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 > 第145章 既做官又做好人,两者安可兼得也(五)

慧贤雅叙的静室中,蔡京已经许久未发话。

高俅见蔡京在闭目沉思,颇有些无奈。

论年纪,论官阶,对方都稳稳压过他一头,他总不能趁着对方不注意,溜之大吉吧。

所以,百无聊赖的高俅,随手在桌案上,抽了本书册,胡乱的翻阅了起来。

却不想,他这无心之举,落在刚刚有所得的蔡京眼里,却是觉得大有深意。

“高太尉,莫不是,想由武入文?”

蔡京轻声试探,一双三角眼,紧紧盯着高俅的俊脸,一眨都不眨。

“甚?”

闲极无聊的高俅,浑不在意,随口应了一句后,一抬头,便迎上了蔡京炯炯的目光,吓的一哆嗦,连手中的书册,都掉落在地上。

“太师,这是何意?”

自知有些失态的高俅,不动声色的,将书册用脚尖一扫,再用长袍前摆一盖,顿时就当没事发生,又恢复成了那个气度不凡的大宋人样子。

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蔡京,心中更是笃定。

他笑眯眯的样子,看的高俅心里一阵发慌,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直娘贼!

这老东西,怎地笑的,这般的瘆人……

而高俅越是虚,蔡京便越是笃定。

装,你再装!

哼,在老夫面前,你小子纵然天赋异禀,但终究,还是嫩了点啊!

“拾起来吧,毕竟,是你老师的大作。”

蔡京步步紧逼,直接一语道破,高俅长袍下的猫腻。

被戳破小把戏的高俅,俊脸上微不可察的一红,依言弯腰,拾起了那本,根本还没来得及细看的书册。

嗯?

《范文正公集叙》?

落款,苏轼。

日期,元佑四年。

在俯身过程中,高俅便看清了书册封面上的内容,心中泛起了嘀咕。

呦,还真是便宜老师的大作!

可蔡京这老东西,凭什么说,老子是想由武入文呢?

其实吧,在李慧贤的静室里,有一本她父亲的老师,苏大学士的文集,本是稀松平常的事。

可蔡京,不知道慧贤雅叙的主人,与苏大学士的关系啊!

苏大学士是元佑党核心人物,在这个年代,算是犯过错误的罪官,没事谁会收藏他的文集,还不是诗词一类的那种。

但偏偏这里,就出现了一本,还好巧不巧的,是《范文正公集叙》。

那这册子,会是谁的呢?

在蔡京的缜密推算下,答案,呼之欲出。

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唯有苏大学士的衣钵传人,当今词坛霸主,殿帅府太尉,高俅,高二郎了!

在蔡京的脑补下,一个完整的逻辑链,已然成形。

高俅因家世出身,考不得科举,无奈之下,只能走武途,即便是有徽宗破格提拔,当上了大宋的武官第一人,可也不过才是区区的正二品。

可大宋的武官,他不顶用啊!

自大宋开国,连着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皆是大力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以至于,之后的大宋朝堂,皆以此为祖制,愈演愈烈。

宋太祖说,杯酒释兵权。

宋太宗说,王者虽以武功克敌,终须以文德致治。

宋真宗说,太宗崇尚文史,朕亦然。

以上种种,在史书中,是这般写的:

本朝太祖武靖天下,真宗以文持之,后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听听,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可想而知,大宋的武臣,只不过是摆设,过的那得有多憋屈。

仁宗朝的大宋战神,立下不世之功的绝代名将狄青,在朝堂上,却公然被官阶远不如他的文官,称之为“赤老”,即便升任枢密使后,仍是被文人蔑称为“赤枢”。

而按《宋史·宰辅年表》可知,北宋宰执共有71人,其中有64人为进士出身,非进士出身仅有7人,当中又有3人,为开国功臣。

并且,这71人,无一武臣。

那么,在蔡京看来,问题就显而易见了,高俅,他不甘心只当一个武臣!

尤其是坊间曾有传闻,自今年大朝会那日,高俅突然开窍,记起了童年时期苏大学士所传衣钵,又能写词了。

要说这等传闻,蔡京之流会不会信,以前么,肯定是不信的。

现在么,多半,也是不信的。

按蔡京的推测,高俅这些年来,一直以幸进小人的面目示人,为的,就是掩藏他元佑党人的身份。

而要问为何他藏了这么久,突然又不藏了,原因也很简单,他有了底气。

他的底气,就是来来自于,燕云十六州!

他定是看到了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才敢放手一搏。

先是说服徽宗,然后用无数首足以流传后世的词,替他树起大宋词坛新霸主的名头,再策动了各种版本的歌舞剧,以大宋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他高俅的美名。

他的目的,就是要造势,以武入文。

他,是想从武官,转为文臣!

只有当了文臣,他才可以更进一步,由二品,升一品,甚至,入阁拜相!

那么,高俅为何要随身带着一本《范文正公集叙》?

之前或许想不通,现在可就彻底的,想通了。

高俅是武官,最高的谥号,不过是忠武。

而唯有文臣,最高的谥号,方才是文正!

所以,高俅他,真正要的,不是别的,他是想,谥号文正啊!

通了,全部通畅了!

最后,在一本《范文正公集叙》,阴差阳错的,大力帮助下,蔡京完成了所有的推断,志得意满!

“高俅啊,武资换文资,怕是困难重重啊!”

蔡京轻轻点了点《范文正公集叙》封皮上的文正两字,若有所指。

尚没有完全领会蔡京所指的高俅,暗中翻了个白眼,心道,还用你说,若武官随随便便能转文官,怕这大宋朝堂上,就没一个武官存在了!

武官转文官,最大阻力,在于文官集团的抵制。

这种抵制,不分个体,不分地域,不分年龄,不分党派,是彻彻底底的坚决抵制。

“某,并不作此奢望。”

高俅这话,说的很是坦荡。

但听在蔡京耳中,尤为的可笑。

装,还装!

都被老夫逮了个正着,你还装个甚!

你小子,就是想谥号文正!

于是,老谋深算的蔡京,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既然洞悉了对方一切的底细,那采用何种利益,将之绑上自己的战车,便水到渠成矣。

蔡京,决定摊牌了!

“别人铁定不行,但老夫,却是可以将你高俅,改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