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我成了李云龙的老团长 > 第111章 阎老西和孙楚

“政委放心吧,我们可以将军区的所有辎重部队都召集起来,再加上我的警卫连、侦察营和独立团一起负责护送这批物资。这样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陈浩自信满满地回答道。

接着,陈浩又提出了一些建议:“除了一百万斤粮食外,政委你再准备一些布匹、罐头、糖、茶等物品,我也一并带去送给领袖和总指挥,让他们补充一下营养。”

政委连连点头,表示对陈浩的提议非常赞同,并立刻表示会派人去准备这些东西。

“那么司令员、政委,我现在就去给各个军区发电报,让他们下令让各自的辎重部队前往黑云寨的后勤基地集结。”

参谋长韩山适时的说道,说完,便转身离开了房间,开始着手安排这次重要的运输任务。

“好!”陈浩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政委,接着说:“参谋长,你同时给总部发一封电报,将这件事情告知一下!”

他深知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必须及时向总部报告进展情况。

政委苏精诚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陈浩继续说道:“至于具体的运输路线,可以具体咨询一下参谋长,让总部帮忙进行协调!”

毕竟这涉及到多个军区之间的协作和配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确保物资安全送达延州。

接下来的几天,陈浩与政委等人开始商议运输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措施。

经过三天筹备,晋东南军区的辎重运输部队出发了。

近千辆满载物资的马车在独立一团的严密护卫下缓缓驶出了黑云寨,踏上了前往延州的路程。

两天之前,侦察营早已提前出发,他们肩负着重要任务——沿着预定的运输路线进行全方位侦察,并清除一切可能威胁到运输安全的可疑目标。

这是确保物资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的关键步骤,不能有丝毫疏忽。

尽管运输线路中有超过一多半的路程位于八路军的根据地内,但由于此次运输距离较长,安全和情报工作仍需倍加重视。必须防止任何消息泄露给敌人,以免引起日军飞机的注意并遭受轰炸,因此,每一步都需要谨慎行事。

运输队沿着道路前行着,穿越了壶关县、长治县、长子县,安泽县、古县和洪洞县,抵达了蒲县和大宁县境内。

无论是侦察营,独立一团还是辎重部队的战士们一路上都保持高度警惕,不敢有丝毫松懈。

此时蒲县、大宁县属于晋绥军阎老西的防区,陈浩之所以选择这条道路,是因为这条线路用时时间最短的一条路线,几天前,八路军总部已经第二战区长官阎老西发送了借道的电报!

为了防止阎老西有什么歪心思,除了在运输路线上,陈浩派出了侦察兵一路侦察的同时,还派遣了专门的人员与阎老西在运输线路上的驻守部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发生开枪走火的事情。

吉县克难坡

阎老西的爱将孙楚正向他做着汇报。

孙楚作为阎老西的爱将,其实对于阎锡山来说只是一种利用关系,有战事时任为总司令、总指挥,委以重任;一旦事毕,则调办政务,而夺其军权。

孙楚自入晋军,不断升迁,由下级军官而高级将领,但一直未得阎老西的彻底信任,被视为嫡系中的\"杂牌\",颇似原第一战区司令官卫立煌在中央军的地位。

因此,孙楚在阎老西手下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尽管如此,孙楚却感念阎阎老西的栽培知遇之恩,始终对阎老西忠心耿耿,此人素以正统军人自居,不愿介入纷繁的政治派系斗争,一直被称为“公正人”。

但真实的情况是,在1939年的“十二事变”中,在晋东南,孙楚部却暗中勾结日伪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杀害**领导的军队600余人,绑架了1000余人,沁水县、阳城县、晋城县、浮山县和长治县等抗日政权被摧毁。

同年12月4日,孙楚袭击阳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新生报》报社,编辑王良被活埋。这就是震惊全国的“晋西事变”。

“长官,我们就这样放任八路军经过我们的防区吗?我可是听下面的人汇报过了,这一次八路军运输了大量的物资,从路线上看,应该是想要过黄河送往延州方向啊!”

阎老西的心腹爱将孙楚皱着眉头说道。

孙楚的语气里充满了不甘和担忧,他知道八路军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如果让八路军成功地运送这批物资抵达延州,将会给延州带来巨大的助力。

“你有啥办法没有,现在八路军是什么实力你难道不清楚?”

阎老西看了一眼自己的爱将,用五台口音说道:“特别是这个陈浩,竟然占据了我们晋省的晋东南地区,老汉让其移交给我们晋绥军,他居然敢拒绝,着实可恶!”

1939年12月阎老西下令“讨伐”抗日决死队,以晋绥军6个军的兵力,向位于隰县和孝义县一带的新军攻击。同年12月3日,王靖国的晋绥军第19军和陈长捷的晋绥军第61军将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第196旅旅部包围,抗日决死队第二纵队苦战突围,部分转入晋西北。

阎老西随即袭击八路军后方医院,惨杀了晋省隰县等6个县的民主政府和牺盟会干部以及八路军第115师伤病员1000余人。同时,阎老西命令晋绥军赵承绶部进攻晋西北抗日决死队和第115师第358旅,制造了“十二事变”。

对于阎老西来讲,生存就是一切,抗战只是手段。在\"七七事变\"期间,为了生存,他需要抗战,以后感到抗战是长期的和困难的,就想投降,这也是为了生存。在他的字典里头是没有的正义公理和国家民族观念,表面上坚持抗战,而暗中早已通敌**。

只是现在的他对八路军的实力十分的忌惮,特别是去年八路军搞的百团大战,充分的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整个晋省的日军都被八路军打的只敢龟缩在县城和一些重要据点之中,让他现在完全不敢对八路军产生别样的心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