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 > 第407章 《洛神赋》

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 第407章 《洛神赋》

作者:尘述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19:46 来源:小说旗

孟隐都这样问了,想来就是有意看他写诗。

徐则安没有推辞,一口应下了。

“丞相大人可有设题?”

“不曾设题,随兴即可。”

这时候下面另一个女臣说道:“听闻徐大人擅写美人,不知今日可能再写一次美人?”

徐则安也不拒绝,轻松应下:“可以。”

随即孟隐唤来一女婢,在中央设好桌案纸笔,徐则安走过去坐了下来,美人在旁边研墨。

众人眼中都明晃晃地写着看热闹三个字。

写诗这样的事徐则安是不担心的,想看他热闹的人怕是要失望了。

不过既然是第一次在楚国写诗,他得来个大的才行。

写诗写词在夏国都写过了,赋倒是没写过。

关于美人的赋......

徐则安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那篇《洛神赋》。

《洛神赋》的地位自是不必多说,写出来定能让那些不怀好意之人哑口无言。

徐则安又问道:“丞相大人,今日诗词歌赋都可写吗?还是只能写诗?”

孟隐笑着捋了捋胡须道:“都可,都可。”

徐则安思索过后提笔便写。

众人以为他只写一首诗,应当要不了多少时间,结果徐则安那纸上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字。

“他这是写了几首诗了?”

“看起来不像是在写诗,而是在作赋。”

“作赋可比写诗难多了,不过我不曾听闻徐则安作赋,想必这是他第一次在外作赋。”

“不知写的是什么,想上去瞧瞧。”

“隐约瞧见上面题的是《洛神赋》。”

“《洛神》是什么?”

......

当众人发现徐则安不是写诗而是在作赋的时候便已经很惊讶了。

因为对于楚国人来说作赋比写诗要难,而且这赋还是写美人的,孟清衍都不敢这样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作赋,这需要极高的文学素养,一字一句都得细细斟酌,徐则安提笔便写,一字不改,当真让人惊叹不已。

男人们专心致志地议论着徐则安写的内容。

女人们专心致志地议论着徐则安写诗的风姿。

“怪不得说徐则安是诗仙呢,你瞧瞧这模样,就算他写的是几个空字我都觉得他像诗仙。”

“你也太肤浅了,人家是真正的诗仙,又有才又有貌,陛下真是好福气啊。”

“都说他诗才胜过孟公子,从前我是不信的,想必今日便能见分晓了。”

“唉,想想方才那几位公子作诗的样子,再看看徐则安,比这些咱们楚国真的不占上风。”

“徐则安这容貌风姿往那一坐就赢了,不像前几个,五大三粗的也好意思叫文弱公子。”

“干嘛非要徐则安上去作诗呢,这不是自己打脸吗,还是他们觉得徐则安一定会输?”

“谁知道他们想的什么,许是方才你们一个劲儿地盯着徐则安看有人恼羞成怒了。”

......

徐则安对耳边的议论充耳不闻,他在仔细回忆《洛神赋》的内容。

缇颜和冷鹤望着徐则安眼中也都是满满的欣赏,她们倒是一点都不担心徐则安写的内容会被人嘲笑,毕竟徐则安不是那等毫无才华就敢上去显眼的人。

再者夏国以文治国,连夏国人都对徐则安如此推崇,说明他自然有这个底气,有这个本事。

徐则安写累了之后便放下笔喝了口水。

众人还以为他写完了要上前去瞧,徐则安提笔又继续写,他们又只能坐了回去。

徐则安已经将他们的胃口彻底吊了起来,孟隐坐在上首也是极为好奇,他吩咐身边的人去瞧了几眼前来汇报。

那人笑着点点头,孟隐眼中兴味更甚。

等徐则安彻底写完放下笔之后,他身边的女婢便将那首长长的《洛神赋》呈了上去。

第一个看的人自然是孟隐。

徐则安将《洛神赋》中时间和人名稍有改动,夏国确实有洛川这个地方,楚国人对此并不清楚,自然不会多做计较。

孟隐也并不在意那些,因为这篇赋精彩的地方在于美人。

只见孟隐看了一遍后又将那段他极为喜爱之处念了出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孟隐念的时候下面无人说话,只能听到他苍老醇厚的声音,比美酒还要让人沉醉,皆因这描述的美人引人心折,心驰神往。

孟隐念了一段后,众人大为惊叹。

孟隐笑着将这篇赋拿下去给众人传阅,又将徐则安叫至身前说话。

看过《洛神赋》之后下面那些之前对徐则安略带嘲讽和不服的大臣都彻底心悦诚服。

在短时间内能作出一篇这样的佳赋怎么不是诗仙呢?

夏国人说的没错啊,这诗仙的名就是只有徐则安才能用,其他人配不上,除非你有那等才华可以越过徐则安去,否则夏国人这话便不算夸大之词。

再看这篇赋的内容,这样的文采,试问楚国谁能比之?

众人皆自惭形秽。

“夏国不愧是以文治国的国家,徐则安这样的才华也就夏国才能培养出来,放在楚国是万万不能的。”

“我从前以为他们对徐则安的夸赞皆是夸大之词,没想到今日一见,真是让人自惭形秽啊。”

“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要向夏国学习的。”

“听闻徐则安师承顾景文,他的弟子果然不一般。”

“孟丞相培养了那么多学生,竟都不及徐则安半分。”

“孟三公子那样的文采放在徐则安面前都不够看的,你说这些不是白说。”

“此等文采,在我楚国做坐师都做得。”

.....

有人对徐则安的赋爱不释手,看了又看,赏了又赏。

看得懂的人对徐则安夸了又夸,赞了又赞。

看不懂的几个武将只能好奇挠头。

“他很厉害吗?”

“他比孟清衍厉害吗?”

“他写的美人有多美?”

“他这诗可以和咱们楚国的谁比?”

他们问来问去,最后得到的答案是:“无人能比。”

徐则安再次一鸣惊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