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王爷收敛点,王妃她名震江湖 > 第17章 翰林院梅邺青

王爷收敛点,王妃她名震江湖 第17章 翰林院梅邺青

作者:菌落PCR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17:15 来源:小说旗

梅老太爷中午把自己要暂住明王府的消息送回了梅府,下午梅邺青就登门了,他散值还未归家,半道上就接到了管家的消息,家都没回,直接来了明王府。

幸好近来皇帝和皇子们都在为东南府海寇的事情忧心,没人关注他梅家的动向,否则他还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来。

说起来这是梅邺青头一回登门明王府,萧决岭出宫建府如今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为了避险,他一次都没来过。

其实萧决岭到底是他外孙,他喊自己一声外祖父,要是想往来一二也不至于真就出什么事,可也不知怎么,竟就处成了如今这尴尬的模样。

也是惭愧,或许刚开始他是为了不让萧决岭处在风口浪尖上被其他皇子针对,可后来逐渐疏远,说到底是他心怀愧疚。

他女儿就留下这么一个孩子,他这个做外祖父的都没能将其庇佑好,让他活得那般辛苦,他哪里有脸面登门呢?

如今贸然登门,还是因为老爷子的缘故,说来也是羞愧不已。

他到的时候,萧决岭已经在大门口迎接了,见到外祖父,心里也是高兴。

梅邺青已经年逾六十,可看上去精神头很不错,想来身体无恙。

“外祖父。”萧决岭开口把人迎了进去。

梅邺青是头脑一热就登门了,现在突然就站在了明王府的地盘,还有点尴尬,嗯了一声,旋即解释自己登门的原因,“老太爷说要在你府上住几日,你外祖母不放心,让我来看看。”

萧决岭迎着梅邺青往里走,没拆穿梅邺青的借口,其实方才他已经得到消息了,梅邺青散值就直接来了他这儿,且他外祖母这几日都在寒光寺小住还没回来呢,何来不放心一说。

“是我的错,事先没跟您和外祖母商量一番,我本想着明日抽空去拜访您和外祖母的。”萧决岭笑道。

梅邺青闻言,摆摆手,“都是一家人,你来我来都是一样的。”

他一边跟着萧决岭往里走,一边打量着明王府的装饰,越看他这心里就越不是滋味,怎么说萧决岭也是皇帝的儿子,当朝王爷,可这明王府的规制和陈设,哪里有一点王爷的门面?

他去过衡王府,也去过怀王府,甚至当初的襄王府,相比之下,萧决岭这明王府就显得非常寒酸,跟一个朝中二品官员的府邸一般。

梅邺青心里生出一股子无名火,难道不受宠的王爷就该这样被挤兑吗?

萧决岭不知道梅邺青心里所想,自顾自的开口,“...外祖母身体还康健吗?我上回让人送去的人参也不知有没有用。”

“前儿开春,宫里赏了不少东西,里头有一柄如意,说是外头进贡的,我想着给外祖母安枕最好。”

“...”

萧决岭断断续续说了不少,梅邺青越听心里越不爽,越不爽就越心疼萧决岭,“每回宫里有赏赐你都挑好的往府里送,你外祖母的库房里,都被你的好东西装满了。”

萧决岭却不以为意,笑着表示,“外祖母开心就好,就是用不上以后可以给表妹,总不会浪费了。”

“你舅舅一家均在徐州,什么时候回来还不知道呢,也就你梅程表哥三不五时的回来瞧瞧。”梅邺青说道。

“朝廷颁布了新的恩科制度,正是用人之际,舅舅在任上功绩颇丰,被调回来是迟早的事。”萧决岭说。

对此,梅邺青却是不抱什么希望,只说,“但愿如此吧,我明年就要退出翰林院了,以后的翰林院,说不准什么光景呢。”

萧决岭隐约觉得,梅邺青这是在提醒他什么,“皇帝要重用翰林院,翰林院自然是会更好。”

梅邺青自嘲一笑,“以前是屎疙瘩,现在被人一哄抢,变成了香饽饽了,左不过还是看人脸色罢了。”

梅邺青这话一出,萧决岭这才肯定,他就是在暗示自己,他也不接着装傻,直接道:“外祖父的意思我明白,我会着手去办的。”

说完他又补充道:“多谢外祖父。”

这些年萧决岭单打独斗惯了,骤然得到了来自亲情的助力,心下也是一酸。

梅邺青摇头,转头看向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开口:“你既已入局,我也不可能袖手旁观,能帮你的,我自然全力以赴,你是芳仪拼命生下的孩子,身体里流着我们梅家的血。”

梅邺青不是傻子反而他非常聪明,他能在翰林院多年不是没道理的,仅凭萧决岭请他父亲登门这一点,他就断定萧决岭已然入局参与夺嫡之争。

对此他不做任何评价,他是皇子,本就有资格去争,而他梅家作为他的外家,自然舍命相随,成了,他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女儿,不成,左不过一死,都不重要。

想来父亲也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毅然来了明王府。

短暂的沉默之后,两人走到了老太爷所在的绛云轩,院子里一老一少欢声笑语的场面出现在梅邺青面前,花白胡子的老头坐在摇椅上,怀里抱着一团毛茸茸的东西,老爷子的手时不时在那团毛茸茸里揉搓两下,眉飞色舞的同跟前吃糕点的姑娘说着什么。

吃糕点的姑娘时不时附和一声,偶尔还要露出嫌弃不信的表情,逗得老爷子笑得不停。

等他走近一瞧,才发现老爷子怀里的,竟然是一只雪白的狼崽儿。

这天晚上,明王府难得热闹,梅邺青没有回府,而是留在明王府一起用了晚膳。

席间,他们不免说起滨州海寇一事,对此,梅老太爷瘪瘪嘴,吐槽皇帝慌不择路,千挑万选选了个最不顶用的。

用梅老太爷的话来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东南府随便抓一个海将也比刘锋好上十倍不止,可皇帝偏偏派了个刘锋过去。

作为一品君侯,刘锋的话语权自然是没得说,在这样的压力下,东南府那些真正可以退敌的海将必然没有一点发挥的空间。

“...以老夫的经验,刘锋此番必将节节败退,败仗吃定了。”

老太爷虽说已经隐退三十年,可怎么说他也是在战场上建立的威名,对战场的把握和了解,绝对不输现在朝中任何一员大将,因此他的话,萧决岭是认同的。

萧决岭附和的点头,搭话道:“那您认为此次派谁去才能退敌?”

老太爷夹菜的手一顿,随即看向了一直默默低头扒饭的路晚岑,“要我说,这女娃娃可以!”

路晚岑:“啊...”

老太爷喜欢这个徒弟,哈哈一笑接着说,“当然这还不够,若是能重整当年的薛家水师,此战必然反败为胜。”

老太爷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梅邺青眼底闪过一抹诧色,觉得不妥,小心开口,“爹。”

路晚岑则是借着喝汤的动作掩饰着什么,她也说不上心里是个什么感觉,有父亲功绩被认可的高兴,也有物是人非的悲哀。

最淡定的大概要数萧决岭,他沉默片刻,毫不避讳的开口,“外曾祖父似乎对薛家水师赞誉颇高?”

梅老太爷八十好几的人了,有什么看不透的,更不会对一个已经覆灭的家族感到忌惮,所以他格外的坦荡。

“那支水师,可谓是东弈国历史上,目前为止,最优秀最精锐的水师,老夫敢断言,除非东弈国再出一个薛运维,否则十年之内,任何一支水师不可能超越薛家水师。”

说起这个,老太爷很是惋惜,“若是当年皇帝手腕能缓和些,说不定如今这只水师还在呢。”

只可惜现在说什么也都于事无补了,也不知道老皇帝会不会后悔。

散席之后,梅邺青本想跟老太爷说几句话,可老太爷仿佛已经料到他要说什么,他摆摆手,道:“你有治世之才,想做什么放手去做,老爷子我现在只想好好教徒弟,别的,都无所谓。”

——————

这天晚上,萧决岭亲自把梅邺青送回了梅府。

两人进府才被管家告知,梅老夫人傍晚时分从寒光寺回来了。

“你外祖母时常念叨你,要不要去看看?”梅邺青问道。

大晚上的,萧决岭本不想进府叨扰,可过门不入又实在说不过去,只得点头。

梅老夫人听说萧决岭来了,忙不迭就从后院赶到了前院,见到萧决岭的那一瞬,直接老泪纵横。

“呜呜呜...我的外孙啊——”

他们这些年鲜少见面,每次见面几乎都是在人多的场合,如今萧决岭骤然出现在府上,梅老夫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抓着萧决岭的手臂就不愿意松手。

萧决岭跟他母亲梅芳仪长得很像,梅老夫人一见到他,就想起自己早逝的女儿,不由得更加伤心。

原以为自己冷心绝情,心狠手辣,然而在面对至亲之情,萧决岭也是忍不住动容,他鼻子酸酸的,眼眶也模糊了起来。

他搀扶着老太太,宽慰道:“外孙不孝,这些年不曾在膝下尽孝。”

梅老夫人哭得不能自已,一个劲儿的摇着头,说不出话来。

梅邺青站在一旁心下也是酸楚,但他保持着理性,一番劝说之后才让老太太止住了眼泪。

因为明日要还要上朝的原因,萧决岭没有在梅府久留,亲自把给老太太安枕的玉如意送到了老太太手里,又保证过几日一定再登门之后,他才离开了梅府。

他离开之后,梅老夫人久久未能平静,梅邺青知道自家夫人是什么性子,耐着脾气好好安慰了一番。

哭过了,梅老夫人心头终于畅快了,这时,她才想起来问怎么回事。

梅邺青没打算瞒着,把他和老太爷的打算说了。

梅老夫人虽是女子,可听着梅邺青的打算,心里是一百个支持,她擦干眼泪,赌气似的说:“岭儿也是皇子,不比那些个差哪里去,争,芳仪会在天上保佑他的。”

老夫人说完,又道:“这些年我也是受够委屈了,不管争不争都要避嫌,避来避去,这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也没有照料几天,倒苦了他时时想着咱们,去争、去斗,大不了老婆子我陪着一起死。”

“大晚上说什么死不死的话,我和爹都瞧着,岭儿不是个咋呼的,他有自己的路子,只是免不了辛苦。”梅邺青说。

梅老夫人,“辛苦怕什么,咱们多帮衬就是。”

梅邺青点头,“这是自然,不过我还是要嘱咐你,日后免不了跟那些个打交道,你要小心,也嘱咐府里的人留心,等梅桢一家回京,你也要嘱咐好他屋子里的,别坏了事。”

听到儿子可能回京的消息,梅老夫人喜出望外,“老大他们一家要调回京了?”

梅邺青摇头,“朝廷新政正在推进,用人之际,可能会调回来。”

“回来好,回来好。”梅老夫人高兴极了,“你放心,我会留心的,老大媳妇是个有分寸的,比我这老婆子看得透彻。”

“如此便好。”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朝,朝臣们依旧对滨州战况忧心不已,接连好几天,早朝的论题都是商讨如何退敌的,可即便如此,也没商量出好办法。

老皇帝每日被朝臣吵得头疼,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吵吵嚷嚷好些天,主意一个没有,前线战况还越吵越糟。

这天早朝,朝会刚进行到一半,滨州战报就加急送回来了。

不是好消息,刘锋吃了败仗,丢了滨洲城,退守晁庆,鄱建支援的水师在东南海岸被海寇偷袭,损失惨重,暂时不能跟刘锋会合。

百姓对此议论纷纷,民心已然不稳。

这样的战况皇帝和大臣都始料未及,老皇帝一连给刘锋下了三道圣旨,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收复滨洲城。

然后圣旨刚出皇城,战报又加急送回来了,

刘锋再败,丢了晁庆城。

一时间,不仅百姓议论纷纷,就连军心都不稳了,从传回的消息来看,接连几次败仗让本就没有激情的东南府驻军越发心灰意冷,若在这样下去,必将不战而败。

皇帝越发暴躁,朝臣们也慌了,然而就在这时,有人提出,派皇子亲征,以安抚民心和军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