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日,奉天兵工厂武器设计师 > 第265章 式高射机枪

抗日,奉天兵工厂武器设计师 第265章 式高射机枪

作者:啊,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4:03:55 来源:小说旗

这天李秦武又猫在绘图室里,考虑要抄那挺12.7mm重机枪。

淞沪那场城市战中,辽造马克沁暴露出很多问题,体积过大,太重,射速慢,尤其是这玩意上89式坦克,简直是灾难。

和鬼子坦克对拼时,拿这玩意断履带抓俘虏倒是还不错,可坦克内空间寸土寸金,一下塞入这么大一根机枪,坦克里面挤的一批。

而且12.7mm的子弹太大,车内只能带四五百发子弹,这火力持续性短的不能再短,实在太要命。

替换选项的话,李秦武直接从我国自主研发的重机枪中找模板,12.7mm重机枪这块领域,我国一直是全世界领先水平,主要优势是轻量化这块,做的相当牛逼。

12.7mm这个口径的重机枪体量大,别的国家都需要机械化平台运输,但我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把轻量化做到了极致。

像最新款的qJZ171重机枪,战斗全重仅有18.5kg,枪架和枪身分离后两个士兵就能扛着机动,步兵班组能带着这种超纲的火力进丛林高原等难进入的地方,而敌人装备近百公斤的12.7mm重机枪却上不去。

只是可惜啊,这款重机枪李秦武想抄也抄不了,qJZ171用了新型减重合金材料,还用了两级弹簧式浮动机等减后座结构!

这个结构说起来有些复杂,可以简单理解为摄像机的防抖功能,这个功能确实牛逼,能降低重机枪80%的后坐力,使重机枪的射击精度堪比精准射手步枪。

但听听就知道这玩意有多复杂,工艺要求有多高,就李秦武现在连个弹匣弹簧都造不好的情况,还去搞两级弹簧式浮动机,想屁吃吧!

好在他在我国的12.7mm重机枪发展史上找到一款非常适合他的重机枪,85式重机枪,准确说是85式高射机枪。

85式高射机枪枪身重18.6千克,枪架重17.55千克,有效射程为高射1600米,平射1500米,理论射速每分钟750发,全枪长2150mm。

李秦武看中这款枪的原因有二,一个是这款枪于1985年定型大规模生产,这时候生产的枪械材料还比较传统,没有用一堆离谱的减重合金,李秦武这里勉强能照着生产猴板。

其二是85式高射击枪的通用性超强,它既可以对地打步兵装甲车,也可以上防空枪架攻击低空目标,更厉害的是,这款枪曾经做过上坦克和武装直升机武器吊舱的实验!

见过85式高射机枪的人都会惊叹,这玩意结构紧凑到了极致,完全就是一根发射子弹的管子,这种紧凑性天然让它具备登上各种火力平台的素质。

李秦武很早以前就想弄个类似空中炮艇的玩意,作为空中火力支援,不过到现在为止,他们这群人连飞机都还不会开,从奉天机场里薅来的飞机现在还在仓库里发霉,没办法,找不到人教他们开飞机,又不敢自己实操,怕出事。

可现在有分身到美国那边去了,在民间航空俱乐部学习飞行技术,要不了多久,惩戒军就会成立空军,惩戒军的飞行单位中必然会出现空中炮艇。

在飞机那种狭窄的空间里,寸土寸金的,85式紧凑的特性就很有优势了,只要设计一个并联枪架,能放一挺m3机枪的位置可以并联放下至少4挺85式高射机枪!到时候空中炮艇里直接放两挺4联装机枪,直接给你下空中火雨!

一挺重机枪既能满足步兵班组,又能满足车载航空,李秦武不选它还选谁?

选择好研发方向,李秦武就把自己闷在绘图室里工作,不过他的个人时光没持续几天,便被李鑫用思维共享叫了出来。

“卧槽!本体,别琢磨你那破枪了!有个巨佬来投奔咱了!汤仲明,来人是汤仲明!人在代课室里呢,赶紧过来!”

李金的声音在李秦武脑子里咆哮,震得他差点神魂不稳,他也来不及多想,扔下笔快速朝门外跑去,虽然他还没意识到汤仲明是谁,但能让李金如此失态的肯定是大人物。

他一边跑一边用思维共享问:“谁啊?谁来投奔我们了?给你整这么兴奋!”

他的话让李金又咆哮了起来。

“汤仲明啊!人家在巨龙日报上看见我们在搞汽车,他带着木炭汽车图纸跑来找我们啦!”

李秦武刚开始还没想起这人是谁,可一听木炭汽车,他脑中炸起惊雷,他也想起来了,这来的真是个巨佬啊!

汤仲明,河南孟县人,曾在法国留学,获得工程师职位。

他在法国学习工作期间,欧洲兴起了煤炭发动机研究热潮,因为欧陆战争打完后,欧洲各国都体会到了机械化运输的作用,可碍于当时的石油产量不高,油车不可能大规模装备,于是就想开发木炭引擎。

不过因为列强对世界各地石油的开发,以及木炭车自身的局限性,这个研究方向很快被放弃了,没在欧洲得到推广。

汤仲明却觉得木炭车相当适合中国,这时候想在明国买一升汽油要40铜元,太贵,根本负担不起,可木炭不是到处都是?

他立马回国,开始了自主研发木炭车之路。

汤仲明回国后,用工程师身份找到很不错的工作,利用丰厚的工资租了间房子,并购买一辆不知倒腾几手的汽车,以这辆车为蓝本研究煤炭车。

在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后,于1931年,他终于弄出一台时速达到每小时40km的木炭汽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