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水浒:大宋脊梁高太尉 > 第174章 木秀于林风催之,崇文抑武是祸端(四)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宋江,能成为他这一系无可争议的带头大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是读书人。

大宋立国上百年,崇文抑武,可不仅仅局限在朝堂。

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观念,早已浸透大宋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角落都不曾落下。

既然宋江是读书人,那他的答案就只有一个了。

兄弟,呵,那就是踏脚石啊!

“晁盖哥哥所言……”

宋江平静的望着晁盖,脸上的和善,不由的,让晁盖心中一松。

看来,杨志兄弟的法子,奏效了!

就在晁盖暗自庆幸,以为已经将宋江给拿捏住了,却不想,宋江接下来的话,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

“晁盖哥哥所言,甚是!”

宋江淡淡道:“一十八位兄弟,二万人马,战那数千官兵,已是绰绰有余,哪还需要再增兵,我等还是拭目以待,静候佳音好了。”

“你……”

晁盖虽说拿那十八位头领,以及二万人马当做要了挟宋江的筹码,可他毕竟是梁山大头领,从未想过要白白牺牲这些人。

按他的推测,宋江既然以仁义着称,必会投鼠忌器,为了那一帮冲着仁义之名而跟着他的兄弟,不得不向自己低头,从此安份的做一个山寨二头领。

而梁山,也将在官兵围剿的压力下,自此消除隔阂,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但他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宋江这黑厮,枉有仁义之名,竟是完全不顾那前线的一十八位兄弟与二万人马的安危,也不肯低这个头。

这样一来,压力,就又回到了他晁盖这边。

还是那句话,他晁盖是梁山大头领,这次的战事,又是他一手调度,万一出了点差池,那他可就难辞其咎了。

宋三郎啊宋三郎……你好歹毒的心肠啊!

恨恨的盯着宋江平静的黑脸,晁盖的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

就在梁山大寨中,晁盖一系与宋江一系,明争暗斗之际,汴京城里,亦是暗流涌动。

相府,蔡攸书房。

“依飞鸽传书所言,呼延灼首战得胜,报捷的战报,已经在路上了。”

邓洵武身为枢密使,自然有他的渠道,可以提前获得第一手的消息。

“消息,几天可以到京里?”

蔡攸没有太过惊讶,先是问了一句看似无关的问题。

“按信使的脚程,三日,三日后,便可达京城!”

邓洵武略无需计算,立刻就给出答案。

“嗯,三日……”

蔡攸轻轻扣着桌子,显然是在盘算着什么。

“蔡相,我们可要抓紧了,断不能让高俅那小人得了彩头!”

秦桧自从那次朝会在高俅身上吃了亏,就一直憋着一口气,所以逮着机会就使坏,时不时的就怂恿蔡攸出手对付高俅。

沉思中的蔡攸瞟了眼秦桧,不动声色。

秦桧打的什么主意,蔡攸心知肚明,但他一点也不反感。

因为对于高俅这人,他同样也是除之而后快。

自从得知那晚,他父亲是与高俅,在慧贤雅叙待了足足一晚上,他便知道,定不能以老眼光来看待高俅了。

一个幸进小人,又怎么可能让他父亲,大权在握二十年的权相,如此重视呢?

那晚之后的一系列事件,蔡攸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从蔡京不顾文官的体面,去替一个武官加龙图阁学士衔,到高俅上书朝廷,建议重建御龙诸直连环马,再到高俅保举呼延灼,统领连环马平定梁山。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证明了一件事。

高俅,不简单!

但最让蔡攸忧心的,还不只是高俅这个人。

他最最顾忌的,是徽宗的态度。

作为前任蔡相下台最大的得利者,他可是很清楚,他父亲,是为何缘由下的台。

而下了台的蔡京,又是为何冒天下之大不违,去给武官,还是害得他罢相的罪魁祸首,去加龙图阁学士衔,蔡攸的判断,又是徽宗的手笔。

以蔡京的身份地位,除了徽宗,又能有谁可以逼他干违心的事呢?

另外,只要是高俅上书所请,徽宗无不照办。

重建御龙诸直也好,任用呼延灼也罢,哪一件不是徽宗直接插的手,简直是把他这个新任的蔡相,当成了一个可笑的摆设。

一心想要胜过乃父的蔡攸,怎么可能甘心当一个摆设!

但他父亲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这个新上任才不足一月的蔡相,可不会傻呼呼的重蹈覆辙。

所以,如今的蔡攸,陷入了一个困境。

他想要除掉高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除掉此人的同时,他又不能恶了徽宗,这就相当考验他的本事了。

高俅仗着是徽宗的亲近之人,眼见着,就要起势了呀……

哎……亲近之人……亲近……

嗯?

有了!

轻扣桌案的手指一顿,蔡攸眼神一亮,像是寻到了一个突破口。

“之前听你说,东南清查钱法一事,陛下属意高俅去办?”

蔡攸问邓洵武,毕竟高俅大体还算是武官,而枢密院,管天下武事。

“不错,但蔡相之前不是交代我,凡是涉及高俅的事,咱们都要反对,就算反对不得,也要压一压么。”

邓洵武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蔡攸是怪他办事不力,连忙拍胸脯道:“蔡相宽心,我这至少还能拖上个十天半月,定不能让他轻松离京。”

“不行,拖不得!”

蔡攸一拍桌案,断然喝道。

“啊?”

邓洵武傻眼了,怎么又拖不得了呢?

“你现在就去办妥高俅出京的事!”

蔡攸不由分说,指着书房大门,直接命令道:“快去,越快越好!”

“哦……”

邓洵武一把年纪了,被小他一辈的蔡攸呼来喝去,要说没一点想法,那定是不可能的,但以他混迹朝堂数十年屹立不倒的功力,自然面上装作是逆来顺受。

“马上去办,马上去办!”

拱了拱手,邓洵武也不耽搁,直接就出了书房。

“蔡相……莫不是想行……调虎离山之计?”

秦桧见私下无人,只剩他与蔡攸了,便有心弄险,猜上一猜恩主的心思,就算是猜错了,也不过就是挨两句骂。

但要是猜对了,他可就发达了。

“咦?”

蔡攸一怔,面露诧异。

正史上的秦桧,能在三十年后,经御史至御史中丞,迁礼部尚书,升参知政事,授枢密使,最后得拜宰相,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正是揣摩上意,这一手绝学。

后世太多人以为,害了岳武穆的罪魁祸首是秦桧,这可真抬举这个奸人了。

若宋高宗没这个意思,秦桧,祸祸得了就要直捣黄龙的岳家军么?

“秦桧,你很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