千两银子的大部分据为己有。

现在我们来算一笔账:

朝廷原本应该从这个村子收取七千两银子的税款但实际上只收到了三千两银子比原计划少了一半以上;

而县令则通过各种手段敛财八千两银子;

张大户虽然也从中获利不少但与县令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因此他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儿子努力读书考取更高的功名以获取更多的特权和利益。

朱元璋虽然辛苦一生试图压榨官员的贪腐空间,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整个朝廷乃至所有百姓都在为读书人和官员打工。

这种制度性的**和剥削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朱元璋一下站起身来,这次并没有再去踹桌子,在大殿中踱步,官员们都低着头根本不敢有别的动作,甚至汗水打湿了双眼也不敢擦拭。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在不断增加,但朝廷统计的人口数量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与此同时,每年的科举考试在不断进行,考取功名的人越来越多,每增加一个功名获得者,就意味着又有一批人可以免税并享受特权,这样一来享受特权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税收基础却在不断萎缩;

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维护国家运转的机器也日益庞大,各项开支不断增加,然而税收却无法相应增长,皇帝再怎么节省开支,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需求。

除了官员和读书人之外,明朝还有一群更大的蛀虫——皇室子孙。

他们不仅不事生产、不缴税还需要朝廷供养,朱元璋虽然对官员严厉但对自己的子孙却十分溺爱。

整个明朝共封了八十七位亲王、九百二十四位郡王,郡王之下的各级子孙更是数不胜数,到了明朝后期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多达一百多万人,他们每年消耗巨大成为明朝最大的财政负担之一。】

大明前期的诸位皇帝再次瞪大双眼,嘴中轻声吐出几个字:‘一百万~~~~’

【这些宗藩的俸禄除了正常的财政支出外,还有各种临时补贴如婚丧费、建造宫殿费、节假日补贴等等.

最后明朝几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万历年间宗藩的开支已经占到了朝廷总开支的三分之一。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朝廷不得不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如练饷、辽饷等,但问题在于这些额外的税收,永远加不到那些占据社会财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三大受益集团——朱氏宗藩、官僚集团和以读书人为核心的士绅集团头上。

因此明朝并非真的缺钱,而是产出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穷人根本无法供养整个朝廷的开支。

许多官员心里都清楚明朝的问题所在,但他们却选择保持沉默,因为这些官员自身就是利益集团的一部分。

他们不愿意触动自己的利益,更何况谁要是敢指出这个问题就会成为整个明朝利益集团的敌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被清理出局,到了明朝后期整个社会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

穷人食不果腹、卖儿鬻女,却承担着朝廷所有的苛捐杂税;

而有钱有势的读书人、饱食终日的朱氏宗藩,却过着风花雪月的日子,对国家的安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在明朝末期福王朱常洵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倚仗父皇的宠爱富可敌国,在封地洛阳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终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

当农民起义军围攻洛阳时,他宁愿看着城池陷落也不愿拿出钱财来激励士气,最终被攻破洛阳的农民军煮成了肉汤,真的是活该。

总的来说明朝是一个集各种恶政于一身的大一统王朝,以世袭爵位体系为代表的王公贵族、以官僚体系为代表的权力集团以及以科举体系为代表的士绅集团,形成三大不可撼动的利益集团他们盘根错节、相互勾结最终颠覆了整个王朝。】

秦凌雪也是叹息,取代贵族地主、门阀世家的庶族地主本应成为时代潮流的弄潮儿,但怎么就成了覆灭王朝的毒瘤呢?

也许没有那上千年大争之势的磨砺,锤炼不出一个阶级的风骨。

关掉直播,秦凌雪换上睡衣直接朝海滩跑去,来都来了怎么能不享受下三亚的椰林沙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