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里高楼汽车,你给我说是大唐? > 第266章 陈策的小课堂又开课了!

杜如晦从未见过一个少年郎的嘴皮子有这般利索。

偏偏此人说的话,道理十足,让人不知道怎么反驳。

杜如晦才不想跟房玄龄一样,被怼得靠在角落的位置生闷气。

想了片刻,杜如晦开口问道:“敢问白石县伯,这天下商贾都汇聚到白石城了吗?我这两天看到的,都是商贾,不管大大小小,这些人都比较……比较炫耀钱财。”

“我想问这是为何?”

陈策端起茶杯,稍微喝了一口。

刚才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嗓子都说干了。

得润润嗓子才行。

放下茶杯,陈策这才开口答道:“在白石城,想要做某些生意,是需要衙门的相关部门进行验资的。”

“验资?”

李渊跟房玄龄疑惑的看着陈策。

就连一旁生闷气的房玄龄也不由得把耳朵给竖了起来。

“对,简单来说,就是看对方有不有实力来做某一项生意,比如想要在白石城建厂、作坊,比如想要做某州道的独家代理商等等,这些没有一定家产、实力,是做不下来的。”

李渊三人又从陈策口中听到一个新鲜名词:独家代理商。

结合陈策说的话,大概能猜出这代理商是干嘛的。

“原来如此……”

杜如晦点了点头。

“至于杜相说的,感觉天下商贾都汇聚到白石城……”

“只能说明,白石城有这些商贾所需要的东西。”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商贾不远千里万里跑到白石城来,他们把白石城的商品运输到大唐各个州道,赚取其中的差价。”

“能赚钱,为何大家不来?”

陈策用手指敲打着桌面笑着说道:“杜相是想问,为何白石城能把天下商贾给吸引过来吧。”

杜如晦大方的承认下来,自己想问的便就是为什么商贾不去长安,那可是整个大唐的中心,长安城里什么没有?

“杜相应该去过白石城的交易所吧。”

陈策看向杜如晦,只见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交易所里面的东西,相比外面的,不管是品质还是卖相,都比大唐其他地方同类型的商品好吧。”

“好东西不愁卖,大唐有钱人可不少。”

“既然白石城的东西好,而且有购买市场,商贾为什么不来白石城?非要去选择那些质量一般,品相一般的商品?”

“跑一趟白石城所赚的钱,可是比跑长安进货赚的钱财多好几倍。”

陈策停下敲打桌面手指,把身子往沙发上靠了靠,道:“其实,说来说去,就是白石城的东西又好又能赚钱。”

“至于为什么白石城的东西会这么好,那是因为白石城拥有更好的制作技术,更好的生产工艺,这些是大唐其他地方不曾有的东西。”

更好的制作技术,更好的生产工艺。

三人脑中不断回想着这两句,难道这就是‘革新’?

李渊还好点,毕竟他在白石城待了一段时间了。

房玄龄跟杜如晦两人,紧锁眉头,脑中不断幻想,若是整个大唐都推陈出新,会是怎样的一般景象。

良久之后,杜如晦才停下了想象。

因为实在想不出来。

哪怕是按照白石城如今的景象作为蓝本,他都想象不出来。

白石城的这一系列政策,在朝廷根本就实现不了。

哪有朝廷花钱给人办厂搞养殖,不仅三年不收税,每个月还补贴钱的?

朝廷这般做,不出半年,就会破产!

只是,这技术革新,倒是可以借鉴。

“既然说了这么多,我不妨再给两人说说,货币的流通对百姓生活有什么好处。”

陈策看着沉默的两人,道:“那些地主世家,宁愿把钱财埋在地窖,也不愿意拿出来用,若是朝廷想要大唐变得蒸蒸日上,就要想办法让这些人把藏起来的钱拿到市面上来流通才行。”

杜如晦房玄龄俩人听到陈策如此说,连忙出声道:“敢问郎君高见!”

那稳如老僧的李渊也来了兴致,自己动手往茶杯里掺了一杯热水,然后静静等着陈策接下来的话语。

“这样吧,若是就这么干讲,有点空洞,我就举例好了。”

陈策整理了下思路,感觉没有什么问题,开口说道:“老爷子是到白石城旅游的商贾,而我是白石城开客栈的老板,房相是买米的店家,杜相是卖肉的商贩,咱们再虚构两个人物,比如张三是上山采药的药农,李四是白石城里面的郎中。”

“某天,老爷子要到我客栈住店,他先丢下一两碎银当做定金,接着他上楼去看客房到底怎么样。”

“我想起上个月在房相家买了大米,还未付钱,便将这一两碎银拿去给房相抵债。”

“房相收到这一两碎银,因为之前办酒席在杜相那里赊了不少肉,所以拿给杜相当肉钱了。”

“而杜相前几日得了伤寒,在郎中李四那里包了几副草药,诊金没给,所以把钱又给了李四。”

“李四由于年纪大,不能自己上山采药,一直是张三给他提供各种药材的,这钱拿给了张三,当做他几个月采药的费用。”

“张三的儿子成亲,由于来了太多人,没地方住,把女方的亲戚朋友安置在我的客栈住了几天,张三欠了我一两碎银,最后又把钱给了我。”

“恰哈这时,老爷子从楼上走了下来,表示客栈的房间都不符合入住的需求,便让我把定金退给他,他就去了别的客栈。”

陈策尽量说得很慢,让三人都能听懂。

“那现在,我想问问两位,老爷子拿出来的一两定金,走的时候又带走了,他有没有什么损失?”

房玄龄两人想了想,摇头表示:“没有损失。”

“那好。”陈策又继续问道:“老爷子没有损失,但我欠房相的米钱,还清了,房相欠杜相的肉钱还清了,杜相欠李四的诊金药费还清了,李四欠张三的草药钱也还清了,张三把欠我的住宿费也还清了。

“那我想问问两位,我、房相、杜相、张三、李四,是不是都赚了一两碎银?”

听到陈策的话,房玄龄两人包括李渊在内,三人的脑子好像不够用了。

这钱是来旅游的商贾拿出来的,最后他又拿走了。

但是,剩下的几人又确确实实的赚了一两银子。

毕竟欠账都还清了。

那,这钱,到底谁亏了,谁又赚了?

陈策自信的笑了笑,道:“这,就是货币的流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