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里高楼汽车,你给我说是大唐? > 第288章 改革特区?长安如何?

长安城,皇宫,御书房。

“拜见陛下!”

房玄龄跟杜如晦两人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

“两位爱卿,快快上前,给朕说说你们在白石城的所见所闻。”

李世民最近心情不是很好。

长孙皇后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没有完全好,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另外,从年后,长安城周围就没再下过一场雨了。

陆陆续续有某地干旱禾苗枯死的折子递了上来。

现在看到房玄龄跟杜如晦,心情总算好了一丝。

“陛下,臣惭愧!”

房玄龄率先开口:“在白石城的这段时间,臣日日惶恐不安,夜夜难眠……”

说着就把在白石城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由于房玄龄跟杜如晦每日都在一起,所以,房玄龄讲述的过程中,杜如晦时不时的进行补充。

两人絮絮叨叨说了大半个时辰,直到说得口干舌燥,才停了下来。

只是,李世民越听越心惊,越听越困惑,到最后索性连开口询问都没有了,坐在龙椅上静静的倾听着。

两人说完后,见李世民沉默不语,房玄龄跪拜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李世民侧目看去,连忙喊道:“爱卿这是何意,赶紧起来,你我君臣哪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有什么话,你直说就行。”

房玄龄跟杜如晦相视一眼,道:“陛下,臣等两人看到白石城的一切,日思苦想,最终觉得还是太上皇说得对。”

李世民点了点头,示意两人继续说下去。

“陛下,大唐想要繁荣,想要百姓吃饱穿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改革!”

李世民一听,手指微微颤抖了一下,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改革。

两个字,何其沉重。

若是稍有不慎,整个大唐都会被颠覆。

“陛下,朝廷若是想要跟上白石城的脚步,只能改革!”

杜如晦也跟着跪了下去。

“两位爱卿起来再说。”李世民再次示意两人站起身来,皱着眉道:“朕听到两位爱卿对白石城的所见所闻,震惊不已,同样钦佩那陈小子的手段以及天马行空的想法。”

“只是……,两位爱卿也知道,这改革二字的分量何其沉重,朕虽为皇帝,却也不能一意孤行,说改革就改革。”

房玄龄跟杜如晦站起身来,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唐是个什么情况,两人在清楚不过了。

这几年灾祸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何其多。

天下虽未出现动荡,但哀声怨道的也不少。

朝廷稍微有点什么大动作,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陛下怕的也是这个。

但,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改革。

就如那白石县伯说的一样,树挪死,人挪活。

只要决心改革,总会想到应对的办法。

怕就怕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一听到改革,陛下想都不想,直接拒绝!

“陛下,那白石城日新月异,若是朝廷坐视不理,恐怕以后那白石城才是大唐的中心,而长安……”

房玄龄话没说完,但李世民又怎么听不出来。

白石城成为了大唐的中心,那长安算什么,笑话吗?

堂堂天子,住的都城连边境小城都比不了,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陛下,容臣说一句。”

杜如晦躬身道:“臣与房相商议多日,朝廷若是改革,其实不用全国一同进行改革。”

“咱们可以像白石城一样,挑选一座城池或者一个州道进行试点改革。”

“用白石县伯的话来说,叫做特区。”

李世民一脸问号,疑惑的问道:“特区?这特区又为何意?”

“陛下,特区是指特别行政区,虽然路属于大唐,但里面的律法、运作方式,跟大唐其他地方不同。”

“这不是周朝的分封国制度吗?”

听到杜如晦的解释,李世民一下子就想到商周时期的分封制。

“非也!”

杜如晦摇头道:“这特区,尽管律法跟运作方式跟大唐其他地方不一样,但受朝廷管控,而且朝廷每三年或者五年就调换一次郡守或者刺史。”

“并且,臣说的律法不同,也不是指大唐律法不同,而是泛指把以农为本改为以商为本。”

“咱们就跟着白石城学,以商业带动工业的发展、农业的壮大,最终提高百姓的收入。”

看着李世民露出感兴趣的神情,杜如晦继续说道:“咱们也可以弄个三五几年计划,倘若这种改革,能让当地百姓吃饱穿暖,能让他们富裕起来,咱们在慢慢的推广到大唐各地;若是这种改革行不通,也只是一个郡城或者一个州道的百姓受苦难。”

“这一个郡城、一个州道翻不起什么浪花,大不了到时候朝廷免税或者派粮赈灾,就能平息下去,而朝廷只是损失一些钱财,一些时间精力罢了。”

李世民听完杜如晦的话,脑子不断的算计着其中的得失,以及这种改革方式可行程度怎么样。

思来想去,李世民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一会儿他觉得这种改革模式非常新颖,以一个地方进行验证,先不说成功与否,起码朝廷能控制住。

一会儿又想到世家太过庞大,其势力也是错综复杂,那些富庶的州县都被这些世家盘踞着,想要在这些地方进行改革,怕是千难万难,若是放到贫困落后的地方,这改革也没多大效果。

李世民想不出来,只好老实的求教问道:“两位爱卿,觉得这改革验证之地,也就是特区,应该放在哪里比较合适?”

杜如晦想了想,其实他也不知道把哪里当做特区改革比较好,但他觉得不能离白石城太远,要不消息传递不及时,白石城拥有什么新奇的政策,几个月后才知道,这样就太晚了。

但也不能离得太近,太近就容易被人进行比较,有明珠在前,别人怎么会选择鱼目?

“陛下,臣觉得,离那白石城不远又不近的地方,并且还有一定的商业底蕴,这样的地方才是最好的。”

李世民缓缓的开口道:“那……两位爱卿,把特区定在长安城怎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