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日,奉天兵工厂武器设计师 > 第76章 绘制斯登冲锋枪图纸

谈好喷火冲锋枪一事,李秦武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放下,他马上去财务把钱交了,在厂里领到第一批物料,回到车间,让喷火冲锋枪生产线全力运转。

负责喷火冲锋枪生产线的工人全部来自北方,李秦武告诉他们这些枪是要支援北方将士抵御日寇,这下子所有人都加上了buff,一个个不要命的干。

他们希望通过工作发泄背井离乡的痛苦,同样希望北方的将士们通过他们制造的武器杀敌,让他们有回到家乡的机会。

李秦武见众人干劲满满,在车间里转了一圈,确认没什么问题后选择离去,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办,斯登冲锋枪图纸。

李秦武来到孝义兵工厂新开设的武器设计部,相比于奉天兵工厂的武器设计部有3栋3层的高楼,有自己的院子,孝义兵工厂提供的住房要寒酸不少。

不要说院子了,连楼房都没有,只有五间连在一起的小平房,某些地方的墙皮都脱落了,看起来像是刚清出来的仓库,简陋感扑面而来。

但好在平房内被打扫的很干净,且已经通了电,桌椅板凳和设计台绘图工具都齐全。

他来到绘图台边,放上一张图纸夹紧,手上握着铅笔,开始在脑中思索斯登冲锋枪的零件。

司登冲锋枪有47个零件,结构非常简单,绝大多数是冲压而成,只有枪机和枪管需要机床加工,整体没用上什么高级工艺。

这让该枪造价十分便宜,但随之而来的是可靠性低,容易走火,质量差等缺点。

尤其是走火这点,斯登冲锋枪的保险设施,就是把枪栓拉过来卡在枪体的卡槽上,就这么一简陋的保险装置。

在士兵行进过程中,枪栓很容易被树枝或背包挂钩一类的东西挂到,导致枪栓从卡槽中脱落,使枪支进入待发状态。

斯登冲锋枪的设计背景是英国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需要大批装备自动武器,所以才会制造出这种不安全的武器,可现在的中国暂时没那么严重的亡国危机,李秦武觉得没必要百分百照抄这个应急产品,自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略微做一些改造,让它的可靠性增加一些,哪怕成本因此提升也不会提升多少嘛。

做好设计方向,李秦武开始动笔。

首先是枪托,原版斯登冲锋枪枪托就是根简陋的金属棍,这么做的好处是造价便宜,能大幅度减低枪支重量。

可坏处也十分明显,太容易坏,随便砸一下就弯,而且人机功效差,枪托就一根金属棍子,使用手感是实木无法比的,要改。

在中国这个工业落后的地方,木头要比金属便宜,去掉金属枪托换成木质枪托,不但能提升手感,还能进一步减轻造价!

李秦武几笔把枪托数据画好,寻思枪托都改了,那再加个手枪握把吧。

斯登冲锋枪的握把就是和枪托连在一起的一坨金属构件,那玩意看着就别扭,握持手感要多糟糕有多糟糕。

现在咱也不缺这两个钱,大不了花一个大洋的成本给每支枪都做一个手枪握把,提高一下枪支人机功效。

另外就是斯登冲锋枪的弹匣,看过一两部抗日剧的人应该都见过一个场景,使用斯登冲锋枪的战士用左手握持在弹匣上。

看起来挺稳当,而且这个弹匣看着也像是拿来握持的,然而,这种握持方式是错误的,这会使枪供弹不畅,导致致命的卡壳,这一点在缺乏训练的新兵手上十分常见。

但其实这也不能怪新兵,横置弹匣实在太适合握持,任何人第一眼看了,都会觉得弹匣就是用来握持用的,而正确的方式是握住弹匣前方那个短小的散热桶。

这个握持方法别扭的要死,那个散热筒十分短小,不方便抓握,不符合人类手掌的人机工程学,所以新兵会下意识的去握持弹匣射击。

李秦武以前看过很多老战场照片,那些欧美国家自己的士兵战斗时也经常错误握持,如果把斯登冲锋枪放在中国大面积铺开,面对受教育程度更低的中国士兵,这种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斯登冲锋枪的设计本就有些反人类,李秦武身为一个设计师,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而且斯登冲锋枪的横置弹匣已经落后,横置弹匣会让枪支重心变得糟糕,连续射击可能导致枪口左右甩,这一点在鬼子的歪把子机枪上同样有体现。

这个时代人们对冲锋枪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意识到冲锋枪的使用场景是快速奔袭作战,他们对于冲锋枪的使用意识还停留在传统步兵,趴在地上向远处射击,因此把弹匣横置,这样士兵就可以在地上爬低射击。

但其实冲锋枪的正确定位应该是快速机动作战,弹匣侧移导致的重心不稳是非常致命的,事实上,二战前后,大多数国家已经意识到这点,冲锋枪弹匣改为下移,弹匣下移的冲锋枪重心更稳,整支枪体更流畅。

知道冲锋枪的发展方向,李秦武自然不可能在采取落后的弹匣侧移布局,他打算在自己生产的斯登冲锋枪中把弹匣改为下移。

当然了,弹匣下移后 士兵们肯定会下意识去握持下移的弹匣,毕竟这个弹匣看着就和个垂直握把一样,不握这里握哪里?

这也会导致供弹不畅,对此李秦武的解决方案是增长弹匣井。

既然握住弹匣会导致供弹不畅,那就去握弹匣井不就完了。

李秦武感觉自己真tm是个天才,把弹匣井加长,冲锋枪就相当于自带垂直握把,增加了枪支的造作性能。

最后需要解决的是走火问题,斯登冲锋枪的走火问题源自保险系统过于简陋,它的保险系统就是把枪栓拉到位,卡在枪身上的一个卡槽里,随便来点什么杂物勾一下,枪栓就有可能从卡槽中脱落,让枪支进入待激发状态。

这种简陋的保险模式是李秦武无法接受的,毕竟,教育程度较高的欧美士兵都有这么多走火事故,那么在受教育程度更低,使用枪支更糙的中国士兵这里,走火只会更多!

李秦武必须做出改进!

说到保险改进,他下意识想到ak47那个大拨片保险,这保险原理十分简单,把大玻片拨到保险状态,枪械内部就有个金属结构卡住扳机,将扳机锁死,抠都抠不动。

这玩意制造还挺简单,添加四五个小零件就能解决,可添加这种保险要对斯登冲锋枪内部结构大改,内部结构改了,外部结构也要更改。

斯登冲锋枪便宜的很大因素就是它外形简陋,就一个圆柱体的枪体,如果进行这么多内部更改,圆柱枪体变了,生产成本会提高不少。

李秦武绝对不会动枪支主要结构,所以内置扳机锁保险行不通。

而且为了让这把枪保住廉价的属性,用在保险上的预算不能太多,那走火问题如何解决呢?

好在李秦武这个鬼才点子够邪乎,他想到一个既可以不改变枪体结构,又能降低走火率的方案。

他打算直接在枪身上焊个可活动的圆型钩子。

斯登冲锋枪不是因为枪栓容易被挂钩脱出卡槽导致走火吗?那就在卡槽边搞个圆形钩子,枪栓拉上来放在卡槽内,圆形钩子翻过来圈在枪栓上,这样不就降低枪栓被异物挂落的情况了吗?

一个可活动的圆圈钩子,还是采用焊接方式,这么点东西,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啦,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弄个圆形钩子扣住枪栓,走火率是降低了,可士兵想开火射击时,解除保险的动作会多一条,他们需要先将圆形钩子拨开,然后将枪栓从卡槽中释放,这才可以射击。

多出一个关闭保险的动作,有时候很可能要了士兵的命,可还是那一句话,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这已经是李秦武能想到增加枪械可靠性的唯一方法了。

搞复杂的保险结构,就要对扳机进行大改,这显然不符合斯登冲锋枪造价低廉的初步用心,因此,他只能选择这么个简陋的保险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