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 第185章 湿婆像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第185章 湿婆像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4:23:11 来源:小说旗

将这种仪式化的动作转化为舞蹈,恐怕也只有这位舞神能够如此巧妙地实现吧!

王朗曾在网络上见过一款颇为相似的铜像,那是一款名为“铜鎏金舞王湿婆承接恒河降凡像”,源自九世纪阿三南部泰米尔纳德的朱罗王朝。

在2015年的佳士得-私人珍藏拍卖会上,那款铜像曾以285万美元的高价成交。

然而,与眼前这款铜像相比,那款则稍显逊色。不仅尺寸上矮了近十公分,更重要的是,眼前这款铜像在品相和保存状态上都更为出色。显然,它曾长时间受到人们的虔诚供奉和精心呵护,才得以如此完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王朗不禁纳闷,这样一尊被人供奉的铜像,怎会流落到古董贩子的手中呢?

除了尺寸上的差异,眼前这款铜像与那款几乎别无二致。王朗心中暗自盘算,如果这尊铜像确为真品,那么将其带回拍卖,定能轻松超越那尊湿婆铜像的成交价格。

尤其是这种自己不愿意收藏却偏偏价值极高的国外古董,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

于是,王朗故作懵懂地向摊主询问:“老板,你这里的佛像怎么卖啊?我家里有位长辈很喜欢佛教,想请一尊回去供奉。”

摊主闻言顿时喜形于色,眼前这个年轻人一看就是个“菜鸟”,正是他最喜欢的那种顾客——人傻钱多,不宰你宰谁啊?

“这位小兄弟,你可真有眼光!我这里的佛像都是货真价实的真品。你看这尊石佛,是从敦煌莫高窟请来的;还有这尊,是从龙门石窟请来的......”摊主滔滔不绝地介绍着,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这贩子的口才真是了得!他滔滔不绝、舌灿莲花,一连讲了整整三分钟,才将他摊子上六七尊佛像的来历一一介绍完毕。

令人捧腹的是,他竟将那尊湿婆像硬说成是从佛教圣地普陀山请来的菩萨,这口才,不服不行!

终于,贩子指着那尊所谓的“敦煌莫高窟”佛像,对王朗说:“小兄弟,我看你是个虔诚之人,佛祖定会眷顾你。这尊佛像,我强烈推荐你请回去。”

王朗心中暗想:“既然已经装成了菜鸟,那就一装到底吧。”于是,他笑着询问:“这尊佛像多少钱?”

贩子眉头一皱,正色道:“小兄弟,请佛像时可不能问价钱,这可是犯忌讳的。你应该说,你想为佛祖供奉五百香火钱……”

王朗翻了个白眼,心中暗自后悔自己的菜鸟伪装。这贩子竟然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是五百,还美其名曰“给佛祖供奉的香火钱”!难道你丫真把自己当成伺候佛祖的小沙弥了?

王朗苦笑着摇摇头,似笑非笑地看着老板,却也不说话。

贩子见状,连忙赔笑道:“小兄弟,请佛祖讲究的是心诚则灵,你可不能在香火钱上太过计较啊!”

王朗心中暗骂:“我靠,老子不跟你计较,你还蹬鼻子上脸了?”

看到王朗依然沉默不语,摊主继续他的忽悠:“小兄弟,这尊佛像可是不远万里从敦煌请来的,你若想请它回家,没有足够的香火钱,佛祖怎么会愿意跟你走呢?”

王朗被摊主的话逗笑了,“老板,你真能确定这是从敦煌莫高窟请来的?”

“那当然,我这儿从来不卖假货!”摊主信誓旦旦地说。

“老板,你就别把我当菜鸟了。你看这尊佛像,新鲜的还冒着热气呢。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房山和门头沟那边的石材厂就出产这种佛像。你开口就要五百,这未免太离谱了吧。”王朗不客气地揭穿了摊主的谎言。

摊主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他终于无话可说了。

王朗指着其他几尊佛像继续说道:“这些佛像应该和你的‘敦煌莫高窟佛像’是同一批货吧?还有那尊铜像,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在我们国家的神话传说中,孙猴子、二郎神都是三头六臂,蚩尤是八臂九指,还有千臂观音,可从来没听说过哪个神仙是四条胳膊的。这铜像莫非是哪个傻瓜凭空臆想出来的?老板,你进货也得进点靠谱的啊,你看看你进的这些是什么玩意儿!”

“老板,你也别给我眨眼,我这人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你进的这些东西,没一件能经得起考究的,你还敢要五百,真把我当冤大头了?”王朗毫不客气地说道。

摊主被王朗说得脸色发青,“大哥!大爷!您是我亲大爷行不行?求求您别说了好不好?您想给多少钱都成……”

最终,王朗仅以八十元的价格购得了那尊湿婆铜像,主要还是因其是一尊铜像。

通过此次交易,王朗也更清楚了这个时代古董价格低廉的原因。

一方面,民众的经济实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闭塞,许多古董卖家对自身所持有的古董历史背景知之甚少,自然无法合理定价。

以这尊湿婆铜像为例,倘若它在印度或是遇到识货的买家,别说八十元了,即便是八万元也未必能轻易购得。

这尊铜像可是正儿八经的国宝,虽然是阿三的国宝,但也是国宝不是?

至于这尊铜像如何流落至小贩手中,其实也不难猜测。印度曾遭受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其间盗窃案件层出不穷,博物馆失窃也屡见不鲜。更离谱的是,连总理官邸都曾被偷卖过。

这尊铜像很可能是印度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或是某个高贵家族的传世珍品,不幸被盗后辗转流落至华夏。

由于华夏的小贩们对印度国宝缺乏了解,几经转手后,这尊珍贵的佛像竟以废铜的价格落入了这名小贩之手。而小贩同样不识货,最终让王朗捡了个大便宜。

事实上,在**十年代,许多后世眼中的国宝级藏品,当时的价格都低得惊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卖家缺乏专业知识所造成的。

早些年,时常听闻有人在潘家园以三百元淘得乾隆粉彩盘子,或在琉璃厂以二百元购得鲁迅手稿,甚至在报国寺以四百元买下唐伯虎的真迹。这些都是因为卖家并不清楚自己手中藏品的真正价值。

在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和智能手机,信息获取远不如后世便捷。因此,在后世想要捡漏已变得越来越难,而在当时,虽然不能说捡漏如探囊取物般容易,但相较于后世无疑要容易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