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黄帝内经智慧解读 > 第32章 (1)五运之气太过与不及

黄帝内经智慧解读 第32章 (1)五运之气太过与不及

作者:澄明之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0:50:10 来源:小说旗

黄帝道:宇宙深远广阔无边,五运循环不息。其中有盛衰的不同,随之而有损益的差别,请你告诉我五运中的平气,是怎样命名?怎样定其标志的?

岐伯说:平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自然界中五行之气调和、平衡的状态,也是万物生长化收藏所依赖的理想环境。岐伯所言,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简单描述,更是对生命哲学和自然法则的深刻洞察。

木之“敷和: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轻轻拂过大地,万物复苏,绿意盎然。木气主生发,它散布的温和之气,如同母亲的怀抱,滋养着每一个生命的萌芽,使万物得以荣华,展现出勃勃生机。

火之“升明”:夏日炎炎,阳光炽烈,正是火之“升明”的写照。火气主长养,它带来的是明朗与繁荣,如同阳光普照,万物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展现出生命的盛景。

土之“备化:土,万物之母,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也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土气主生化,它如同一位慈祥的工匠,用其丰饶的资源,精心雕琢着每一个生命体,使它们具备形体,逐步完善,终成万物之基。

金之“审平”:秋风送爽,金气肃杀而收敛。但这“审平”之气,并非单纯的摧毁,而是帮助万物成熟、结实,为来年的生长蓄积力量。它带来的宁静与和平,让万物在收获的季节里得以圆满,体现了生命的成熟与智慧。

水之“静顺:冬日寒水,虽冷冽却藏有生机。水气主收藏,它以一种寂静和顺的姿态,让万物归藏,沉入地底或水下,等待来年春天的再次唤醒。这种看似沉寂的状态,实则是生命循环不息、周而复始的奥秘所在。

岐伯的这一番话,不仅是对自然界五行之气的精妙阐述,更是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考。它启示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和谐,才能与这个世界共生共荣,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黄帝问:五运不及是怎样的?

岐伯说:当我们说“如果不及”,其实是在探讨五行之气在自然界中失衡、不足时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幅画面:

木之“委和”:想象一下,春日里本该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若木气“不及”,就如同缺少了阳光的温暖,万物便显得萎靡不振,嫩绿的芽尖也失去了应有的活力,整个世界仿佛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忧郁之中。

火之“伏明:夏日炎炎,本该是火势正旺之时,但若火气“不及”,就像是被云层遮蔽的太阳,少了那份炽热的温暖,万物便显得暗淡无光,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沉闷与压抑,让人提不起精神。

土之“卑监:土,万物之母,若土气“不及”,则如同大地失去了滋养的力量,万物生长便显得萎弱无力,如同营养不良的孩子,难以茁壮成长。这样的土地,也难以孕育出丰饶的收获。

金之“从革:金,代表坚固与锋利,但若金气“不及”,则意味着失去了那份应有的坚硬与锐利。就像一把未经锻造的刀剑,质松无弹力,难以承担起切割与保护的重任。在自然界中,这或许表现为树木的枝干不够坚韧,难以抵御风雨的侵袭。

水之“涸流:水,滋养万物,但若水气“不及”,则如同干涸的河床,失去了流动与封藏的力量。万物因缺水而干枯,生命之源枯竭,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黄帝问道:太过的怎样?

岐伯说:从自然哲学的角度来看,“太过”一词,在中医五行理论中,指的是某一元素(木、火、土、金、水)的力量超出了正常范畴,从而引发自然界一系列连锁反应。

木曰“发生:当木气过旺,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提前降临,万物在不合时宜的温暖中过早苏醒,生长节奏被打乱,可能导致后续生长力不足或病虫害频发。

火曰“赫曦”:火气炽烈,如同夏日烈日炎炎,不仅烤焦了大地,也让万物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不安,生长环境变得恶劣,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土曰“敦阜”:土本为万物之母,但过于厚重坚实,反而会抑制生命的萌发与成长,如同贫瘠之地,难以滋养万物,使其难以成形。

金曰“坚成*:金之气过于刚硬,虽赋予万物以坚韧之质,但过度则会使万物失去柔韧性,变得僵硬不化,生长停滞。

水曰“流行:水本应滋养万物,但泛滥成灾时,其强大的冲击力与无孔不入的能力,却能让万物失去根基,漂泊无依,无法安定生长。

接下来,从具体影响层面来说,这些现象不仅是对自然界的直接描述,也映射了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境。比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便是自然界“太过”的一种体现,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和谐共生的道路。

综上所述,岐伯的这番话,不仅是对自然界五行变化规律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人类应当如何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警醒与启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更应回归这份古老智慧,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尊重生命的节奏。

黄帝问道:以上三气所标志的年份,请告诉我它们的不同情况?

岐伯说:你所问得真精细极了!

在探讨这段深邃的古代哲学与自然观时,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智慧时代。这段描述,融合了中医五行学说与古代自然哲学的精髓,以一种诗意而富有哲理的方式,阐述了“木”这一元素在宇宙万物中的运行规律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微妙联系。

首先,“敷和的年份”,指的是气候平和、万物生长顺遂的年份,这是自然界中“木”德行的完美体现。木性生发,象征生命的起始与蓬勃,其德行虽不张扬却润物无声,使得四方上下皆沐浴在生机之中。阳气舒畅,阴气散布,是自然界阴阳和谐、五行平衡的直观反映,而五行之气的正常运作,正是万物生长、繁荣不息的基石。

“木”之性,正直而顺从万物,如同树木枝干随环境而曲直自由,展现了自然法则下的柔韧与适应。在生态系统中,木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支撑起整个食物链的繁荣。其生化之力,不仅滋养了草木本身,更惠及了整个生态系统,体现了“木”在自然界中的核心地位。

对应于人体,肝属木,主疏泄与藏血,正如树木之枝干疏密有致,调节着体内气血的流通。肝开窍于目,故肝之健康直接关系到视力的好坏。在饮食上,麻之辛散、李子之酸涩,皆与肝之性味相应,适量食用有助于调和肝气。而春季,万物复苏,正是肝气升发的季节,也是养肝护肝的好时机。

木”对应青色(苍),这不仅仅是色彩上的简单对应,更是中医“取象比类”思维的体现。青色,如同初春嫩叶之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不谋而合。当肝气条达,气血运行顺畅时,人的面色自然也会呈现出健康的青润光泽。

酸味,中医五味入五脏,酸味入肝。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如梅子、山楂等,可以刺激肝的收敛功能,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但过犹不及,过量食用酸味则可能损伤肝气,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角音,它是古代音乐中对应木的一种音律,旋律悠扬而富有穿透力,能够激发人体内的正气,促进气血流通,对肝的疏泄功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医养生中,通过聆听角音音乐,可以达到疏肝解郁、调节情绪的效果。

当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时,会出现里急后重、胀满不适等症状。这是因为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影响到了脾胃的运化功能。此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伤肝;适量运动,促进气血流通;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郁结伤肝;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过多油腻、辛辣食物的刺激等。

总之,这段描述不仅是对自然界“木”元素深刻理解的展现,更是中医五行学说在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中的生动诠释。它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四时变化,以达到身心健康、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