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顾客超速罚我款?我卖车漆的啊! > 第39章 航天发动机的困境。

“邹北业!”

贺司令远远叫了一声。

此时,在被遮盖住的战机前方。

身穿白色长袍,拿着笔杆子的邹北业,头都没回,正对着面前站着的几位看起来像是学生的科研工作者骂道,“这怎么就不行?江1000A发动机直径1.95米,长3.29米,整体完全可以带动整架飞机,气动力更是和鹰酱不相上下,怎么就做不到长时间运转?”

“这.....”

战机旁,几位白袍实验人员顿时被问的哑口无言。

他们也想不通,为何动力不相上下,发动机差距却如此之大。

难道真的是他们研究有误?

可这已经是能实现的最佳方案了,若其他方法......他们根本不会。

\"算了,算了,都走吧,哎。\"

邹北业无奈摇头,其实他也知道,无论江1000A发动机再怎么厉害,与鹰酱都会有差距。

这不是动力知识储备上的差距,也不是武器威力的差距。

而是材料上的差距。

江1000A系列发动机,由个基础零部件构成,所采用的科技含量更是需要国内三十多家龙头企业才可制造,每个零部件精度都控制在几微米之间。

如此精细的控制,才能生产出这堪比世界上最先进发动机的动力。

但动能有了,持久力却成了大问题。

国家在工业技术上时间太短了,现如今各行各业还处于摸索阶段,特殊材料更是可遇不可求,这些东西更是被国外牢牢把控。

其他不说,且说飞机上的扇叶。

江1000A系列用的是钛合金扇叶,而国外LE-x1则采用的是三维纤维树脂。

一种是金属制品,散热方面需要使用液冷技术,稍微时间一长,发动机就需要制冷系统全面工作。

而国外采用的三维纤维树脂,则在散热方面大大领先于全世界。更是能做到72小时超高速运行,想当初欧国发生战斗,需要战争补给时候,b2就从漂亮国起飞一直围着蓝星转了一圈直到返航都不用落地,可以知道国外战机搭配的散热系统是有多强。

......

“邹北业!”贺司令脸上有些不悦,“怎么喊你不回话呢?”

“行了,行了,别叫了,刚才就看到你了。”

看到贺司令,邹北业翻了个白眼,“你华北司令怎么会来我们东部战区?平常没见你这么闲啊,听到十九国联合军演,过来看热闹的?”

贺司令咬着牙,若不是林源他们想来看看,他是打死都不愿意过来搭理这个家伙,“这位是邹北业,之前是我华北空军基地的实验人员,在研发战斗机上取得不少成果,后来华东战区缺人,从国科院调到这里来了。”

“你好,我林源。”林源伸手道。

二人一起握手。

在握手一刻,林源身体一震,感觉握住的不是手,仿佛握住的是一经常在地里劳作的农民。

手上有许多伤口。

明明是实验员,怎么手上会这么多伤?

这让林源很不理解。

“你好,我是周婉馨。”

刚搭上,周婉馨就缩了回去,握手时候感觉有点疼。

邹北业没有在意二人脸上的疼痛之色,随之一点面子都不给,刚打完招呼就直接下逐客令,“这两位是你带的?你一个司令员还会带学生参观,看完了吗?看完了赶快走,我还忙着呢。”

这让林源不由苦笑。

他知道这些科学家们一心埋头只为科研,没想到私下是这么不好说话。

看来除了科研之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们几人倒是站在这里挡住人家研发了,确实是不应该打扰人家。

然而林源刚想走,却谁知贺司令拉着林源上前一步,“邹北业,你就不好奇这位是谁?”

邹北业没心思搭理,一个人趴在那被遮掩住的战斗机发动机内部敲敲打打,不知在做什么,“好奇?我现在最好奇的是国外究竟用的什么制冷系统能让战斗机长时间飞行好几天不落地,你要是能解释这个我才有空听你的话。”

“你!”

贺司令无言以对,他又不是实验人员,又怎么会懂这些?

这下算是彻底丢面了,原本是想带着林源认识几个科研人员,以后西北车漆厂和华东战区航天研发有紧密合作,谁知这邹北业啥都听不进去。

也罢。

这件事和他华北司令员有什么关系?他又捞不到好处,“行,你别后悔,林源我们走,我带你找几个熟悉的人,他们一样能给你具体介绍这些战机。整个华东司令部这么多人我不相信只有你邹北业一个人对这些战机熟悉。”

邹北业哼哧一笑,没看贺司令,自言自语道,“这真是巧了,这架战机是我一个人从规划到筹建的,若说发明我比不上所里的某些人,毕竟不是全能,但若是说对这架战机熟悉程度,六代机计划是由我提出制定的,你说谁会比我更熟悉?”

“出门右拐,那里有个大槐树,那里凉快你可以在......在那待着。”

说着,邹北业手指指了指,果然有棵大槐树。

“邹研究员,战斗机若是长时间飞行,最高温度会达到多少?”

林源听邹北业对战机熟悉,他问了一个很基础的问题。

听到这个基础问题,邹北业脸上并未出现嘲讽,更多的反而是自嘲。

“最高温度?哪有什么最高温度啊,在我们这些科学家的眼中,若说最高温度,只能说这是一个相对于现在飞机所能到达的极限温度。”

谈论起战斗机方面的知识,邹北业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战斗机的极限温度是2500度,那是相当于太阳表面的极限温度,任何物体在300度高温下都会被焚烧。然而国外就能研发到1500度恒温,他们能使用液冷系统保持长达三天的恒温状态而不会让发动机叶片发生融化反应。”

“我们发展的晚啊,想当年第一代战机研发,我们需要问大熊国购买发动机,那时我们不得不购买,到现在,虽然国内可以自研,但发动机方面依旧达不到领先水平。世界上前十发动机第九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研产品。

这是我们的极限,不是他们的极限,国外那些发动机已经服役五六年了,以至于现在他们已经在研究到哪一代......哎,我们一无所知。”

林源:“若是战斗机发热问题解决是不是可以达到全世界领先水平?”

邹北业听到这么没营养的废话,刚来的兴趣又没了,“这不是废话吗?行了,别问那么多了,发热问题我们早就解决了,现在是材料问题!是能代替钛合金扇叶的材料,你当研发飞机只是升级水冷系统那么简单?”

“赶快走,赶快走。”

“如果我有解决方法呢?”林源身子没有动,若有所思问道。

邹北业没有听到林源说什么,继续回过头对着发动机内部喃喃道,“现在我们的战斗机也有液氮冷却,可.....问题还是在叶片,什么材料能兼顾散热功能同时具有一定坚固性呢?”

邹北业百思不得其解。

嗯?等等。

刚才听到了什么?

“等等,你.....刚才说......你有?”

邹北业立刻从发动机口伸出头,“小子,你敢再说一遍吗?别怪我不给贺司令面子,战机方面他敢挑战我的权威,我一样骂他。”

林源点点头,“嗯,我很确信,如果只是1500度的话,我有。并且......已经陆续和国内重工企业达成合作,这几日就在准备量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