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脑残女帝,这盛世跟你有什么关系 > 第158章 民乃立国之本,朕怎么忍心看着百姓受难呢

齐国。

临淄城,西郊。

此时此刻,

有超过两百万名民夫,

顶着炎炎烈日,

为叶璃修建宫殿。

然而,

这还不是全部,

除此之外,

还有超过一百五十万名民夫,要负责从西边的山林中,砍伐、搬运木材。

临淄城经过去年两次竖壁清野之后,

现如今,

方圆数十里内,

别说当做建材的参天大树了,

就是树苗,

都不见一个。

去年的时候,就全部被砍伐完了。

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

叶璃询问道:“根据目前的速度,预计多长时间才能完工?”

身边,

工部尚书思索片刻后,

回答道:“若是想完全完工,最起码也要五年以上。”

很明显,

这个答案,

叶璃不是很满意。

开什么玩笑,

就现在那个天天漏雨的皇宫,

叶璃是一天都住不下去了。

就在昨天,

甚至在寝宫里,

还出现了老鼠。

这让叶璃怎么能忍?

一听自己还要等五年,

叶璃不悦道:“太久了。”

虽然知道皇帝不满意,但工部尚书可是知道,这已经是全力建造的速度了。

整整调集了超过四百万名民夫。

其中,

有负责砍伐树木的,

负责运送树木的,

负责打造铁轮和更换铁轮的。

从西边的山林到临淄,往来运送木材的人,连绵百里。

而且,

这还不算建筑工地上,

那二百多万的民夫。

最后,

就是粮食上的巨大损耗。

若不是叶璃去年,

将蔡坤等人,

尽数抄家,

收上来无数的金银和粮草。

要不然,

齐国目前的国库,

还真顶不住这种消耗。

毕竟,

齐国现阶段,

还在对外用兵。

可以说,

已经将民力压榨到了极限了。

民夫的人数上,不可能在增加。

“陛下,现阶段已经是全力建造了,而且微臣所说的五年,其实也非常勉强,这个时间很有可能还要延长一些。”

工部尚书神色为难的回答道。

“哼!”

叶璃冷冷瞥了对方一眼,

脸色略微有些阴沉。

不满的冷哼一声,继续开口道:“朕也知道,如此规模的工程,会消耗很多人力物力。”

“工期上,朕也不好过多催促。”

“既然如此......那么可以先修建一部分,供朕居住,剩余部分在慢慢建造就好了。”

听到叶璃不会催促,

工部尚书脸色意思,急忙道谢:“谢陛下。”

叶璃又看了眼,

热火朝天的工程现场,

正想转身走人,

这时,

脚下的地面,

忽然传来微微颤动。

不远处,

有接近两千人,

用绳子说拽着一根参天巨木,

正费力的往工地运气。

巨木下方,

乃是用铁铸造的轮子,

旁边,

还有数百人,

拉着装有铁轮的车,

跟随在侧。

以前,

叶璃也仅仅是在书上,

看到过,

大兴土木之下,

所要动用的人力。

而现在,

亲眼目睹这等场面的叶璃,这才知道书上没有半点虚假。

要知道,

这还仅仅是用作柱子的一根树木。

就已经要动用如此之多的人力。

若是想要修建整个西苑。

指不定要消耗多少。

此时此刻,

叶璃心中有些五味杂陈,

甚至有些后悔和自责,

自己不该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从而让这么多百姓受苦。

可是,

转念一想,

各国的宫殿,

不都是这么建造出来的么。

而且,

大齐律法就已经规定了,

成年男子,

每隔三年就要服徭役。

而且,

叶璃为了保证这些民夫的待遇,不至于过度劳累。

特地对工部下令,

要求必须确保民夫有休息时间。

而且每个月,

还要给一笔工钱。

虽然数量不会太多,

但相较于以前的徭役,待遇已经非常好了。

伫立在原地,

叶璃眺望了许久,

这才返回皇宫。

谁曾想,

回到寝宫还没坐下,

就有人通报,

丞相秦会之求见。

......

“微臣秦会之,拜见陛下。”

面对叶璃,

秦会之的态度,那叫一个恭敬。

叶璃淡淡道:“不知道秦丞相,有什么事情么?”

秦会之幽幽叹一口气,

脸色微沉,

语气充满悲痛,

“陛下,饶安、浮洋地区,连续半月天降大雨,黄河决堤已经有超过三百万人被波及。”

“良田、房屋被淹没,无数百姓无家可归,据传已经出现人相食的局面了。”

闻言,

叶璃脸色大惊,

“什么时候的事情?”

秦会之将一封奏折递了上来:“陛下,这是刚刚收到,来自饶安太守的奏折。”

叶璃紧咬牙关,

声音中,

充满愤恨:“可恶啊!”

“为何黄河又决堤了,每年朝廷都拨款维护堤坝,当地官员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莫非都把这笔钱贪墨了不成?”

秦会之脸色沉重道,

“陛下。”

“连续一个月降下大雨,水位上涨,就算平日里正常维护堤坝,也不见能就能挡住河水。”

“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及时派遣人员,前往受灾地区赈灾。”

听到‘赈灾’这两个字,

叶璃猛地激灵一下,

下意识的,

就想起去年,

蔡坤跟自己提水灾的事情了。

叶璃闭上眼,

感觉有些头疼的她,揉了揉脑袋。

怎么好好地,

又出现这种烦心事。

至于说赈灾......

带着怀疑的目光,瞥了一眼秦会之后,叶璃询问道:“距离灾区,最近的粮仓在哪里?”

秦会之指了指地图上的一点,回答道,

“距离最近的粮仓,应该位于高宛城。”

叶璃想也不想就说道:“好,那就由你负责,即刻派人从高宛运送粮草前往灾区,务必要保证百姓不会饿死一人。”

秦会之听闻,

露出为难之色。

“陛下。”

“微臣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叶璃神色一凝,

“说。”

秦会之答道:“陛下,饶安、浮洋地区位于齐国最北端,若是平日里运送粮草,直接走水路用船只运送即可。”

“可现在,黄河决堤、洪水泛滥,船只恐怕未必能直接抵达,关键是从高宛运送的话,只能靠靠陆运。”

“如此一来,大量的粮草,将消耗在运送的途中。”

“微臣曾在家中计算过,从高宛运送粮草过去,仅仅是运送一名灾民的口粮,就要消耗6人的口粮。”

“也就是说,若是减去运送来回的消耗,只有七分之一的粮草可以运到灾区,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目前被旱灾波及的百姓,人数超过三百余百万,这样的人数,恐怕掏空高宛粮仓,最多也只能维持三个月。”

对于陆运的成本,

很显然,

叶璃心里也清楚。

自古以来,

大军出征,

也都是尽可能的走水路。

毕竟走水路运送粮草,可以依靠船只,比陆运方便了不知道多少倍。

听过秦会之这么一说,

叶璃也知道,

光靠一座粮仓,

根本不足以赈灾。

而且走陆运,更是得不偿失。

犹豫一番后,

叶璃直接开口道:“临淄城的粮库,应该够了吧,就从临淄城运过去吧。”

听到这话,

秦会之顿时露出一副苦瓜脸,

“陛下,不可啊。”

叶璃不悦:“为何?”

“临淄城的粮库,如今还要供应建造西苑的数百万名民夫。”

“而且每天还要从各地,不断的往临淄城运送粮草,才能勉强支撑。”

“先不说从临淄运送粮草的损耗,就单单是人手,也没有多余的了啊。”

一听到涉及西苑的建造,

叶璃瞬间打消了这个想法。

但是,

一想到,

有数百万子民,

却因为水灾流离失所,

叶璃神色悲痛道:“民乃立国之本,朕又怎么忍心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呢?”

想了想,

叶璃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便号召灾民,向南逃荒,同时开放临淄城的粮仓,让灾民来临淄吃救济粮。”

“至于朕,则会戒斋三日,祈求苍天怜悯百姓,不败再降下灾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