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重生七零:甜妻的田园军婚 > 第297章 家庭戏曲唱腔学习

梁梅把这个想法告诉许浪和孩子们的时候,大家的眼中都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许浪放下手中正在修补的农具,微笑着说:“戏曲好啊,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咱得好好学学。”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围了过来,大儿子拍着手说:“妈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像戏台上的演员一样唱戏啦?”小女儿也拉着梁梅的衣角,眼睛亮晶晶地问:“妈妈,戏曲是不是有很漂亮的衣服和头饰呀?”梁梅看着家人的热情笑着点头。

说干就干,梁梅首先开始收集戏曲资料。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资料十分稀缺,但她没有放弃。她从村里的老戏迷那里借来了几本已经破旧不堪的戏曲剧本,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内容依然珍贵。她还向村里的老艺人请教,老艺人回忆着自己年轻时听过的戏曲,向梁梅讲述着不同戏曲流派的特点、经典剧目以及一些基本的唱腔知识。

许浪则负责为学习戏曲创造条件。他在院子里腾出了一块空地,作为大家练习的场地。他还找来一些旧木板和钉子,制作了几个简易的道具,比如用来当作刀剑的木板,模仿戏曲中的兵器。虽然这些道具很简陋,但孩子们看到后却爱不释手,拿着它们在院子里比划起来,仿佛已经置身于戏曲的世界。

孩子们也积极地参与到准备工作中。大儿子把自己的本子拿出来,准备记录学习到的戏曲知识。小女儿则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些旧衣服和布条,想要试着制作戏曲服装。

一切准备就绪后,家庭戏曲唱腔学习正式开始。梁梅先向家人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戏曲种类,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她拿着戏曲剧本,指着上面的字说:“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它的唱腔华丽大气,讲究字正腔圆。越剧呢,就比较柔美婉转,就像江南的水一样细腻。黄梅戏黄梅戏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唱腔通俗易懂。”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梁梅决定先从黄梅戏的经典剧目《天仙配》入手。她打开剧本,念起了其中的台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孩子们听得入迷,不自觉地跟着念了起来。

“这一句啊,是七仙女下凡后看到人间美景时唱的,我们要唱出那种欢快、自由的感觉。”梁梅解释道。

接着,她开始教大家唱腔。她先示范了发声的方法,告诉大家要运用丹田之气,不能只用嗓子喊。“你们看,就像这样,深吸一口气,感觉气息沉到肚子里,然后慢慢地吐出来,发声的时候要感觉到肚子在用力。”梁梅一边说着,一边示范。

大儿子认真地学着母亲的样子,深吸一口气,尝试发声。一开始,他的声音有些生硬,但经过几次练习后,逐渐找到了一些感觉。小女儿年纪小,掌握起来有些困难,她总是找不到用丹田发声的诀窍。梁梅耐心地走到她身边,把手放在她的肚子上,说:“宝贝,你感觉一下,当你呼吸的时候,这里是怎么动的。现在再试着发声。”在梁梅的指导下,小女儿也慢慢有了进步。

许浪在一旁也认真地练习着。他军人出身,原本硬朗的嗓音在努力调整下,也开始有了一些戏曲的韵味。他笑着对梁梅说:“这戏曲还真不容易,不过还挺有意思。”

在学习了基本的发声方法后,一家人开始练习《天仙配天仙配腔。他们一句一句地学,地学绿水青山带笑颜”到“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反复地唱,不断地调整音调、节奏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不少问题。大儿子在唱“你耕田来我织布”这一句时,总是唱不出那种夫妻之间甜蜜温馨的感觉。梁梅告诉他:“你要想象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那种甜蜜要从你的声音里表现出来。”大儿子闭上眼睛,努力地想象着,再次开口时,情感明显更加饱满。

小女儿在唱高音部分时有些吃力。梁梅说:“唱高音的时候,气息要更稳,你可以试着把气息再往下沉一点,然后用气息把声音顶上去。”小女儿按照母亲的方法练习,虽然高音还是有些不稳定,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许浪则在处理一些拖腔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拖腔是戏曲中很重要的部分,需要把一个音拖长并且保持音准和韵味。他发现自己拖腔的时候总是会跑调或者失去韵味。梁梅建议他多听一些戏曲唱片,感受一下专业演员是怎么做的。许浪每天晚上都会拿着村里唯一的一台旧收音机,听着里面播放的戏曲,仔细地琢磨拖腔的技巧。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家人对《天仙配》的唱腔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他们开始试着把唱腔和表演结合起来。梁梅拿出之前制作的简易道具,分配角色。大儿子扮演董永,小女儿扮演七仙女,她和许浪则在一旁指导。

大儿子拿着“锄头”,模仿着耕田的动作,一边唱着“你耕田来我织布”,努力地让自己的动作和唱腔协调起来。小女儿则挥动着“水袖”(用布条做的简易替代品),轻盈地走着台步,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唱着“夫妻双双把家还”。

在表演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挑战。大儿子的台步走得有些生硬,不像戏曲演员那样轻盈优美。梁梅告诉他:“台步要小而稳,脚步要轻盈,就像你在云朵上走一样。你可以先慢慢地走,找到那种感觉再加快速度。”大儿子按照母亲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逐渐找到了台步的技巧。

小女儿在表演中表情不够丰富。梁梅对她说:“你是七仙女,你看到人间这么美好的景色,还有你心爱的董永,你的表情要更加生动,要有惊喜、快乐的感觉。”小女儿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努力地让自己的眼神和笑容更有感染力。

随着对《天仙配》表演的深入练习,一家人的戏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表演吸引了邻居们的注意,邻居们常常在路过院子时驻足观看,还不时地鼓掌叫好。

“你们这一家子真是厉害啊!这戏曲唱得有模有样的。”一位大妈笑着称赞道。

“是啊,这动作、表情都太像那么回事了。”一位大叔也竖起了大拇指。

受到邻居们的鼓励,梁梅一家学习戏曲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决定学习更多的戏曲剧目和唱腔。

大儿子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被京剧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所吸引。他选择了京剧《京剧英穆桂英挂帅片段进行学习。京剧的唱腔比黄梅戏更加复杂,有西皮、二黄等不同的腔调。大儿子在学习西皮流水“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这一段时,花费了不少功夫。他要先掌握西皮流水的节奏特点,快速而有韵律。

“这西皮流水就像打仗时的战鼓一样,要节奏紧凑,声音要响亮、清脆。”梁梅向大儿子解释道。

大儿子每天都早起练习,他在院子里大声地唱着,努力地把每个字都唱得清晰有力。在练习过程中,他还学习京剧的手势和眼神。京剧的手势非常丰富,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含义。大儿子从最简单的兰花指开始学起,逐渐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手势,如持剑指、握拳等。眼神方面,他要表现出穆桂英穆桂英和果敢,通过眼神传达出角色的情感。

小女儿则对越剧产生了喜爱之情,她选择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片段。越剧的柔美正适合小女儿的气质。她在学习“我家有个小九妹”这一段时,着重体会越剧唱越剧婉转细腻。

“越剧的唱腔就像涓涓细流,你要唱出那种温柔、羞涩的感觉。”梁梅对小女儿说。

小女儿认真地练习,她注意到越剧的发音和黄梅戏、京剧有些不同,有更多的方言特色。她努力地模仿越剧演员的发音,让自己的唱腔更地道。在表演方面,她学习越剧的台步,那种轻盈的小碎步,就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她还自己制作了一把扇子,模仿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书院中读书时的场景,用扇子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动作。

许浪和梁梅也没有闲着。许浪继续钻研京剧,他选择了《空城计》中的片段,学习诸葛亮的唱腔和表演。他要表现出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和智谋超群。梁梅则对越剧和黄梅戏都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她把不同剧种的特点融合起来,尝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随着一家人戏曲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决定在村里举办一场小型的戏曲表演。为了这次表演,他们精心准备。梁梅用家里的旧布料制作了更加精美的戏曲服装,虽然比不上专业的,但也颇具特色。许浪制作了一些更逼真的道具,如木质的长枪、扇子等。

表演的日子到了,村里的广场上挤满了人。大家都听说了梁梅一家要表演戏曲,都想来看看。当一家人穿着戏曲服装、化着简单的妆出现在舞台上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儿子表演的京剧《穆桂英挂帅》片段气势十足。他的唱腔洪亮有力,手势和眼神都恰到好处,把穆桂英的英姿飒爽表现得淋漓尽致。台下的观众们都被他的表演所震撼,尤其是村里的孩子们,他们眼中闪烁着敬佩和羡慕的光芒,有的孩子甚至跟着节奏小声地哼唱起来。

小女儿的越剧《梁山伯梁山伯与祝英台则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观众们的心间。她的唱腔婉转悠扬,台步轻盈优美,手中的扇子如同有了生命一般,随着她的动作翩翩起舞。观众们都沉浸在梁山伯与祝英台那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中,仿佛看到了那对化蝶的恋人在花丛中嬉戏。

许浪表演的《空城计》展现出了他对京剧的深刻理解。他把诸葛亮的淡定从容通过唱腔和表演完美地呈现出来,让观众们不禁为他的演技所折服。

梁梅的表演融合了越剧和黄梅戏的特色,她自编自演的一段故事,讲述了一个乡村女子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的唱腔优美动听,表演自然流畅,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