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 第107章 再见二公子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第107章 再见二公子

作者:凭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3:07 来源:小说旗

虽然说杨氏在外面住,日常用的东西全都换成自己惯用的了。

这个屋子,杨氏哪怕是只住了一晚上,里面需要收拾整理的东西也不少。

但是毕竟有四个丫头在收拾,大家各司其职,还是很快把东西重新收拾好,并且也核对好了,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然后清芷就又去外面,叫来了一路上搬运东西的这些粗使婆子,让她们把东西都搬回马车上。

因为东西并不算多,本来就只拿了些日常用的东西下来,并不像在府里面出来的时候那样,要带好几马车东西,不拿着册子核对,谁都弄不清楚有多少东西。

再加上在屋子里面已经核对过数量了,这一次她们这些丫头倒是不需要出去,盯着把东西一一放到马车上了。

反正要是真出现问题了,就是这些搬运东西的粗使婆子的问题了,本来在车上也是由她们盯着,不会再经其他人的手,到时候也好找人负责 ,并不关她们的事了。

不过规矩这么严格,究竟是哪里出问题,马上就能发现,这些婆子就算有什么小心思,也不敢动手脚,所以也不需要担心这些。

趁着这些粗使婆子搬东西的功夫,清芷、清兰、清芙、盛夏她们四个丫头,才算是有时间来吃早膳了。

早膳已经被这个府邸本来的丫头提过来了,同样是很丰盛。

不管是包子、粥,还是小菜,都有好几种可以选择,比她们在府里的时候都还要好不少。

只是时间急,还要赶着去伺候杨氏,几人也不可能慢慢吃,都是胡乱挑了几样爱吃的东西,快速的就把早膳给吃了。

然后就过去杨氏用膳的屋子了,看看还有什么要做的事情。

杨氏应该也是才吃完早膳,现在正坐在一旁喝茶。

桌上摆的那些早膳还没有被撤下去,种类就更多了,一眼望过去都数不清,赵妈妈和玛瑙正在分着吃剩下的。

看到她们几个过来了,杨氏就放下手里面的茶,问道:“你们吃过早膳没有?要是没有吃的话,就跟着赵妈妈她们一块儿吃些。”

她们这些二等丫头里面,资历最深的清芷就代表她们一起回答道:“多谢夫人关心,奴婢等人已经用过了!”

杨氏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赵妈妈玛瑙也用完早膳了,她就说道:“既然都用过早膳了,那就走吧!也该出发了,要不然晚上就赶不上住宿的地方了。”

一行人出了院门,就碰上特意等在这里的晋城这边的官眷了。

看到杨氏出来了,晋城县令夫人刘氏就开口说道:“夫人难得来我们晋城一趟,却没有能够多留几天,倒是让我等实在觉得遗憾,没有能够好好款待夫人。”

尽管杨氏只住一晚上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明白杨氏不可能多留。

但是看到杨氏要走了,就算是出于寒暄的目的,她们也得表达出要挽留的意思,要不然就不符合自古以来的待客规矩了。

杨氏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便笑道:“你们的心意我都知道,实在是我还有急事,要不然倒是也愿意多留几天。”

晋城县令夫人刘氏就又道:“夫人有事急着要走,我也不好再留,就送夫人到门口吧!”

于是晋城的这些官眷,把杨氏送到府门口,上了马车。

然后晋城那些大小官员,以及乡绅文人这些有名望的人,就又过来和杨氏寒暄了一通。

把杨氏的马车送到城门口,这些人才停了下来。

杨氏一行人的队伍里面,才像最开始那样,只有自己带的人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杨氏她们一行人的的经历,就都差不多了。

每天白天赶路的时候,行程还是很紧,只有中午有半个时辰,会停下来休息一下。

让杨氏和襄阳公主两个主子 ,有时间用一些饭菜,其他人也能用热水来凑合吃一些干粮。

等到晚上歇息的时候,就只有两个城池之间实在是隔得太远了,一天之内赶不到,才会在路上的驿站歇息。

只要能够赶到下一个城池,一般情况下都是会进城,住在城里面那些官员特意腾出来的府邸里面。

然后也像在晋城的时候那样,杨氏也并不是只歇息,在到地方以后,还会和当地的那些官员以及其家中女眷,有一些交际往来。

就这样一路走来,尽管因为一路上的这些人情交际,一行人的行程并不算快。

不过在两个月以后,一行人离京城倒是也没有多远了,肯定是能赶上燕国公的登基。

而且京城周围,并不同于其他地方,无论放在何时都是最重要的地方,称得上是与王朝共存亡。

没有到亡国之际,就没有哪个王朝会放弃京城。

就算燕国公起兵没有多久,登基的事情也是因为其他几路叛军称王称帝,不得不也昭告天下称帝。

可能对着其他地方的掌控力还没有那么强,名义上是自己地盘的地方,主事之人也会有其他心思。

但是京城周围,怎么也不可能在还没有彻底收服的情况下,就要称帝了。

毕竟要是不顾及这些,等到称帝的那天,这些地方离得又近,闹出什么事情来也瞒不住人,要不了多大功夫就会传回京中。

到时候就不是昭告天下称帝了,而是笑话闹得人尽皆知,什么都没有弄明白,就敢称帝了。

既然京城周围,已经被燕国公彻底握在手中了,杨氏就算不好改变一路以来的习惯,每到一处同样是进城去住,并且和里面的官员、家眷会有交际往来。

但是显然不需要耗费什么心神了,于是离京城越近,杨氏也就越放松。

这天上午,正好是轮到盛夏和清芙在马车上面服侍。

杨氏心情放松,也就难得来了兴致,和盛夏、清芙说起闲话来了。

“过两天就到京城了,我也好几年没回过京城了,也不知道京城的变化大不大。”

这个话,盛夏和清芙听了,都觉得有一些不好回答。

尽管杨氏是在说闲话,可是她们这些丫头却不能只当闲话听,随便怎么回答都行。

而且清芙就不说了,她和杨氏一样已经好几年了,哪里知道京城有没有什么变化?

至于盛夏,她倒是才离开京城没多久,可是作为丫头平时也没有办法出门。

别说是现在的京城和原本的京城有多大区别了,哪怕是原本的京城是什么样子,她其实也不知道 。

不过做丫鬟的,对主子想法的揣摩还是很有一套,知道要怎么说、怎么做,主子才开心。

她们都明白杨氏也不是真的关心京城的变化有多大,她们这些丫头平时是没有什么机会出门,可是杨氏这个主子,除了去其他人家赴宴这些,又何尝怎么出过门?

杨氏之所以说这个话,也更多的是感叹身份的变化,但是又不好直说。

清芙就讨巧道:“奴婢也几年没回京城了,不知道京城现在怎么样,不过现在有国公爷坐镇,肯定比以前要更好了。”

闻言,杨氏笑骂道:“就你嘴甜,会说好听的话哄我开心!”

看出杨氏是真的挺高兴,盛夏就也想顺着清芙这个话,说起一句好听的话哄杨氏开心。

她便也笑着说道:“夫人,以奴婢看清芙姐姐这些话都是实话,并不是哄夫人开心,国公爷…………”

“母亲!”

盛夏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人打断了。

听到马车外面传来这道喊声,她下意识就朝着车厢门看了过去。

正好就看到二公子唐元景推开车厢门,从外面进来了。

现在倒是正和他望过去的目光对上了,两人都有些吃惊。

“见过二公子!”

清芙请安的声音,让盛夏回过神,赶紧就低下头,也跟着请安道:“见过二公子。”

虽然在马车上不好起身行礼,但是口头上的请安,肯定还是要说。

“元景,你怎么在这儿?我听捧墨说,你不是在外面领兵平叛吗?”,杨氏突然见到次子了,也是既惊讶又惊喜,开口就询问起原因来了。

听到杨氏的问话,唐元景才收回目光,从马车外面走了进来,在杨氏身边坐下来了。

然后才回答道:“那几路叛军,现在都已经龟缩起来了,想要全部平定,短时间内肯定是不行的,父亲即将昭告天下登基为帝,这样重要的时刻,儿子怎么能缺席?就让军中老将先暂且领兵,儿子先回来参加父亲的登基大典,其他的事情等登基大典以后再说。”

“路过安城的时候,听说母亲带着人也要到这里了,晚上就是要住在安城,儿子也想母亲了,就想着先来拜见母亲,再和母亲一块儿回京,于是便骑马过来迎接母亲了。”

杨氏闻言,眼中的喜悦更甚,嘴上却责怪道:“你这孩子也是,这样骑马赶路难道不累?就算你想我了,反正我也要到了,你在安城等着不就行了,还特意跑一趟干什么?”

做母亲的,听到儿子这样挂念自己,就没有不高兴的!

虽然杨氏也有几分责怪唐元景不顾身体赶路,觉得他直接在安城等着就行了。

但是在这种抱怨的关心下 ,杨氏的喜悦也是显而易见。

唐元景自然也听出来了,就撒娇道:“母亲,儿子这不是想早点见到母亲嘛!难道母亲不愿意早点儿见到儿子?”

杨氏笑着拍了拍唐元景的手,倒是也不再说这个事情了。

反正人都已经过来了,再说这一类的话,也没有什么用处。

“你啊,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么会撒娇!我当然想早点儿见到你,这不是怕你一路奔波,累着了吗?”

唐元景就回道:“我当然知道母亲是心疼我!可是我也想早点儿见到母亲。”

“行了!你别再说好话哄我开心了,我知道你孝顺。”,杨氏笑骂了一下,就开始问起唐元景的近况,以及这一段时间京城的情况来了。

“听到你一个人领兵平叛去了,我一直就担心,你没有受伤吧?还有你爹和你大哥,我最近都在赶路,也没怎么收到京中的消息,他们都还好吧?”

“捧墨这孩子来晋中的时候,虽然我问他话的时候,他说一切情况都还好,外面也没传什么坏消息过来。“

“可是又这么几个月过去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还有你外祖父和舅父他们,还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你收到消息没有?”

虽然说杨氏已经从来接人的捧墨那里问过话了,知道京里面的情况还好。

可是毕竟是打打杀杀的 ,战场上刀剑无眼,对于夫君和儿子,她也不可能就不担心了。

哪怕当时情况还好,也不敢保证后面就一定不会受伤了。

还有娘家,哪怕杨氏心里面觉得夫君和儿子不可能对娘家怎么样。

这种新朝取代旧朝,为了表现出新朝的仁厚,对于前朝这些怎么也轮不到继承皇位的宗室,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厚待 ,以表现出自己的仁义。

更别说还是这种亲戚关系了,燕国公怎么也不可能拿娘家开刀。

而且后面杨氏从对两个儿子关系的担心中回过神来,又特意把捧墨叫进来问过这些情况,还是知道娘家并没有受到牵连。

不过娘家终究也是前朝宗室,杨氏再觉得应该不会牵连到娘家,也不可能完全不担心。

现在见到唐元景了,杨氏还是忍不住询问起来了。

唐元景和杨氏,母子两人的关系确实也是好,唐元景对着杨氏也没有什么隐瞒,赶紧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一都说了出来。

“母亲不用担心,儿子一切都好!父亲和大哥在京中,情况也很好!至于外祖父和舅父他们,也什么事情都没有。”

“那就好!”,从唐元景这里再次得到肯定的消息,知道一切都好,杨氏还是要放心不少。

同样的话,由其他人来说,还是由唐元景这个最疼爱的儿子来说。

肯定还是唐元景的话,更让杨氏放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