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 第131章 改变主意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第131章 改变主意

作者:凭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3:07 来源:小说旗

那个时候,府里面能把盛夏配给捧墨,他当然不会不满意,反而像是捡了便宜一样,十分的上心。

哪怕后面两人隔得远 ,一个在京城,一个在晋中,他也是找到机会就要送信、送东西回去。

等到相互之间书信来往多了,盛夏也读书习字,不像一般的丫头那样没见识,两人也算说得来,不存在根本不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的情况。

于是一开始基于外貌升起来的喜欢,也算是多了几分心意相通。

但是到底也只是有几分好感罢了!称不上是情深意重。

两人私底下的接触并不多,连想要说几句话,都得想方设法的寻找机会,捧墨怎么也还远远达不到非盛夏不娶的程度。

而且作为奴才,身家性命都不是自己的,也没那个资格去情深意重。

如果两人真的成了 ,因为有着这几分好感,可能比起一般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亲那天才是第一次见面的婚事,开头要更加顺当一些。

不过有更好的妻子人选摆在那里,捧墨也不可能不动摇。

原本一路上尽管也有其他人家表达过这个意思,捧墨都没有动心,想着要悔婚。

也并不是他就不想通过婚事借力了,或者是对盛夏真的有多情深意重了,而是知道借不上这些人家什么力。

就像唐元景说的那样,商人重利益、文武有相争,和这些人家结亲,他根本得不到什么好处。

而且这些人家有意嫁女儿给他,目的也不是那么单纯,是看他是燕国公嫡系,想从他身上得好处。

他娶这些人家的女儿,也就是名头好听,一个奴才出身的小官,妻子却是名门贵女,并没有多少实际好处。

反而还要担心日后他这个燕国公的嫡系,会不会因为岳家的关系,让人担心他的立场,不再那么受信任了。

这种情况下,娶这些大家闺秀做妻子,自然还比不上盛夏了。

盛夏虽然带不来什么岳家的帮助,但是作为同样出自燕国公府的奴才,至少不会拖后腿。

所以那个时候的捧墨,倒是真的没有其他想法,对着盛夏说的那些话也是真心。只是此一时非彼一时,人心易变!

甚至在想法发生改变之前,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变。

谁让现在这个周将军很不一样,周将军才算是正经的燕国公府军中嫡系,和这样的人家结亲,不用担心日后会因为立场问题受到牵连。

而且周将军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他要是成为周将军的女婿了,就能接手周将军在军中的人脉。

不过动心归动心,他还是有些犹豫。

他毕竟对盛夏还是有感情 ,而且也不是没有其他麻烦。

“奴才知道公子是替我着想, 才和奴才说这些话,只是奴才和盛夏已有婚约,现在要是另娶他人,岂不是背信弃义,也影响周将军的声誉。”

是的!名声?

捧墨犹豫的是名声问题,背信弃义总是是不好听。

而且周将军现在看中他,知道他背信弃义以后,也未必愿意担上以势逼人的名声,继续看重他。

以周将军的地位,周家的姑娘又不是非他不可了。

“这有何难?”,唐元景一脸轻松,他之所以提这个主意,是早就想到这里面的空子了,可以让盛夏不得不吃这个亏,都没有办法找人主持公道,只能灰溜溜的找他认错。

“当初襄阳胡闹 ,说是要把盛夏给你,也没说是做妻还是做妾,你现在身份不同于以往,盛夏一个丫头给你做妻子就不合适了,日后让盛夏在你身边做个妾室就好,怎么称得上是背信弃义?”

主子给府里面的奴才说亲,又不是皇帝圣旨指婚,白纸黑字、为妻为妾写的清清楚楚,更不会像正常人家结亲三媒、六聘、婚书这些都有。

大多数连随口一说都算不上,主子说府里面的丫头该配人了,再把同样到年纪的小事名册一整理出来,相互之间凑成对就是了,并不会白纸黑字留下婚书这些。

只是凑成一对了,就让他们搬在一起好好过日子 ,也不会特意说究竟是做妻还是做妾。

一个奴才难不成府里面还特意要指个妾室过去?谁能给这个脸,想也知道不可能。

但是现在捧墨身份不一样了,换个说法其实也不算完全是在强词夺理。

两人之间又没有三媒、六聘、婚书这些东西,放在平民百姓身上都算不上是定下亲事了,也只有这些身家性命都不属于自己的奴才,婚事上才会这么草率。

但是对着府里面的奴才,给他一个丫头,自然是让两个人一起过日子。

可是对着那些来府里面的官员,要是他对哪个小丫头有意,主家顺水推舟把这个丫头送过去,就只是送丫头了。

后面是继续做丫头还是做姨娘,都得看这个丫头的运气了。

这种同僚之间赠送丫头事情,其实在官场上也很常见。

盛夏她们这些丫头,平时没有事的话,不让她们去前院,不也是防着这一类的事情?

精心培养出来,又是伺候后院女眷的丫头,要是碰上这种事了,是给也不好,不给也不好。

当然,这个话就说远了。

只说现在捧墨和盛夏的事情,既然捧墨的身份今非昔比了,已经不是奴才,是官员了,又要娶高门贵女为妻了。

对于府里面曾经打算配给他,并没有真正三媒六聘定下亲事的丫头,愿意给一个妾室的身份,也就说不上背信弃义了,反而还要夸一声仁义。

只要燕国公府的这些主子,不站出来指责捧墨不道义,明明当初是把人说给他做妻子,他现在却把人弄来做妾,其他人谁都不好说什么。

现在唐元景的态度又已经表明了,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些。

捧墨听后,心中的顾虑顿时减去大半,再没有什么犹豫了。

毕竟不但可以另娶高门贵女,已经当了好几年妻子看,心里面也有感情的盛夏,同样可以留在他身边。

这种能够坐享其人之福,既能得到青云直上的机会,也能让喜欢的人陪在身边,两全其美的事情,放在谁身上会拒绝?

于是捧墨对着唐元景躬身行了一礼,道:“一切全凭公子做主。”

唐元景点了点头,对此很是满意。

他拍了拍捧墨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既然如此 ,这一次周将军也会回京参加父亲的登基大典,到时候我就把你的意思给周将军说了,把你和周姑娘的亲事定下来。”

捧墨又行了一礼,“多谢公子为我的事情挂心。”

这边唐元景动作十分迅速,都没有用到一个时辰,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另外一边,盛夏还什么都不知道。

她再是觉得唐元景不会善罢甘休,也没有想到唐元景的动作会这么快。

一回去,就想到应该怎么做了,还马上就行动起来。

并且盛夏也没有料到,捧墨也这么经不起诱惑。

总的来说,她还是低估了男人的自尊心,以及对权势地位的看重。

所以还一直都在担心着唐元景究竟会有什么动作,发愁自己又应该怎么应对。

一晚上,想着这些事情,盛夏都没有怎么睡好。

第二天,她像平时那样收拾整理好,又扶着杨氏上了马车,看着唐元景也上了马车。

盛夏就忍不住暗自观察起唐元景的神态来,想看看能不能看出唐元景究竟打算干什么。

只是却也没有看出唐元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看起来和平常并没有什么区别。

其实唐元景有什么动作,也不是她一看就能看出来的。

她的这种暗中观察,也只能是自己安慰自己了,不可能有什么用处。

在回过神以后,盛夏也想明白这一点了,只觉得自己是糊涂了。

便不再暗中观察唐元景的神态,但是心里面却也放不下心。

所以一路上,盛夏是一直都提着心,总是担心要发生什么事。

不过等到一路都走到京城了,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盛夏才总算是放心一些了。

她是什么名牌上的人?不过就是一个丫头!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人。

唐元景就算当时因为被她折了面子,一时间觉得气不过,放了几句狠话,觉得她不可能得偿所愿,一定会后悔。

但是既然说了不会仗着身份逼捧墨,也不至于会说话不算数 ,对着他们这些奴才,都还要私底下动手脚。

只是转而又想到,唐元景私底下不动手脚,却也觉得捧墨会不愿意这门亲事,一副她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样子。

盛夏心里面又忍不住猜忌起来,该不会还有什么她知道的事情吧!

要不然的话,唐元景为什么要说捧墨日后有更好的选择,不会再愿意这门亲事。

一下子,盛夏心里面不由得又开始七上八下起来了,没个安稳的时候。

于是就在盛夏的这种心态下,一行人从安城出发,又走了几天,终于到京城了。

大公子唐元嘉领着人,亲自来城外迎接杨氏。

看到人到了,赶紧就骑着马来到杨氏马车跟前。

然后从马上下来,躬身行礼:“儿子给母亲请安!母亲一路辛苦了。”

杨氏听到长子唐元嘉的声音,倒是也高兴。

终究是十月怀胎的亲儿子,哪里就能够不疼爱了?

“是元嘉来了?快起来,来马车让我好好看看,我们母子也说说话。”

听到这个话,唐元嘉便示意一旁跟着的小厮把马牵走,自己就上马车。

“见过大公子!”,正在马车里面服侍杨氏的清芙、盛夏,赶紧就给唐元嘉请安。

“不用多礼!”,对着两个请安的丫头吩咐了一声以后,唐元嘉就坐到杨氏身边,又叫了一声,“母亲!”

杨氏点点头,就问道:“元嘉,你怎么来城外了?我还以为你跟着你父亲正忙着呢!”

唐元嘉道:“儿子听说母亲要到京城了,特意出城来迎接!”

杨氏便欣慰道:“你这孩子有心了!对了,元景回京参加你父亲的登基大典,刚好和我碰上了,现在也在队伍里面,正在外面骑马,你见到了没有?”

“我刚才骑马过来的时候,看到二弟在队伍里面了。”,唐元嘉笑着回话,“只是急着过来给母亲请安,还没有来得及和二弟说话!”

杨氏也笑了笑,“这有什么,你们是亲兄弟,还愁没有说话的机会,不过元嘉啊!你弟弟年纪比你小,有时候考虑事情可能不够周全,但是肯定没有坏心,你这个做兄长的,还是要多包容几分,这样我和你父亲也才能放心。”

闻言,唐元嘉眼神不由得一暗,不过倒是也没有表现出来。

而是点了点头,“儿子明白,二弟是我亲弟弟,一些小事,我难不成还会与他计较不成?母亲不用担心,您一路辛苦,进城后还需好好歇息。儿子已经在府里面布置妥当,母亲还是快些随我进城,也好早点儿歇着。”

杨氏满意地点点头,她并没有听出唐元嘉特意说小事不与唐元景计较的用意,只以为唐元嘉是答应她的话了。

便夸道:“还是元嘉考虑周全,我们这就进城吧!你也不用待在马车上陪我说话,也下去骑马吧!你们兄弟之间也好好说说话。”

比起自己留长子说话,杨氏还是更加关心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

于是在和唐元嘉说了几句话以后,杨氏便就打发唐元嘉下去和唐元景说话了。

唐元嘉也没有拒绝,以杨氏这个态度,他也不可能说得出什么母子之间的亲近话了,继续留在马车里面也尴尬。

他便从马车上起身,“既然如此,那我就先下去了,也好和二弟说说话,问问军中的情况。”

杨氏就笑道:“你去吧!”

唐元嘉下了马车,队伍也抵达城门了。

进了京城,杨氏坐在马车内,便小心的撩开车窗旁的帘子,看着已经几年没有见到的京城景象,想着刚才唐元嘉表现出来的态度,心情倒是还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