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药结同心 > 第六十三章 生计

药结同心 第六十三章 生计

作者:希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2:23: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苦读书 ) 在饭桌上,三人商讨着。

“不收。”宋三娘子沉吟一刻,说道。

“那万一真是要妹妹鉴药呢?”周良玉举着筷子想了想说道,“妹妹不收钱,人家怎么好意思来?”

“那就这样。”刘梅宝一拍桌子说道,“看药价格吧,价格低的就不收了,想来一般百姓用的都是普通的常用药,不会很贵的,这样几次后大家也就不会再来了。”

宋三娘子和周良玉都点点头,这件事算是定下来了,一家人又接着吃饭,其间周良玉说些外边听到的消息趣闻,说来说去多是哪里遭灾了,粮食价格又要涨了,这消息可算不上趣闻,总之所有的信息都透露出这世道不太平,刘梅宝不由咬着筷子,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她到底处的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宋三娘子用筷子敲了下桌面,提醒刘梅宝注意仪态。

刘梅宝放下筷子,暂时丢掉这个念头,不管如今是什么世道,她都在这里了,只有想办法让自己过的好一点了,扒了两口饭,又想到什么。

“哥哥总这样打柴也不行啊。”她眼睛亮晶晶的说道,“咱们买些田地来种吧。”

宋三娘子和周良玉看着她。

“对呀。”刘梅宝越想越觉得可行,不是说古代的地主老财有了钱都是置房子买地。

“现在一亩地多少钱?”她问道。

周良玉迟疑一刻答道:“上好的良田一亩要一两银子…”

听他一口答上来,可见也是打听过的。

周家祖上就是靠着买田置业渐渐兴旺发达起来的,却在这一辈毁了基业,换做谁也想重整家业。

综合现在的物价对比。这也不算太贵,而且手头有银也能多少买点,刘梅宝很高兴。

“舅妈,咱们买吧?”她看向宋三娘子说道,挣来的二十两银子,她都交给宋三娘子了。

宋三娘子迟疑一刻,还是摇了摇头。

“这钱留着还有别的用。”她说道。

“钱还可以再挣啊..”刘梅宝试图说服她。

“等再挣了再说吧。”宋三娘子却不为所动,一口回绝。

“不买也好,如今田税很高,咱们没有功名又不是官员。没有赋税减免,买得起田不一定交得起税,”周良玉忙说道,宽慰刘梅宝。

还有这一说,刘梅宝哦了声。仔细问了几句,不由被田税吓得吐了吐舌头。

怪不得古代农民起义都是打着田地啊不纳税的旗号一呼百应。

“那就等挣再多钱的时候再去买。”她点点头,痛快的说道。

对于古代的生活环境社会规则她毕竟不了解。她可不认为自己依靠现代知识,就能在这里呼风唤雨一帆风顺无所不能,既然他们都说不买,总有不买的道理。

如今这二十两银子可是她们的最大家底。的确不能都扔出去花了。

宋三娘子看着她忽的一笑,这还是刘梅宝第一次看她笑。忍不住一脸惊讶。

“舅妈笑什么?是笑我夸口吗?”她亦笑嘻嘻的问道。

“你到底是有主意呢还是风一阵雨一阵?”宋三娘子收了笑,慢慢吃了口饭说道,“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怎么也不争一争了?”

这还是暗暗指当初青丫的事,刘梅宝抿嘴一笑,没有说话,饭桌上的气氛微微有些沉闷。

“快吃吧,都要凉了。”周良玉忙打圆场招呼道,此事便揭过不再提。

接下来果然如她们所料,接二连三有街坊百姓上门来请鉴药,大多数说是从宋郎中药铺拿的药。个别的是从游方大夫手里拿的,刘梅宝一一帮他们看了,但均好言拒绝收钱。来人听说不收钱都少不得闹一番,但刘梅宝却只是称这是鉴药的规矩。半点不动口,大家无奈只得悻悻离去,就这样过了几日,便也没人再上门了。

“这几日宋大夫的药铺不好过吧?”刘梅宝笑道,一面给宋郎中倒上茶。

因天气寒冷,宋三娘子熬夜身虚,染了风寒,所以请了宋郎中来诊治,便说起这段的事。

“可不是。”宋郎中摇头带着几分无奈笑道,“刘姑娘你这一手可是提醒了大家,大家原本不知道药竟然也有假的…”

县城很小,再加上花园子的老鸨刻意宣传,刘梅宝鉴假药的事很快流传开了。

这一段宋郎中的药铺凡是来抓药的都会不经意的问一句,你这是药是真的吧,让他们哭笑不得。

刘梅宝笑了,对宋郎中连连抱歉。

“不敢不敢,刘姑娘这是为医者病者造福,哪里敢称歉。”宋郎中忙摆手道,说罢又整容道,“姑娘该鉴别就鉴别,别顾忌老夫。”

刘梅宝便笑着将她们一家对这些上门鉴药人的猜测说了。

宋郎中听了微微有些惊讶,沉吟一刻。

“怎么?我猜的不对了?”刘梅宝看出他疑惑,忙问道。

“也未尝不是..”宋郎中又笑了,捻着胡须,“只是也不至于这么多人都如此吧…别人也就罢了,那个曹大….”

那个曹大为人无赖又是吝啬,怎么突然也转性了,还这么大方…..

或许人心本善吧,宋郎中暗自想道。

这一点刘梅宝也知道,不可能那些鉴药的人都是这般心思,便笑着点头。

“那也没事,大家拿来的也不是什么贵重药,本身就不值钱,再说,有宋郎中掌眼,也不会是假的,大家也就是暂时不心安,过了这一段就好了。”她说道。

“刘大人忠烈。”宋郎中轻轻叹了口气,又看了看宋三娘子的屋子,“周老爷高义,吾等小民记在心里,也只有记在心里了,旁的也帮不上什么…”

这二人都是朝廷定罪的,宋郎中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刘梅宝忙摆手示意他噤声。

宋郎中也知道失言了,忙岔开话题说了几句便告辞了,周良玉亲自送他,也顺便抓药回来。

关好门,刘梅宝进屋子,宋三娘子闭着眼躺着,似乎是睡着了。

她的面色苍白,眼底深深的青,刘梅宝不由叹了口气,这都是长时间熬夜辛劳,又吃的没有油腥,营养跟不上的缘故,她也曾提议至少每个几天买些肉吃,但因为越来越高的离谱的肉价,而被宋三娘子拒绝了。

还是没有钱的缘故,要是手里钱盈余了,吃顿肉又算什么,想必以前她们顿顿都离不了好菜好肉的。

刘梅宝叹了口气,王六七一去没了音讯,如果不是那二十两银子真切的摆在这里,她都要以为这件事从来没发生过呢。

二十两银子暂时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压力,但接下来了呢?不能细水长流的话,这日子还是没保证啊。

刘梅宝恨不得自己干脆摇着铃铛四处上药行吆喝推销自己去,当然,也只能想想而已。

将热热的鸡汤倒入碗内,刘梅宝将发烫的手指忙忙的捏了捏耳朵,晾了一会,觉得温度可以了,端起来推开宋三娘子的屋门。

织布声便是一停。

“谁让你花钱买这个的。”宋三娘子停下织布,看着刘梅宝端进来的汤碗,沉脸说道。

刘梅宝和周良玉再三要求她晚上不要成宿不睡的织布。

“说是多织布挣钱,这一生病前前后后花去了几百文,算下来还赔了好几块布钱呢。”刘梅宝扳着手指给她算了一笔账。

宋三娘子这才不熬夜织布了,只是白天多赶些活,病好了,药也停了,却见刘梅宝端进来一碗鸡汤。

“还有人参!”宋三娘子嗅了嗅,见内里浮着的几根细枝,她毕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当初也是人参鸡汤顿顿的补着,这味道外形自然熟悉,顿时更急了,起身就要去摸自己藏好的银子。

“不是人参,只是党参而已,哥哥从山上挖来的,没舍得卖了,虽然比不上人参补养,但也聊胜无有。”刘梅宝笑道。

宋三娘子这才松了口气。

“那也该卖了,我都好了,用鸡汤吃吃就足够了。”她说道,一面端起碗慢慢的喝。

党参其实卖了,只不过卖的钱换了几根参须,宋三娘子闻得出人参的味道,但不一定分辨出党参和人参,刘梅宝见骗过她,面上浮现几分得意的笑。

吃过鸡汤,宋三娘子便又开始织布。

刘梅宝曾经好奇的研究过这织布,看起来很好玩,实则很累人,一天坐下来肯定腰酸背痛腿抽筋。

“还是要多休息,这织布也怪累的。”她说道,看着宋三娘子依旧带着孱弱之气的脸。

宋三娘子看了她一眼。

“累?做什么不累啊,活着就是累…”她说道,手下的梭子飞快的来回穿梭。

按照以前还有接下啦一句死了倒是省心,但现在这句话在嗓子里打个转,又咽了回去,她只低头垂下视线织布。

鉴药的乡亲们也都不来了,日子又恢复平静了,并没有意料中的大笔生意上门,刘梅宝有些失望。

也许那个王六七根本就没把这件事宣扬,解县是个小地方没有药行,河中府应该不会就王六七一家药行吧,虽然没去过府城,但府城肯定比县城要繁华,多多少少也该有人来试探问问啊,再说有了王六七买到假药的事,其他的药行多少得警醒点。

要是自己能随便出门就好了,刘梅宝叹了口气,为自己的女子身份感觉很不方便。(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苦读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