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 > 第283章 各朝的变化(一)

泰昌朝还在全国进行着秋收,此次秋收不同以往,在绝对的军队镇压下,百姓们的情况可以缓解一下。

但是士绅豪族们的税款,必须全额补齐。

不服,大明直接派军队上门拆迁。

而泰昌朝也仿照朱由检所在的崇祯朝,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农业司。

改良版的稻种也由新选拔出来的农业司的官员们,从京城开始试种,然后辐射全国。

在泰昌朝呆了半年之久的大明诸帝们也都陆续回到了各自的朝代。

奔波了这么久,他们也想回去看看自家的变化。

洪武朝,自从常务副皇帝——朱标,实施了内阁制度后,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而朱元璋将各个大明朝的史书也都带了一份回洪武朝给朱标翻阅。

朱标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结合洪武朝的情况,出台了不少符合当下的利国利民的新政令。

极大的改善了洪武朝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并针对官员,增加了一个绩效考核的政策。

官员们的升迁考核,跟所在地的百姓生活水平直接挂钩。

百姓生活水平越高,官员们的年度考核成绩也越好。

这让地方官员开始卷起来了,以前三天不去一次民间,巡视民间疾苦的官老爷们,现在恨不得天天扎在田地里。

跟这些个地里刨食的泥腿子们嘘寒问暖,缺什么补什么。

而常务副皇帝朱标还制定了一个官员薪水绩效制度,并在官员们原有的薪水基础上,上调了百分之两百。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官员以前一年的薪水是一百两银子,那么现在开始,一年三百两银子。

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绩效奖。

这个薪水绩效跟政绩绩效是挂钩的。

你政绩越好,薪水绩效就越高。

常务副皇帝朱标设定了最高一万两的绩效奖,并额外增加了一个绩效排名奖。

年度考核中,哪位官员的政绩最为出彩,就由朝廷奖赏一个数额为十万两银子的年终奖,第二名则是六万两银子,第三名则是三万两银子。

京师由于不在地方,那就将政绩改成了业绩,平日里的工作完成度则作为政绩考评,奖励不变。

这下子,整个洪武朝的官员们都疯狂了,一个个的恨不能化身百姓贴身小达人,哪里需要去哪里。

洪武朝的官儿,狗都不当啊。

官员们的薪水真是狗见了都摇头,可贪污又怕被发现,毕竟,死亡概率与你的贪污数额是成正比的。

你贪的银子越多,死亡的概率又越大,

严重的,还能喜提洪武皇帝亲自送你的九族消消乐。

现在,太子殿下仁厚,给官员们加薪水。

薪水起来了,谁他娘的敢提着脑袋去贪污啊。

这一切都是朱标学习朱由检所在朝代施行,然后改良后的方案。

自从知道海外倭岛内存在金山银矿后,朱元璋便向朱由检借了海军,去了一趟洪武朝的倭岛,将自古便属于中国领土的倭岛给打了回来。

并赏赐了倭岛一个高大上的新名字——洪武岛。

这个叫法也被其他各朝的大明皇帝学了过去,纷纷给自己朝代的倭岛改名。

一时间,大明各朝便多出了一座以当朝皇帝年号命名的岛屿。

至于岛上的金山银矿,连岛都是皇帝的,金山银矿挖出来的金银肯定得进皇帝的内帑啊。

不服?

来来来,朕这里有几百门威武大将军炮,给你放个烟火看看。

自从洪武岛被大明拿回来后,大量的金银也被运回了洪武朝的内帑。

常务副皇帝朱标,在金钱、军队的支持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以前制定下来却苦于没有银子实施的计划,现在一一出台了。

常务副皇帝朱标在民间的声望,每天都在往新的高度攀升。

这天,常务副皇帝正在乾清宫处理政务。

没错,就是乾清宫。

本来朱标说在东宫处理政务,可是朱元璋却说。

“标儿,”一般的政务都由内阁处理完了,内阁处理后又往东宫送,你看了一遍后再送到乾清宫,咱也不知道啥时候回来。”

“标儿,你直接在乾清宫处理政务就行了,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咱难道还不相信你的能力么?”

常务副皇帝朱标:“←_←”

“父皇,儿臣觉得你就是想偷懒吧。”

朱标直接将这话给说了出来。

万万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直接承认了。

“哈哈哈,还是标儿聪明啊,咱年纪大了,这大明江山的担子也该标儿你多担一下了。”

说完这话后,朱元璋直接下令,让一众宫女太监将东宫中的奏章全都搬到了乾清宫。

而他自己则是跑到马皇后那去了。

常务副皇帝朱标现在跟朱元璋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差了一个登基仪式。

全**政大事,常务副皇帝朱标一言决之。

“标儿,标儿,咱回来了。”

乾清宫外,朱元璋人还没进来,大嗓门就已经传进了宫内。

听到自家父皇的声音,正在批阅奏章的常务副皇帝朱标无奈一笑,将手中批复好的奏章放在一旁,然后起身迎接他的父皇,洪武朝的皇帝朱元璋。

“爹,什么事啊,这么开心?”

朱标还没走几步,便看到自家亲爹朱元璋满脸喜色的走了进来。

“标儿,咱这次去了一趟泰昌朝,你知道吧?”

朱元璋走进乾清宫内后在一处椅子上坐了下来,随手从桌上的茶壶中倒了一杯茶水一饮而尽。

咂吧了一下嘴巴,朱元璋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朱标看着朱元璋的样子有一点无奈。

“爹,儿子听着呢,您说您去了一趟泰昌朝。”

“嗯,这一次可把咱气到了啊。这些个文官们简直就是无法无天啊,连咱的子孙,当朝皇帝都敢毒害。”

“这上一任皇帝大行,停灵的日子都没过呢,继任的皇帝就被这些个文官们,联通了后宫的妃嫔给皇帝下药。”

“要不是咱和由检他们来的及时,朱常洛那孩子当场就没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的时候,还是一脸气愤。

只觉得当时对文官们的惩罚太轻了。

“爹,儿子之前参考由检所在朝代的政策,给官员们制定了一套绩效制度,官员们的考评与俸禄都与绩效挂钩。”

“考评则与地方百姓的生活水平联系在了一起。”

“两套双管齐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官员们贪污的情况的发生。”

常务副皇帝朱标将自己制定的政策跟朱元璋解释了一下。

“好主意啊,不愧是标儿。”

朱元璋听的眼睛一亮,毫不吝啬的夸起了自己的好大儿。

“呵呵,都是由检的功劳,儿子只不过是借鉴了一下。”

常务副皇帝朱标谦虚笑道。

“对了,标儿,咱这次去泰昌朝后,看了一下他们的卷宗,发现了一个政策还不错,咱打算将这个政策放在洪武朝施行。”

朱元璋想起来了之前看到的政策,跟朱标说道。

“爹,是什么政策?”

朱标对朱元璋口中的政策也有些好奇。

“一条鞭法。”

朱元璋缓缓说出这几个字。

“一条鞭法?”

“对,这一条鞭法涉及到了多个方面,咱觉得洪武朝施行此法,效果应该不错。”

朱元璋便跟好大儿朱标讲解了一下“一条鞭法”。

“好想法。”

朱标听完朱元璋的话后,将这段话在脑海中思量了一下,眼睛越来越亮,最后抚手赞叹道。

“是吧,咱也是这么觉得的,那个叫张居正的小子干的挺不错的,咱觉得等万历朝副本开了,将他带到洪武朝做个内阁首辅,标儿你觉得怎么样?”

朱元璋睁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好大儿朱标,将张居正在万历朝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嗯,可以,爹,在洪武朝,儿子会放权给他,只要能让大明变得更好,些许权力罢了,由他放手去干。”

朱标听完张居正的事迹后,丝毫不担心他会是下一个胡惟庸,以朱标的政治手腕,压服张居正手拿把掐的好么。

“爹,这件事还需跟一众勋贵通个气,以防有人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朱标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朱元璋说了一下。

父子俩就“一条鞭法”在洪武朝如何施行的事情在乾清宫内进行了讨论,涉及到的相关问题也都在想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日后,洪武朝朝会,朱元璋难得的露了一次面。

散朝后,朱元璋将一众开国勋贵与刘伯温、李善长等文官领头人留下开了一个小会。

会上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不过一众开国文官武将出宫的时候,脸色都不太好看。

接着京师内的各个开国功臣府上便开始了土地统计,然后将数据报到了宫内。

一时间,京城内部暗流涌动。

看着这些带头的文官武将们的动作,那些下属官员们全都找了各自的关系去那些开国功臣府上打探消息。

最后只得出了一个消息,洪武陛下要对全国土地进行清查,施行新的政策,自家有瞒报的土地最好自觉点统计出来上报宫内,不然等洪武陛下下令后,那又要人头滚滚了。

一时间,京城内的官员们全都忙碌了起来,也有一些不怕死的士绅舍不得那些瞒报的利益,觉得少报一点没关系,耍起了小聪明。

这些人的动作全都被朱元璋派出的锦衣卫看在眼里,记了下来,上报到朱元璋那。

“哼,随他们去,反正也蹦跶不了多久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随后便下令让锦衣卫密切关注这些搞小动作的官员们。

又过了几日,这一次,洪武朝会上,朱元璋在朝会上直接宣布了“一条鞭法”,瞬间引起了朝堂官员们的轰动。

“咱的话说完了,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下面站着的一部分官员听完朱元璋的话后,直接跪在地上死谏。

“陛下,此法牵扯甚广,百姓们习惯了成法,忽然颁布新法,怕是百姓们会有怨言啊,而且各地丈量的土地肥沃不同,有些地区的土地肥沃,有些地区的土地贫瘠,如果一刀切的话,不利于百姓生存啊。”

“太子殿下,还请您劝劝陛下啊。”

能当洪武朝的官儿,政治天赋还是很高的,朱元璋一说,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新法的弊端。

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直接以此点向太子朱标进行曲线救国。

他们知道,只要太子殿下朱标这边过去了,朱元璋大概率也会同意,可是这些官员们低估了朱标和朱元璋的决心。

洪武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杀伐果断,决定了一件事,而且是利国利民的那种,不是官员们反对他就不做的。

你反对,让他一时不痛快,他就让你一世不痛快。

你头还能比他的刀更硬?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零散跪着的十来个官员,面无表情。

“咱会派出专门人员去全国丈量统计,土地的肥沃不同,咱收取的税额也不同。”

而那些被朱元璋提前通过气的开国功臣们则都老神在在的站在原地没有说话。

“小丑竟是我自己???”

一众文武百官中,跪在地上的就那么十来个。

这下子,跪在地上的官员们哪还不知道,朱元璋早就有了准备,自己等人是做了炮灰了。

有跪着的官员大着胆子抬头看了一眼高台龙椅上的朱元璋,发现对方面如寒霜,眼神冰冷的盯着自己,眼神中充满着杀意。

吓得这名官员连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看。

“陛下,微臣只是觉得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毕竟这里面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了,若是因此损伤到了百姓,微臣万死难辞其咎啊。”

这名官员额头不断的冒出冷汗,疯狂的转动脑子,瞬间改变了口风。

家人们,顶头上司想要刀我,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

其他跪着的官员听到这名官员的话后都愣了。

我和兄弟心连心,兄弟跟我动歪脑筋。

说好的站着做人的,你怎么忽然跪着当狗了?

“陛下,臣也一样。”

“???”

“赵大人?怎么连你也……”

还没等这名官员把话说完,其他跪着的官员全都转变了口风,一个个的赞扬着朱元璋此法的高明。

“既然你们都不反对,那这新法便于三天后开始施行了。”

“咱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内,把自家的土地丈量好了,报上来,该补多少税给咱补完,之前的事咱可以既往不咎,若还是冥顽不灵,哼哼。”

朱元璋说到最后,语气中的杀意,在场的人精们都感受的出来。

“散朝。”

朱元璋直接大袖一挥,从龙椅上起身往宫外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

洪武朝的“一条鞭法”在三日后由京师做试点,然后慢慢的推行到全国。

其中也有脑子不灵光的,舍不得那些利益进行了瞒报,可这都被锦衣卫查了出来。

然后就是上门拿人,下狱。

严重的直接抄家,斩首。

在砍了一百多颗脑袋后,京师再无阻力,官员们在屠刀的威慑下,一个个配合的不像话。

洪武朝的国库因此一下子增加了一百万两银子,这还只是京师一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