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里高楼汽车,你给我说是大唐? > 第185章 元宵节

这里高楼汽车,你给我说是大唐? 第185章 元宵节

作者:蜗牛吃螃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4:15:46 来源:小说旗

“啧啧,十二柄剑卖了一万八千多两黄金!”

一人放下手中的报纸,一脸不可思议。

这报纸是日报社中午赶印出来的。

“有什么好稀奇的,这可是郎君拿出来的绝世好剑,听说做工精美,削铁如泥,连光明甲都能轻松刺过对穿!若是能购得一柄,此生无憾啊!”另一桌的一个客人回过头来,满脸向往。

“一千五百两黄金一柄,换做铜钱就是一万五千贯,你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又一桌的一商贾打扮的汉子把手中的酒碗放下,不屑的说道。

酒楼里,几乎都在讨论这事。

上午拍卖会的事,到下午,整个白石城的人都听闻了。

一是感叹,大唐有钱人真多,二是感叹,这剑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出到如此昂贵的价格。

不过这些都是老百姓饭后茶余之谈,根本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更没有影响到今日元宵节的愉快心情。

初七开工的工厂,今日也放了假,街上的热闹如同过年那般情景。

……

“二哥,二哥,我想要花灯!”

“二哥,我要鲤鱼做的花灯!”

刚吃过午饭,两个妹妹就缠上陈策,要上街去买花灯。

“现在才中午,卖花灯的都还没上街,等天黑了,咱们再出去买!”陈策放下手中的笔,从书桌的盒子里拿出两包qq糖,放到两个小丫头的手里,道:“二哥现在还有事,你们俩去其他地方玩耍,晚上二哥带你们出去玩。”

两个丫头得到好吃的东西,立马就把买花灯的事抛之脑后,高高兴兴的跑了出去。

年底,就要开学了,而且马周也提过,他传信的几个同窗,不日就会来到白石城。

所以陈策最近都在赶教材。

只是商城里的教材都是后世的那种教材,很多内容,都是未发生过的。

为了贴近时代背景,陈策不得不先用手抄录,然后自己改编。

不过好在陈策准备就把一年级以及初一的教材给弄出来,要不这工作量就大到无边了。

还好,商城可以直接购买印刷的机器,要不还要找人雕刻字体。

忙活了一下午,当陈策停笔的时候,外面早已天黑,门外走廊上已经挂上了红色的灯笼。

“赶紧来吃饭。”肖氏见陈策从书房里面出来,这才把已经做好的饭菜从厨房里面端了出来。

陈策嘿嘿一笑,肚子早就饿了,一家人也没什么讲究,陈策端着碗就开吃。

等饭菜吃完后,李秀英刚好从外面走了进来。

“郎君,今晚不去看花灯吗?”李秀英热情的跟肖氏打了个招呼。

自从李靖来了后,李秀英就没有再住在陈府,而是跟着尉迟莲,住到如家酒店。

“二哥,我要花灯!”

“我也要!”

两个妹妹,拉着陈策的衣袖,就往门外走。

“好,好,好,二哥带你们去买!”陈策挣脱两个小丫头的拉扯,回头问道:“娘,你去不去?”

肖氏一边收拾桌上的碗筷,一边摇头道:“白天我已经逛过了,晚上我就不去了,你们年轻人去玩就行了。”

陈策也未多想,带着李秀英还有两个妹妹,出了门,身边还有刘安这个保镖头子跟着。

一来到街上,陈策才感觉到街上的热闹。

街道两边的商家挂着灯笼,路上的行人也有很多提着花灯,让街道变得明亮无比。

虽然跟后世满是路灯街道相比不值一提,但让陈策拥有一丝后世晚上出门逛街的感觉。

“二哥,花灯,我要买花灯!”

几人刚转过一条街,就看到一个摆着许多花灯的摊位,摊位前围着许多人。

陈策跻身上前,花了十文钱买了一个荷花样式的花灯,又花了十五文钱买了一个鲤鱼花灯。

“你要什么花灯?”

把手中的两个花灯递给两个小丫头后,陈策忽然对着李秀英问道。

“啊?我,我,我要这个!”

李秀英没想到陈策会问自己,慌乱之间随手指了一个。

只是当李秀英拿到花灯时,才发现,这花灯上画着的是牛郎织女鹊桥相拥的场景,小脸不由得微微一红。

偷偷的看了几眼陈策,发现他并未注意到花灯上的图画,心里微微有些失落。

陈策刚把钱递给老板,就听到身旁刘安说道:“郎君,我也想要一个花灯。”

“去去去,你一个大男人,要什么花灯?”陈策白了刘安一眼:“你想要,不知道自己买啊,别以为叫我,我就会给你买。”

刘安见状也不恼,从腰间掏出十文钱,买了一个画着武将的花灯。

这花灯,小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花灯,刘安羡慕得不得了,奈何家里穷,根本买不起。

现在虽然自己已经二十好几了,但每年元宵节,只要有机会,都会买上一个花灯。

算是弥补小时候的遗憾吧。

只是现在提着花灯,也没有小时候幻想拥有花灯后的那种喜悦心情。

买了花灯后,陈策明显感觉到两个妹妹兴奋的心情,就连李秀英那小妮子都好像扮的很高兴。

只是几人还未走出多远,就听旁人叫喊着:“灯楼点了,走走走,去看灯楼!”

“灯楼?”陈策疑惑的看着远去的路人。

“在长安每年都有灯楼。”一旁的李秀英见陈策一副不解的模样,于是解释道:“这灯楼是用纸扎的楼,上面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最好的花灯就是灯笼最顶处的状元灯。”

听李秀英这样说,陈策也来了兴趣:“走,咱们也去瞧瞧!”

等几人赶到时,那灯楼已经被人群给挤满了。

“出来了,快看!”

只见高台处,一个人拿着一幅一人高的白布从高台上抖了下来。

“此诗,经过三位评委的点评,能取甲等花灯一盏。”台上的人大声的说道。

而台下的人一阵羡慕。

还是文化人的好,不用花钱,就能拿到做工精美的花灯。

听说挂在灯楼上的花灯最差的都能卖一百文一盏。

最顶上的那盏状元灯,价值十贯!

“还有人要作诗吗,今晚有人能取得灯楼上的那盏状元灯吗?”台上的人看向台下的人群,大声问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