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 第102章 又学到东西了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第102章 又学到东西了

作者:凭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3:07 来源:小说旗

中午停下来歇息半个时辰,让一行人喝个热水,吃点儿干粮以后,很快就又启程了。

到了傍晚时分,一行人才总算是要进城歇息了,马车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城里面的县令、县丞等人,正带着衙门里的其他大小官员,以及当地的乡绅、文人等比较有名望的人,等在城门口迎接。

见到马车过来了,一群人便齐齐行礼,“见过夫人!”

燕国公毕竟还没有正式称帝,杨氏也没有正式昭告天下受封为皇后。

因此这一群人尽管在态度上表现出了对杨氏的重视,但是在称呼上还是称的是夫人。

杨氏也没有下马车,只是隔着马车说道:“诸位不用如此多礼!我只是路过晋城,过来歇息一晚上,你们这样大张旗鼓,反倒是让我于心不安。”

听到杨氏这个话,这一群人的领头之人,也就是晋城的县令顾士诚便开口说道:“夫人客气了!燕国公不忍天下百姓受苦,在晋中起兵为天下黎民百姓反雍,我等十分敬重燕国公,也是真心想要来拜见夫人。”

尽管杨氏是大雍的宗室郡主,但是终究只是郡主,和大雍天子的关系也不并算亲近。

而且出嫁从夫,杨氏是燕国公的夫人,在外面代表的肯定还是燕国公府。

所以晋城的县令顾士诚一开口,就是贬低前朝大雍让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大力夸赞燕国公起兵之举。

杨氏身份复杂,其实也说不好高兴还是不高兴。

不过因为此行的目的 ,面上还是一副高兴的样子。

并且夸赞道:“你们有心了!你们敬重国公爷,只要能够对治下百姓好,国公爷就能记得你们的好了 ,我一个内宅夫人 ,不过是路过晋城,哪里需要你们这样?现在时辰也不早了,眼看着就要关城门了,就不和你们多说了。”

杨氏只是表明一个态度,也不需要说太多的话,说过几句以后,就表示要离开了。

主要也是没什么话好说,对于这些官员的为官经历,为官这些年的政绩如何。

一来是她也不知道,并不好开口,二来就是身份不适合开口了。

晋城县令顾士诚又说道:“夫人一路奔波,下官也不好再打扰!只是听闻夫人要在晋城歇脚,特意把府邸收拾好了,还请夫人移步。”

关于这个事情,杨氏就没有再开口推辞了。

毕竟是早就说好的事情,府邸也特意收拾好了,总不能开口说不去了。

她就说道:“那就劳烦了!”

闻言,晋城县令顾士诚带着自己的那一群人,就骑马亲自领着一行人往自家府邸走去。

一行人不是骑马就是坐在马车里面,晋城又不是什么十分大的城池,很快就到地方了。

到了晋城县令的府邸以后,现在杨氏要住在里面,县令顾士诚自然不能住。

要不然瓜田李下 ,就不是在表明效忠的态度,而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于是恭敬的把杨氏送到门口,刚才特意在城门迎接杨氏的这一群人就要告辞离开了。

留着这些人的家眷在府里面迎接杨氏,陪着杨氏说话,表明自家态度的恭顺。

县令顾士诚就说道:“府里面一切都收拾好了,夫人放心住就是了,我等就先告辞了。贱内就留在府里面陪伴夫人,要是有什么不妥当地方,或者夫人有什么吩咐,直接给贱内说就行了。”

杨氏便道:“知道了!劳烦你费心了!”

一行女眷的马车,便被驶进了府门。

刚进府门,杨氏还没有从马车上面下来,原本已经在府里面候着的这些女眷,就赶紧又行礼,“见过夫人!”

杨氏在清芙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赶紧就亲手扶起为首的县令夫人刘氏,“不必如此多礼。”

随后又看向其他女眷,“你们也是,都不用如此多礼,本来就是我叨扰了。”

县令夫人刘氏就说道:“夫人客气了,夫人能到家中下榻,简直是让家中蓬荜生辉,我等感激还来不及,何来叨唠之说?”

这个话也是真话,作为一个县令家,就算只是接待过国公夫人,那也是一件很值得说道的事情,说出去都会有不少人羡慕。

更何况杨氏现在还不只是燕国公夫人了,极有可能会成为这片江山的皇后,就更是天大的荣耀了。

日后只要说起来,都是一件十分值得炫耀的事情。

我家里面当初还接驾过皇后!

这种事情,多少人心里面都是巴不得!

要是能够接驾,哪怕是要贴进去无数钱财,都有不少人家是上赶着的。

杨氏愿意一路上麻烦一些,入住这些官员腾出来的府邸,同样也是给对方体面,好起到安抚后方的作用。

但是杨氏现在毕竟还不是皇后,算起来和这个县令夫人都是官眷,如果直接承认这些话了 ,就显得太张扬了。

所以听到县令夫人刘氏这些话以后,杨氏就笑道:“哪里就这样了!你也太客气了,你把府邸腾出来了,不知家中怎么安排,要是因为我的叨扰,让你们一时间没有合适的地方住 ,倒是我的罪过了。”

县令夫人刘氏连忙回道:“夫人说的哪里话,能有幸招待夫人是我们全家的福气。而且老爷大多数时候都是住衙门,本来就很少回来。犬子在外面读书,也不在家里面。平时也只有我和家中小女在家,我已经和县丞夫人李氏说好了,去她家借住。”

听到这个话,杨氏并不奇怪,不过还是说道:

“哦?既然平时只有你们母女在家,我看到也不用出去借住了,我一个人住一个院子就够了,你们又不是没有地方住,不如就还是留下来,也陪着我说说话。对了,怎么没有看到你家女儿?”

县令夫人刘氏就道:“小女年纪小,不懂事,担心冲撞了夫人,我就让丫头、婆子把她拘在屋子里面了,不敢出来打扰夫人。”

杨氏听了,连忙就说道:“你也太小心了!小姑娘天真烂漫,哪里称得上是不懂事,就算是有一二不妥之处,我难道还能跟一个小姑娘计较!还不快把孩子带过来,让我见见!我膝下就两个儿子,也没有能养个姑娘,就喜欢别人家的姑娘!”

县令夫人刘氏便说:“既然夫人要见小女,也是小女的福气!我这就让人带小女过来,不过她一个小孩子家家的,也担不起夫人在这里等!我已经命下人备好了晚膳,夫人一路奔波辛苦,想必也饿了,不如我们先去正厅。”

杨氏这才点了点头,“也好!”

然后才在一群女眷的围绕下,朝着正厅而去,准备用晚膳。

赵妈妈、清芷、清兰、清芙、盛夏她们几个丫头婆子,刚才杨氏和这些官家女眷说话的时候,是已经下了马车站在一旁候着,并不敢有什么动作,免得让人觉得国公府的丫头、婆子没有规矩。

现在见到杨氏要去正厅用膳了,赵妈妈就赶紧小声开口吩咐道:“夫人用了膳就要歇息,床榻被褥这些夫人日常用的东西都要先布置好,虽然说刘夫人肯定不敢拿不好的东西给夫人用,可是外面的东西夫人不习惯,还是要换成我们自己带的东西。”

“现在珍珠、翡翠两个,要一直跟在公主身边,公主晚上也不会赴宴,等会儿就要被带到院子里面歇息,也没有时间管夫人这里了。你们几个,留一两个跟我在这里服侍夫人就行了。其他的先去打听好安排给夫人的院子是哪一个,去把夫人的屋子按照夫人的喜好布置好!”

这个事情也是合理的安排,不过盛夏想到下午杨氏对她的吩咐,不等赵妈妈安排谁留下来服侍,或者是其他人主动请缨要留下来。

她赶紧就小声开口说道:“赵妈妈,我留下来吧!夫人中午的时候就吩咐了,让我晚上跟在身边,把她们闲谈间说的那些生辰、成亲这些日子记下来,回头该给赏赐的时候才不会忘。”

既然杨氏都已经吩咐了,赵妈妈怎么也不可能和杨氏的吩咐反着来。

“既然是夫人的吩咐,玛瑙和盛夏就跟我去正厅服侍夫人用膳,清芷、清兰、清芙你们几个去打听一下夫人是住哪个院子,然后把屋子里面按照夫人的习惯布置好,再问清楚热水这些是在哪里,把热水也打好,等着夫人回来了,就能马上洗漱。”

看清芷、清兰、清芙领了吩咐退下去了,赵妈妈才又带着玛瑙和盛夏,赶紧跟在一群要去正厅用晚膳的女眷后面。

这些丫头婆子私底下的这些安排布置,杨氏倒是并没有注意到,同样也不关心。

反正无论如何,这些事情身边这些服侍的人怎么也能安排的妥妥贴贴,不需要她操心,要不然也就没有留在她身边的必要了。

杨氏一边往正厅里面走,一边还是在和身边的这些官家女眷说话。

虽然说的都是一些家中孩子有多大了,成没有成亲,是不是该抱孙子了,家中老人有多高寿,或者是孩子听不听话这一类的家长里短。

但是就算都是说一些家常里短,不同的人开口说,效果也不一样。

和身份差不多人说这些家里面老人、孩子的事情,可能就真的是随意闲谈,也就是用来打发时间。

不过要是身份高很多的人,也愿意耗费时间和身份远不如自己的人说些这一类的家长里短,就是给了莫大的面子了。

身份低一些的人,自然也会受宠若惊,如果自己家的这些事情,还真的让人记在心里面了 ,那在心里面就更是要感恩戴德了。

就像日后燕国公真的坐稳天下,杨氏成为皇后母仪天下,这个县令家中老人要是过寿,杨氏还能记得这个事情,派人送来赏赐,哪怕只是一件两件东西,又何尝不是天大的恩德,让人在心里面感恩戴德。

又或者这个县令争气,县令夫人刘氏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哪怕不是特殊时期,也能入宫拜见那个时候已经是皇后的杨氏,杨氏在闲谈间,提起昔日两人见过面 ,甚至说过什么话都还能记得,随口就能问出家中老人、孩子现在的情况,表现的十分亲近。

这个刘夫人听了,心里面还能不激动,觉得受宠若惊,更加忠心耿耿?

这也是杨氏吩咐盛夏在一旁听着,把那些生辰、成亲之类的日子都记下来的原因。

要让杨氏真的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面 ,随时随地都能想起来,肯定就太为难人了。

毕竟并不是真的十分看重的人家,也不是一户两户人家,这么多人家家中的大小事情都全部记下来,放在谁身上都是为难人。

但是把这些事情登记在册了,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需要用的时候,去翻阅就行了。

杨氏的这些目的,本来就是穷苦人家出身,这些年也没有什么机会跟在杨氏身边增长见识的盛夏自然不知道。

二等以下的丫头都不能近身服侍,她升二等本来就没有几年,偏偏杨氏还不在府里面,她以二等丫头的身份跟在杨氏身边,一共也没有几天。

所以盛夏比起穷苦人家养出来的孩子,肯定要有见识不少。

但是比起大户人家精心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见识上面多少还是有些不足之处。

不过正所谓宁娶大家婢,不娶小户女。

现在盛夏跟在杨氏身边伺候了,甚至因为她识字比较多的缘故,杨氏和这些官家女眷接触的时候,还特意让盛夏在一旁服侍,盛夏倒是也不愁没有机会增长见识。

而且杨氏现在是在以母仪天下的标准要求自己,盛夏跟在杨氏身边,眼界、见识这些事情,只能增长的更高。

当然,眼下什么都不知道盛夏,还只是努力的按照杨氏的吩咐做事,害怕自己会有疏漏。

但是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之下,盛夏能够明白的东西自然会更多。

比起那些大户人家从小精心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未必就会差了。

一旦有什么变故了,也不会手足无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