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盛唐补遗 > 第二十章 之后事

盛唐补遗 第二十章 之后事

作者:高十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16: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接下来的几天王嗣忠也并没有闲着,而是趁着安禄山还没回幽州,也趁着三官上任三把火的功夫,他开始大范围调整安禄山任命的官员,还好高不易替他准备充足,就近调派朔方、河东以及朝廷候补官员近百人支持他,才能让他雷厉风行地在三日之内完成了整个范阳官员变动。

有些官员并没有来幽州,而是由神策军护送,直接去上任的,等安禄山三日之后来到幽州时,他靠金银酒肉收买的官员已经在去往长安的路上,高不易准备对他们重新考核之后,量才使用。

本来从崇州到幽州根本不用三天,但是安禄山这家伙这些年一直主动挑起与突厥的战争,以此来向玄宗皇帝要军饷要兵马,而且屡试不爽,尝到甜头的他怎么舍得放手。

自长安回来之后,他就一直处在不安之中,于是便想到要故技重施,在边境弄出些动静,然后让玄宗召见自己,以便于再去长安。

谁知道属下突然快马飞报,自己范阳节度使位置被夺了,他当即大怒,就要兴兵问罪,但是被他撩起来突厥人怎会如他愿,发现他要撤,立马就全军出击,给了安禄山当头一棒,这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场大战下来,双方都没占到便宜,如此一耽搁,就拖了两日。

丈没有打赢,士气低落,所以兴兵问罪整不成了,况且闹明白了来接替他的王嗣忠后,他也不敢随便兴兵,万一被扣一个造反的帽子,这王嗣忠都能灭了他,毕竟天下十大节度使中,王嗣忠的实力才是最强,且其本人更是文武兼备的帅才。

但是莫名其妙的丢掉范阳,一下子少了六成多人马,他也咽不下去这口气,所以一面修书给杨国忠,向他陈明厉害,让他找贵妃娘娘想想办法,要成大事,范阳不能丢;另一边安抚好属下兵马之后,这才动身赶往幽州。

一路上遇到不少逃兵,细问之下才知道王嗣忠利用这两天时间把自己的人都换了一遍,安禄山大怒:“欺人太甚!”

安禄山来到幽州,高适并没有让人阻拦,他一路来到节度使府,正堂上供着香案,上面供奉着皇帝金龙令牌和圣旨,看到这,安禄山眼冒绿光,后槽牙被他咬得嘎吱嘎吱作响。

这皇帝老儿什么意思?王嗣忠小儿欺人太甚,这是在向自己耀武扬威吗?

“我道是谁,原来是安禄山将军,你来得正好,前两日皇命甚急,你又不在,本帅只能奉皇命先行接管范阳防务,如今你来了,我们总算能交接一下了。”

安禄山小眼一眯,皮笑肉不笑地对着王嗣忠抱拳施了一礼,没办法,这家伙本就品级比自己高,如今还是兵部尚书,手握金令,不行礼不行。

“哈哈哈!安将军真是多礼之人,来来来!我们二堂叙话。”王嗣忠坐在正堂,接受了安禄山的大礼。

看王嗣忠豪迈的笑着拉着自己胳膊往二堂请,安禄山心里却是不爽到了极致,自己当年装醉见太子都不行礼,如今你王嗣忠算个什么东西,真当自己是根葱了。

不爽归不爽,表面文章还得做:“不敢劳动大将军,既然王大将军已经全面掌控局面,那禄山就告辞了,平卢才被突厥偷袭,形势紧张,我就告辞了。”

“哦?这些突厥人当真不识好歹,陛下都下令边关休战,他们竟然不体谅天子恩典,还敢造次,如何?需不需要我调些人马前去助阵?”

“不用!不用!”安禄山心里道:“再让你去,只怕平卢也不保。”

“真的,你不用担心,粮草我自己出。”

“多谢王大将军厚意,真的不用,小股骑兵而已,不足为虑。”

“既如此,我就不留你了,保重!”

“告辞!”

出来节度使府,安禄山跨上战马,头也不回地就出了幽州,他倒是想弄出点动静,可惜王嗣忠做得太绝了,领军将领此时竟无一人是自己的人。

“大帅,我们这是一直往南走,回平卢应该往北才是。”

“回什么平卢,去长安,你去通知,让严军师赶到长安与我会合。”

“是!”

“走!驾!——”

幽州,节度使府,一个探哨匆匆进来:“报!大将军!安禄山出了幽州之后,直奔长安方向而去。”

“知道了。”

挥手让探哨退下,然后王嗣忠修书向高不易传信,将安禄山进京的消息报告给他,边镇将领无旨进京也是大罪;同时也将范阳这边的情况向高不易做了详细报告。

高不易接到王嗣忠的报告之后非常满意,事情干得完美利索,不过对于安禄山来长安的事情他没有什么表示,看了看丢到了一边。

王嗣忠接任了范阳节度使,那么近忧就暂时没有了,只要安禄山不找死主动对突厥发动大规模战争,边关应该可以安稳上一些时日。

如今国中因为他那道明诏,也在慢慢改变,此时不宜再有什么大的动静,雷霆过后必须要细雨绵绵,不然百姓也承受不起,那么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呢?

高不易让人将大唐全舆图固定在了宣政殿,他的御书房之中,没事的时候他一直盯着地图看,大唐许多制度都需要改,但是现在不是时候。

这个时候要想稳下来,自我拔毒疗伤,就必须以静制动,因为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是那些所谓的贵族、士大夫、大地主,而要彻底改变大唐的下坡趋势,就要动他们的利益,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高不易没多少把握能够成功。

如果不成,搞不好他会成为第二个杨广。

当然,以静制动也不能被动等待,必须实行一些措施来收拢天下百姓和士子之心才行。

收百姓之心,必须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幼有所抚,老有所养才行,如今的大唐,由于连年征战,西北地区饿殍满地,江南好点也不富裕。

而对于广大士子,他们追求的是报国有门,施展抱负,这好办,不少地方的官员亟需撤换,可以用他们弥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