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亮剑:我成了李云龙的老团长 > 第147章 挎斗摩托和火箭筒

当然这个顶尖也只是指设备,至于技术方面,虽然陈浩提供了相关方面的书籍,但想要造出汽车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汽车制造可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它需要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和行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包括设计、研发、生产等等。

这些环节都需要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需求。所以,即使有了先进的设备,也无法直接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汽车生产能力。

陈浩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并没有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实现自主造车的目标。相反,他更关注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逐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尽可能地缩小与其他工业国家之间的差距。

对于陈浩来说,建立汽车厂并不是为了追求利益,而是为了长期发展和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周厂长,之前我给你的那个挎斗摩托车研究的怎么样了?”

陈浩一边参观着工厂,一边对着周正理问道。

周正理苦笑着回答道:“陈司令,我们的技术工程团队现在进行挎斗摩托车的拆解和分析工作,目前正在对其各个零部件进行深入研究呢。”

“陈司令,您所提供的这几款挎斗摩托车,依据相关资料显示,乃是汉斯国最新研发的宝马 R75 挎斗摩托车以及聪达普 KS750 挎斗摩托车。它们各自具备独特的优势。经过实际测试,宝马 R75 挎斗摩托车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机动性与越野性能;而聪达普 KS750 挎斗摩托车则表现出更强大的涉水能力,即使在发动机被水淹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艰难前行!”

与此同时,我们还拆解了几台小鬼子的军用挎斗摩托车。这些小鬼子的\"陆王\"vl1200 边三轮摩托车实际上是对美国哈利摩托车的仿制品。这款车配备了风冷、四冲程、V 型双缸、SV2 气门式发动机,其排量高达 1207.956ml,最大功率可达21kw(3500r\/min),最大扭矩为63N·m(2500r\/min)。此外,三个车轮都采用了规格为4.40-18的设计,主车更是采用了太子式结构。

“陈司令,虽然摩托车相对于汽车来讲,结构较为简单,但以我们目前的生产能力,想要制造出这样的摩托车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首先,发动机就是个难题,其次许多零部件我们根本无法自行生产。”

“因此,如果想让我们的工厂研究并生产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摩托车,即便一切顺利,也至少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有希望,而且前提是没有技术障碍且原材料供应充足,这还是乐观估计,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

听到周正理的话,陈浩不禁皱起眉头,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过于乐观了。

八路军要实现汽车和摩托运输的摩托化部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即,陈浩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然后对着周正理鼓励地说:“周厂长,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咱们要一步步来,先解决技术问题,再逐步提高生产能力。我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有什么困难都可以随时找我。”

周正理感激地看了一眼陈浩,坚定地回答道:“谢谢陈司令的信任,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早日造出我们华夏自己摩托车甚至汽车!”

“司令员,总部电报!”

就在这时,司令部通讯参谋骑着马来到星火汽车厂,看着陈浩立正敬礼道。

陈浩回礼,接过电报,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其内容。

当看到内容之时,陈浩的心情愈发激动,脸上也浮现出喜悦之色。

看完电报后,陈浩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周正理等人,笑着说道:“我还有要事需要处理,就先不打扰大家了。”

说完,他向众人敬礼道别。

陈浩迅速下达命令道:“立即通知政委谭正同志、军工后勤部军工部部长彭光同志和后勤部部部长肖韦成同志到红星兵工厂一趟,我有紧急事务要商议。”

谭正同志,这位红军时期的杰出人物,曾担任军团组织部长、师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在调往晋东南军区之前,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即便是在延州和八路军当中都是最优秀的政工人才之一。

此外,他与陈浩也较为熟悉,因此领袖特意将他调入晋东南军区担任政委,期望两人能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共同把事情办好。

而彭光同志还是肖韦成都来自太行军区,彭光同志曾经担任过太行军区军工部政委,肖伟成同志则担任过太行供给部副部长,他们的到来不仅充实了晋东南军区的干部队伍,还极大地减轻了陈浩肩上的担子。

要知道,晋东南军区的发展速度实实在是太过迅速,从最初的一个团迅速扩张成为一个军区,这种迅猛的发展态势自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才短缺。

面对这一情况,陈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借助这次扩编工作的机会,向延州和总部提出了增派干部的请求。

对于他的请求,延州和总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最终批准了他的请求,派遣了大量优秀的干部前来支援。

这些干部的到来,无疑给晋东南军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让陈浩感到肩头的重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彭光、肖韦成抵达红星兵工厂。

此时的陈浩正正待在兵工厂的火箭炮车间里。

“于工,这就是我们自己仿制出来的火箭筒吧?你们有没有对它进行过实际测试呢?效果怎么样?”

陈浩拿起火箭筒,仔细端详着,同时向于竹亭工程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他深知这个小小的火箭筒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因此对其性能要求极高。

“是的,司令员!”

于竹亭点了点头,详细介绍说:“我们根据提供的图纸研究仿制出了这一款40毫米火箭筒,我们给它起名为‘41式40毫米火箭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