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融合129600个自己 > 第73章 吸血易中海

四合院:融合129600个自己 第73章 吸血易中海

作者:独孤行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08:15 来源:小说旗

便携式录音机和磁带,快速火爆港城和海外。

巴掌大的录音机,不但可以录音,当成收音机用,还可以能播放磁带。

一首首歌曲录入磁带,一部分在港城销售,一部分卖到海外。

张江河前世下载的歌曲,有汉语歌,还有不计其数的外语歌。

在港城的老外有很多,龙兴娱乐公司签约了一些唱歌天赋出众的老外,使用经典外语歌曲,打造出一个个外语歌手和外语乐队。

歌手的分成,只有净利润的两成,公司分五成,作词作曲人分三成。

歌手自己作词作曲的歌,净利润歌手一半,公司一半。

空白磁带成本三角钱左右,批发价两块钱。

一张录了歌曲的磁带,成本五角钱,批发价十块钱。

录音机成本不到二十块钱,批发价两百块钱。

录音机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不到五角钱,批发价二十块钱。

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充电,蓄电量多,售价高一些,也能接受。

充电器成本一块钱左右,批发价三十块钱。

海外经销商从龙兴集团拿货,转手卖到国外,价格至少是批发价的三倍。

海外不少唱片公司,从龙兴集团采购空白磁带。

携带方便的录音机,备受无数歌迷追捧。

一手拿着录音机,放着正流行的歌曲,走到哪里,都是备受瞩目。

由于录音机的体积,只有巴掌大小,被很多人取名为掌中宝。

龙国各大城市的供销社,出现少量的录音机。

售价高昂的录音机,在龙国属于奢侈品。

买一台录音机,就算能当收音机用,也需要购买电池、充电器。

送电池和充电器?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录音机拥有录音的功能,怎么也得买一个磁带吧?

算上各种配件,单台录音机的批发价,都快三百龙币了。

港币购买力不是很稳定,龙兴集团的交易,都换成了龙币。

第二版龙币问世之后,2.46元龙币,就能兑换1星币。

龙兴录音机厂诞生,龙国的收音机厂倒闭。

录音机比收音机更先进,收音机有的功能,录音机都有。

收音机厂的员工,通过层层审核后,转到龙兴录音机厂。

凭借小巧的体积,龙兴录音机在国内外,都找不到一个对手。

时间来到六月,北苏决定停止继续援助。

秦州龙兴仓储基地的粮食,被运往龙国各地。

陆武那样的土匪,早就被清理了,龙国还算安定。

只因干旱面积比去年更多,粮食定量依旧没有恢复。

婚后的何雨柱,不再救济贾家。

好吃懒做又不想饿死的贾张氏,一次次找易中海要钱要粮。

刘海中被院里不少人称为二大爷,但他觉得自己的技术等级,比易中海高两级,还是厂里的一个干部,在院里用不着给易中海面子。

刘海中不赞成给贾家捐钱捐粮,阎埠贵更不可能同意。

要是刘海中和易中海都同意了,不愿得罪人的阎埠贵,多半会随大流。

易中海都没得到刘海中的同意,阎埠贵名正言顺的打太极。

院里不愿给贾家捐钱捐粮,易中海只得独自接济贾家。

他认为贾东旭是他的亲儿子,他接济贾家是应该的。

指望贾东旭养老的谭桂香,心里怨恨易中海,却不敢表现出来,也就偶尔故意自言自语,诱导棒梗靠自己的能力吃饱吃好。

何雨柱的媳妇陈芳没有工作,整天都待在院里,没有棒梗的机会。

陈芳来北城之前,何大清把院里的大致情况,告诉了陈芳。

陈芳在院里的时候,何家不锁门,陈芳不在院里的时候,何家都锁了门。

许大茂的媳妇崔雪,每次出去都会锁门。

今年七岁的棒梗,还没学会溜门撬锁。

何家和许家没有机会,院里的其他邻居,也没给棒梗任何机会。

上次听到谭桂香自言自语,棒梗就开始在家里找钱了。

机缘巧合之下,棒梗发现了贾张氏放钱的地方。

第一次拿了两角钱,等了几天,都没被发现。

胆子越来越大的棒梗,隔三岔五的在家里拿钱。

偶遇棒梗买东西,张江河给他拍了几张照片。

“棒梗一个人,还有钱出来买吃的,明显不对劲。”

没有理会棒梗,张江河骑着钛合金自行车回到禽院。

为了养宝贝儿子贾东旭,易中海经常去鸽子市和黑市买粮食。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粮食价格涨了不少,必须让东旭升级。”

贾东旭跟他学钳工,已有几年时间,不是他不愿意教,而是贾东旭偷懒。

最初不确定贾东旭是不是他亲儿子,易中海教贾东旭钳工技术,都留了一手。

掌控欲极强的易中海,打算先彻底驯服贾东旭,再教对方钳工技术。

后来意识到贾东旭是他亲儿子,易中海教贾东旭钳工技术,再也没有藏私了。

贾浩云死前,跟张翠花结婚多年,却只有贾东旭一个儿子,易中海越想越觉得贾东旭是他的亲儿子,毕竟他跟张翠花切磋的时候,生育能力完好。

在厂里时刻盯着贾东旭,易中海毫无保留的指导,贾东旭只得老老实实的学习。

上厕所都有易中海盯着,想偷懒都没机会,贾东旭能且只能学。

家里有老娘、媳妇、儿子、女儿要养,贾东旭本就有不少责任。

之前能得到傻柱的饭盒,还有师父接济,他的小日子很惬意。

现在没有傻柱的饭盒了,家里勉强能填饱肚子,贾东旭多了一些压力。

多年的经验,加上易中海传授,厂里工级考核的时候,贾东旭通过考核,成为二级钳工。

粮站棒子面每斤0.09元,鸽子市和黑市的棒子面,每斤涨到0.28元。

城市人口的定量没有减少之前,粮站每斤0.09元的棒子面,鸽子市和黑市,每斤卖0.18元左右。没票的价格,大概是有票的一倍。

这年代很多东西的价格,张江河觉得很神奇。

粮站每斤红薯0.03元,九十年代的时候,每斤红薯也是几分钱。

钳工从一级升到二级,工资增加了六块钱,能去鸽子市或黑市购买二十几斤棒子面。

棒子面是玉米面,有的棒子面,包含玉米芯,棒子面也不够细,吃着粘喉咙,难以下咽。

二十一世纪的棒子面,不但没有玉米芯,粗细度大概200目左右。

目是一种尺寸(粗细度)单位,相当于物品的直径,砂纸的粗细,就用多少目表示。

1微米等于目, 200目等于62.5微米。

这年代的棒子面,大概30—40目,直径少说也有三百多微米。

肚子饿的时候,什么都能吃,棒子面不好咽,却能填饱肚子。

担心贾东旭今后不给他养老,易中海舍不得花钱。

纵然易中海吝啬,也挡不住贾张氏持续吸血。

膘肥体重的贾张氏,隔几天不吃肉,就浑身不舒服。

干旱面积增加,导致养猪数量减少,黑市、鸽子市的猪肉,一直都是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

贾张氏手里的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