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黄帝内经智慧解读 > 第32章 (7)伏明 卑监 从革 涸流之年详细说明

“伏明之年”时,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踏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自然哲学并蓄的奇妙世界。这一概念,根植于五行学说与中医藏象理论,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与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微妙联系。

“伏明之纪”,简而言之,即指土运过旺之年,土性厚重、沉稳,却也在极端之时展现出其压制他行的力量。土旺克木,如同大地母亲在慷慨给予的同时,也可能因过度滋养而阻碍了树木的伸展,这里的“胜长”便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自然法则的失衡。春季万物本应欣欣向荣,却因土气的过度强盛而显得生长乏力,恰似一幅被温柔束缚的生机画卷。

“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则是自然界自我调节机制的体现。秋季的收敛之气提前介入,四季的轮转变得不那么和谐流畅,清凉与暑热的交替频繁而剧烈,这种气候的突变,正是大自然对土运太过的一种响应与调整。万物生长虽未停滞,却多了几分艰难与不确定,果实的稚嫩与未熟,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阳气屈伏,蛰虫早藏”,更是生动地描绘了生物界对气候变化的敏锐感知与适应性调整。阳气被土气所抑,不仅影响了地表生态,连地下的蛰虫也感受到了这份寒意,提前进入了冬眠状态,这是自然界万物顺应天时、和谐共生的生动例证。

在人体健康层面,“伏明之纪”的气候特点同样不容忽视。心属火,土旺则克火,故而易发心痛等心脏疾病,这是五行相克理论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同时,肾水受土克,水气不足,心火失济,导致精神恍惚、悲伤健忘等症状的出现,揭示了脏腑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

在治疗上,“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的调律原则,是中医音乐疗法与五行学说结合的智慧结晶。通过音乐的和谐之音,调和脏腑之气,平衡体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这种疗法,不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原则,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卑监之年”,听起来就像是古代某位隐士的雅号,实则它是中医五行学说中描述土运不及的一个生动年份。在这样的年份里,大自然仿佛按下了“慢放键”,土的化育之力未能充分施展,反倒是木的生机勃勃,独自狂欢。雨水迟到,收成虽稳,但少了那份丰盈的滋润,草木虽茂,却多是华而不实,像极了那些空有其表的“花瓶”。

说到对人体的影响,这“卑监”之年可不简单。它让人的身体也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皮肤上的疮疡,那叫一个“脓多溃烂”,简直是美容界的天敌。为啥呢?因为土运不及,脾失健运,湿气内停,再加上木气过旺,风动不息,内外夹击之下,身体自然就“肿”了。这时候,五谷中的豆和麻,五味中的酸甘,还有颜色上的苍黄,都成了调理身体的小助手,它们能帮你调和脾胃,补充缺失的土气。

再来说说自然界的连锁反应。风木强盛,不仅草木受影响,连带着家畜中的牛和犬,昆虫界的倮虫毛虫,都感受到了这股不安定的气息。声音上的宫、角二音,似乎也多了几分激荡与不安。而在这样的年份里,如果遇到太阴湿土司天,那还好说,司天之助能让土运稍稍缓和一些;但要是碰上厥阴风木司天,那就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土运更衰,木气更旺,整个生态系统都得跟着“抖三抖”。

至于发病,消化不良、泄泻这些“小毛病”,其实都是脾土受损的信号。而风势的加剧,更是让自然界的平衡摇摇欲坠,草木凋零,灾害频发。不过,别忘了五行相生的法则,金气来复之时,也是自然界自我修复的开始,虽然过程可能伴随着一些“破坏性”的清理,但这也是为了迎接下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周期。

所以,面对“卑监之年”,我们既要顺应自然,又要积极调理,让身心都能在这股“动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

“从革之年”,这仿佛是大自然在编织一场关于变革与平衡的交响乐。在这个年份里,我们见证了“折收”的奇景——收获的季节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但生命的活力却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生气盎然,长气与化气相辅相成,火元素趁机崭露头角,引领万物步入一个繁盛的周期。

想象一下,这样的年份里,自然界的节奏变得急促而热烈,正如那急于展现自我的青春。然而,这份热烈也带来了它的代价。在人体,它可能表现为咳嗽失音、烦闷气逆,乃至咳嗽气喘等症状,这些都是肺脏在应对外界变化时发出的“求救信号”。肺,作为五脏之一,与这一年的气息紧密相连,成为了最易受影响的器官。

再来看自然界的馈赠,李子和杏子成为了这一年的代表果实,它们不仅美味,更蕴含着壳与络的哲理,象征着事物表面的坚硬与内在的复杂。麻和麦,作为谷物界的佼佼者,也在这个年份里展现出了它们独特的生命力。而苦与辛,这两种看似对立的味觉体验,却在这一年的五味中找到了和谐共存的理由。

颜色上,白色与朱红的碰撞,如同日出日落,既有宁静致远,也有热烈奔放。鸡与羊,作为畜类的代表,它们的存在仿佛也在诉说着这一年的故事。至于介虫与羽虫,它们或坚硬如甲,或轻盈如羽,都是大自然赋予的奇妙生命形态。

然而,金运不及,火势趁机而起,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简单变化,更是五行相生相克法则的生动体现。金虚火胜,发光灼热之势不可挡,商、徽之音也因此而更加嘹亮。但随之而来的,也可能是喷嚏、咳嗽、鼻塞流涕等病症,提醒我们要注意身体的调养与防护。

司天之气的影响,阳明燥金司天之时,金运虽不及,但得司天之助,也能勉强维持平衡;而厥阴风木司天,则可能让木气更加嚣张,形成木知平气的局面。这时,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当水气来复,冰雪霜雹降临,我们或许会感到一丝寒意,但这也是大自然自我调节、恢复平衡的一种方式。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在经历了一番变革之后,大自然终将回归它应有的宁静与和谐。

“涸流之年”,这仿佛是大自然在讲述一个关于“反转”与“适应”的故事。在这个年份里,藏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元素,显得格外虚弱,它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封藏与滋润,反而让化气,即生长变化的力量,得以大肆张扬。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幅奇异的景象:本该蛰伏的虫类蠢蠢欲动,不愿归巢;土地虽然看似润泽,但泉水却日渐干涸;草木却异常茂盛,万物都以一种近乎夸张的方式展现着它们的繁荣与美丽。

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危机。涸流之年的气息并不流畅,它以一种暗中渗透的方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万物。在人体上,这种影响表现为干燥、枯槁的症状,尤其是与肾相关的疾病更为多见。因为肾主水,当水运不及,肾的功能自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此时,自然界的色彩也变得格外鲜明,黄色与黑色的交织,仿佛是大地对水运衰弱的无声抗议。而在食物的选择上,黍、稷等谷物,以及枣、杏等果实,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角,它们以其丰富的汁液和肉质,为人体提供着必要的滋养。

有趣的是,尽管水运衰微,但土气却趁机崛起,主导了这一年的大部分时光。这不仅体现在尘土昏郁的自然景象上,更在声音上得到了体现——羽、宫之音的交织,仿佛是大自然在诉说着土与水的恩怨情仇。

当然,这样的年份也并非全然无利。它教会我们,即使面对逆境,也要学会适应与调整。就像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即使水运不及,它们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至于“若逢土气司天”的情况,那更是将土气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水运在此时几乎被完全压制,土气则完全掌控了全局。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无疑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挑战。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更要注重保养身体,特别是要加强对肾脏的呵护。

最后,当木气来复时,我们又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毛虫的活跃、大风的振动、摧折倒拔的景象……这些都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