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 > 第339章 擦屁股都嫌硬的宝钞

“咱发行宝钞的初衷是为了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为何最后,宝钞反而成了废纸???”

朱元璋想不明白。

“太祖爷,这都是因为您没有节制的印宝钞造成的啊!”

正统皇帝朱祁镇往朱元璋的伤口疯狂撒盐。

一旁的宣德皇帝朱瞻基默默的将身体往建武皇帝朱高煦的身后缩了一下。

他怕一会儿好大儿挨揍的时候连累到他。

有些事,祖宗做错了,你明明知道是错的,但是你不能说。

大明,以孝治天下。

儿不言父过。

更何况是在皇家。

你这么能,怎么没见你让蒙古族的首领来顺天府留学呢。

而洪熙皇帝朱高炽脸色也不太好看。

无他,自家亲爹,太宗文皇帝朱棣,也好发行宝钞。

没钱,印宝钞。

疯狂加印。

自己爽了就行,丝毫不管后任皇帝怎么擦屁股。

“不是,英宗陛下,晚辈不太明白您说的意思,能详细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么?”

崇祯皇帝站了出来,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那朕便大发慈悲的告诉你吧。”

正统皇帝朱祁镇有些享受这种与人解惑的感觉了。

“硬了,拳头硬了。”

其他一众朱家老少看着正统皇帝朱祁镇那得意的样子,龙袍下的拳头紧紧捏住。

“咳咳,朕便与你好好分说。”

一众不明白的朱家老少全都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

“现在,假设时间是洪武八年,有一家米店,每天生产了十石大米,然后有十个大明的百姓过来购买,一个大明的百姓手中有一贯宝钞,他能够换取一石大米,那么十个人花十贯宝钞便能叫米店的大米全部换走,对吧。”

一众朱家老少全都点了点头,这个举例十分浅显。

“但是,太祖爷因为缺钱,不断的加印宝钞,那么这十位大明百姓的手中有了两贯宝钞,百姓手中有钱了,自然想买更多的大米回去,没错吧。”

正统皇帝朱祁镇细细讲述着。

“嗯。”

朱家老少齐齐点头。

“可是米店每天只生产十石大米出来,可是百姓手中却有二十贯钱。”

“那么,先来买大米的百姓,是不是就能多买一石大米,后面来晚的百姓,手中有钱也买不到大米了。”

“所以,后面的百姓就不高兴了,他们也要买到大米,他们有钱。”

“而米店的老板想要挣到百姓手中的钱,只有涨价了。”

“因此,大米涨价到了两贯宝钞一石米。”

“这样一来,人人又能买到大米了。”

“你们发现问题了没有?”

正统皇帝朱祁镇将例子举完后,眨着眼睛看着面前的朱家老少。

“没有,这不挺正常的么?”

“以前十个人,一人一贯宝钞换一石大米,现在十个人,一个两贯宝钞换一石大米,有什么问题?”

永乐朝朱高燧说话了。

其他的朱家老少还深有同感。

朱由检:“ヽ(ー_ー )ノ”

正统皇帝朱祁镇:“┗(`ー′)┓”

朕说的这么直白了,竟然还有人听不懂。

果然,除了由检,朕才是老朱家最聪明的那个皇帝。

正统皇帝朱祁镇暗暗得意。

“说人话,不然,朕抽死你。”

宣德皇帝朱瞻基看着正统皇帝朱祁镇嘚瑟的样子,心里不爽了。

“好勒,爹,儿子这就给您讲解。”

正统皇帝朱祁镇脸上表情瞬间切换成乖宝宝的模样。

“问题就在于,钱变多了,可是大米的数量只有十石。”

“既然这样,那就再生产十石大米不就行了。”

泰昌皇帝朱常洛脱口而出道。

有几位老朱家的皇帝们还挺认可他的说法。

当然,这里就不点名了。

你说是么,朱元璋、朱棣。

“对啊,多生产十石大米不就行了。”

几名打手还没理解其中的弯弯绕绕。

“问题是,那家店一天只能生产十石大米。”

原本看到说出如此愚蠢的话是自己的好子孙泰昌皇帝朱常洛的时候,正统皇帝朱祁镇已经忍不住想要过去给泰昌皇帝朱常洛抽顿狠的。

可后面几名打手也颇为认可泰昌皇帝朱常洛的话,这下子,正统皇帝朱祁镇只能当做没听到了。

他又不傻,他打泰昌皇帝朱常洛,名正言顺。

可是让他去收拾那几名叔祖,怕是会被对方吊起来抽。

“那就去别的店买不就行了。”

几名打手丝毫没有自知。

朱由检听到这里的时候,痛苦的捂住了脑门。

不能看,根本不能看啊。

难怪宝钞如废纸,连你们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宝钞能不废么。

“┗(`ー′)┓”

不气,不气,打不过,真的打不过。

正统皇帝朱祁镇暗暗平复有些上头的血压。

“假设,只有那一家米店。”

“为什么?”

“本王在这里买不到,就去其他店买。”

“就是,有钱还怕买不到米么。”

“都给咱闭嘴,听朱祁镇讲完。”

朱元璋开口训斥道。

“是,皇爷爷x6。”

打手们看到朱元璋发话了,瞬间老实了起来。

“好,假设,米店多生产了十石大米,可是十位百姓只能消化十石大米,那么这多出来的大米,可以留在第二天卖。”

“可是第二天呢,又多出了十石大米。”

“一来二去,这大米就卖不完了。”

“如果大米只能生产十石,可是百姓手中的宝钞越来越多,最后便会发生这种现象。”

“一石大米,可能卖出了十贯宝钞,二十贯宝钞,甚至一百贯宝钞。”

朱元璋听到这里,冷汗都冒出来了。

一旁的永乐朝朱棣跟他爹表情一样。

他俩听明白了一点,宝钞加印造成的结果便是宝钞贬值。

宝钞的贬值会影响民间的物价,最后便是一石大米卖出了百贯宝钞的天价。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了大明的财政收入,百姓们最后手中没有了黄金白银,改由宝钞交税的话,那朝廷相当于左手印宝钞发出去,右手又收了回来。

一毛没赚啊。

要改,一定要改。

洪熙皇帝朱高炽和宣德皇帝朱瞻基之前一直都不明白为何宝钞贬值如此之快。

如今听到正统皇帝朱祁镇浅显易懂的例子也明白了过来。

洪熙朱高炽为了解决宝钞过多,导致贬值的问题。

他听从了户部尚书夏元吉的建议,下令增加市肆各色门摊税并且禁止使用金银和实物进行交易,强令民间使用大明宝钞交易,其目的还是为了回笼流通中的大明宝钞。

而宣德皇帝朱瞻基也做了一些措施,一方面停发新的大明宝钞,销毁市面上旧的钞,以减少民间大明宝钞的流通,另一方面又增加收税,开辟财源。

可是到了宣德十年,宣德皇帝朱瞻基发现,宝钞印的太多,朝廷根本收不完,索性就随它自由生长了。

最后宝钞便成了百姓手中的废纸,擦屁股都嫌硬的那种。

百姓们更相信的还是黄金白银这样的硬通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