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 第94章 杨氏的安排

丫鬟日常,从粗使到一等那些事儿 第94章 杨氏的安排

作者:凭阑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3:07 来源:小说旗

打发捧墨下去歇着以后,杨氏便也带着丫头回了正院。

一回到屋子里面,珍珠就上前把杨氏身上的披风取下来了。

然后又去找了一套家常穿的衣服,要给杨氏换上 。

盛夏见状,知道换衣服的事情她插不上手,但是也不可能就在这里干站着,那样显得也太没有眼色了。

就开口说道:“夫人,你还没有用晚膳 ,奴婢让她们把晚膳端上来,夫人还是要吃清淡一些的?”

“还是清淡一些吧!”,杨氏先肯定了这个话,却又说道:“都这个时辰了,我也用不了多少东西,你让厨房也别准备太多,有什么清淡又能赶紧送上来的东西,让他们随便送两样来就行了。”

想到这一摊子事情 ,杨氏实在也没有什么口腹之欲,只想着随便吃点儿就行了。

“奴婢知道了!”,盛夏答应了,就出了正屋,把杨氏的意思给小丫头说了,吩咐小丫头去厨房,让厨房把晚膳备好拿上来,才又进了屋子。

杨氏已经换好家常穿的衣服了,现在正在珍珠的服侍下喝茶。

看到盛夏进来了,她就又吩咐道:“盛夏,你去把翡翠、玛瑙、清芷、清兰、清芙都叫过来,我有事要吩咐。赵妈妈年纪大了,就别惊扰她起来了。”

杨氏心里面的烦心事虽然多,但是也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比起担心日后两个儿子之间会不会反目成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收拾东西回京城。

丈夫、儿子都在京城,她一个人在晋中,再发愁也没有什么用处。

况且那些担忧,还只是最坏的情况,两个儿子之间未必会走到那一步。

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又有她在一旁看着,难不成还能真走到兄弟反目那一步?

作为母亲,哪怕已经察觉到未来兄弟反目的苗头了,但是杨氏还是会往好处去想,不觉得一定会走到那一步。

而且往更坏处去想,现在燕国公只是打算称帝,其他几路叛军也在称王称帝,显然有逐鹿天下的想法,并没有俯首称臣,最后问鼎天下的是谁都不好说。

杨氏虽然盼着是自家问鼎天下,却也知道这个事情不好说。

她现在就发愁两个儿子之间的兄弟之争,虽然是关心则乱,但是也有几分杞人忧天的意思。

如果最后问鼎天下的不是自家,一家老小都得搭上性命,现在发愁这些可不是杞人忧天!

不管是次子功高盖主,长子容不下 他,还是次子自觉功高,不甘心低长子一头,都得是自家问鼎天下以后,才需要发愁的事情。

于是回过神来,杨氏也暂且把心中对两个儿子会兄弟反目的担忧放下了,开始想着回京这些事情要怎么安排了。

杨氏要回京,也不是人走了就行了。

燕国公既然要称帝了,造势的事情也很重要,要给人在心里面留下一个好印象,总不能让人觉得他不好。

至少要做到让人一提起来,就觉得燕国公这人身上总有不一般的地方,确实是天生就应该做天子的人。

他起兵称帝这个事情,并不算是造反,而是天命所归 。

晋中这个地方,是燕国公发展壮大起兵的地方,也称得上是龙兴之地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

不可能燕国公带兵走了,就不在晋中做安排,抛下这个地方不管。

而且就算外面燕国公有安排,在府里面杨氏也得有一些安排才行 ,不能直接就走了。

不说别的,既然杨氏是因为燕国公在长安要称帝,要去长安受封中宫,就得风风光光出行,摆出架势才行。

毕竟现在好几路人马都称王称帝了,要是杨氏出门显得太过于低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逃命,其他人对于这个朝廷也不会有多少信心了。

还有杨氏走了,府邸里面那一大群奴才肯定不能全部都带走,要怎么安排也是一个事。

这还不同于当初杨氏出京来晋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尽管也知道带不了那么多人,但是都知道杨氏迟早会回来,府里面又还有其他主子,不能带着的奴才留下来也就是了,大不了分到其他地方服侍,并不难安排。

现在杨氏从晋中回到京城,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不可能再回来了。

府里面也不会留其他主子,就算要留人看房子,留几个奴才也就行了,大多数奴才也得打发了。

现在对于燕国公府来说也算是关键时刻,打发奴才也不能随便打发了,怎么也得安排妥当才行,不能把人留下就不管了。

至少要让人说起这个事的时候,都觉得是燕国公府宽厚,爱护百姓,而不是鱼肉乡里、不把百姓当人看。

想着日后,杨氏也不想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

另外还有襄阳公主要怎么安排,在晋中这边认识的官眷这些,要不要打发人去说一声,这些都是事情。

所以回京之前,杨氏需要安排的事情还真不少。

但是她进京的时间也急 ,尽管说燕国公称帝还要三个月以后,不过肯定是越早赶到京城越好,京城也不是就没事了。

这种时候,像平时那样身边就留两三个丫头使唤肯定不够了。

因此杨氏第一个吩咐,就是要把身边的一等、二等丫头都叫过来,好安排其他事情。

盛夏领了吩咐,就赶紧去把翡翠、玛瑙,还有几个清字辈的二等丫头都叫过来了。

她们几个也得到燕国公在长安要称帝的事情,并且知道杨氏出去询问情况了,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谁会心大的已经在休息了,而是都等着消息。

所以盛夏出门后,很快就把杨氏的意思给几个人说了,大家便赶紧都往正屋而来。

等到几人到了正屋的时候,晚膳已经端上来了,杨氏正在用膳。

于是便也没有急着说话 ,大家先服侍杨氏用了晚膳,才听杨氏吩咐起来。

“你们想必也得到消息了,国公爷在长安称帝了,现在派人来接我们回京,时间太紧了,你们这几天也就多忙一下!等过了这段时间,我再好好赏你们。”

“不敢担夫人这个话!”,听到杨氏这样说,一等的丫头珍珠赶紧就说道:“平时本来就是夫人待我们好,不忍心安排太多的事情给我们,才让我们的日子清闲,现在有事要忙碌一些,也是我们的本分,哪里好要夫人的赏!”

另外一个一等丫头翡翠也跟着接了一句,“珍珠姐姐说的对,夫人有什么吩咐,直接吩咐就是了。”

闻言,屋子里面几个二等丫头也赶紧跟着附和起来 。

杨氏点了点头,心里面倒是对几个丫头的反应很满意。

尽管平时对下面的小丫头都很宽仁,身边的丫头各种待遇,一向都是府里面最好的。

不过她本人尊卑有别的观念还是很深,因此在她看来她可以对奴才宽仁,奴才却不能蹬鼻子上脸,仗着她的宽仁,就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所以杨氏可以觉得身边的丫头最近几天肯定会很忙,等后面忙过了,要给些赏赐才行,却不会乐意见到这些丫头觉得这个事情理所应当,不知道感恩 。

现在看到几个丫头的反应,还算知道奴才的本分,于是她也没有多说什么了,直接就开口道:

“既然这样,珍珠、翡翠你们就去公主那里 ,看着公主那边的人收拾东西,你们仔细一些,看好公主那边的人,不该带的东西,别让她们动!”

襄阳公主原本是一直被软禁在府里面,但是现在杨氏都要启程回京了,就不好继续把襄阳公主软禁在这里了。

一来哪怕成了前朝公主,但是襄阳公主也不能说就没有分量了 ,反而还可以用来表现出新朝的仁义。

毕竟只是公主,而不是皇子,留下来也不用担心会死灰复燃,如果表现出善待的话,还能得个好名声。

原本软禁襄阳公主,也只是因为那个时候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担心襄阳公主会走露消息,或者是闹出些其他事情来。

现在不用担心走漏消息了,襄阳公主反而要多出现在人前了,才能更好的表明新朝的仁义。

连前朝公主都能善待,让那些前朝旧臣,能够放心投靠过来,不用在心里面担心会被清算。

二来就是哪怕襄阳公主确实有其他想法,不会安安分分的接受现实,把人留在晋中,肯定没有放在眼皮子底下来得放心。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杨氏也得把襄阳公主带到身边才行。

只是终究不够放心,毕竟襄阳公主这个前朝公主究竟是什么想法不好说。

而且襄阳公主身边的那些奴才,还有很多原本就是前朝天子特意安排进来,监视燕国公的人。

因此哪怕襄阳公主一直被软禁着,根本得不到外面的消息,现在也只是收拾一些日常用的东西回京。

杨氏也还是不够放心,便把身边最信任的两个大丫头派过去了,让她们在一旁看着,省得襄阳公主借此机会搞事。

把珍珠、翡翠安排去盯着襄阳公主那里了,杨氏看着眼前的几个二等丫头,就又吩咐道:“玛瑙、清芷、清兰、清芙,你们几个就留在我身边,帮着我收拾整理回京要带的东西。”

“虽然在晋中也没多少年,但是这一年年的添置东西,东西还真不少,哪些该带、哪些不该带,一时半会儿还真理不清,你们就辛苦几天,把这些东西都收拾整理好。”

然后又看向盛夏,“盛夏,你才来晋中不久,对于我身边的事情都还不算熟悉,这个事情就不用你了!你去整理一下,问清楚府里面这些丫头是想去还是想留。”

“晋中和京城相隔甚远,咱们这一回京,也就不会再回来了!除了你们几个是从京城带来的,其他的丫头都是在晋中这边买的。”

“如果跟着走了,说不定一辈子都见不父母亲人了,京里面也不是没人服侍,把她们都带回去,让人骨肉分离,反而是损阴坏德,显得太小气,十分不美。”

“只是直接把人放出去也不好 ,能卖儿卖女的人家总有不足的地方,也不知道她们的家人是好是歹,如果是家中太过于贫困还好,我们赏几两银子也就罢了!”

“要是不疼爱孩子的那等人家,把人放出去了,说不定转头就又让人卖了,反倒是害了她们, 你就去问问她们的意思,看看她们自己愿不愿意回去。”

“要是想留下的,你就先把名册记下来!我先看看有多少人要留下来,再看怎么安排她们。你让她们放心,虽然不能把他们都带回京城,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都会把她们安排妥当,不会让她们没有着落 。”

“如果想要回家的,你就让前面的小厮去通知她们家中父母亲人亲自来把人领回去,再给她们一人二十两银子做盘缠,也算是全了一场主仆情谊。”

听到这个话,盛夏就笑着说道:“夫人仁善!奴婢知道了,回头就去问府里面的丫头是要回家去还是要留下。”

盛夏的这个话,倒是发自内心,并不是故意说好话哄杨氏开心。

杨氏对于这些丫头的安排,确实考虑的很周全。

先向本人问是要回家还是要留下,也就大概能判断出家人是好是坏,能不能靠得住了。

愿意回家的,和家里人肯定还是很有感情,能有这样的感情,家里人自然是大部分靠得住。

当初把人卖了,十有**也是日子过得太难了。

现在给二十两银子放回去,有银子把日子过下去,又在父母亲人身边,怎么算都是一件好事情。

有不愿意回家的,也会给个妥善安排。

虽然说也算不上十全十美,毕竟有些小丫头年纪还小,自己并不知道什么,直接就询问她们回家还是留下,不一定能给出合适的选择。

可是对于大部分丫头来说,能够自己决定回去还是留下,不管怎样都有一个妥善安置,肯定算是不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