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 第264章 古堡中的阁楼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第264章 古堡中的阁楼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4:23:11 来源:小说旗

这间久未有人踏足的阁楼,在王朗和弗兰克踏入之后,地面上立刻留下了他们清晰的脚印。

借由玻璃窗透射的微弱光线,他们开始打量这个尘封的空间。

虽然这个阁楼与传统意义上的阁楼有所不同,但它的功能却是存放那些不再使用的物品。

这些被岁月遗忘的物件杂乱无章地堆积着,从阁楼的最西端一直延伸到东端的楼梯口。

纸箱、木箱以及那些没有任何包装的物品随意地散落在地板上,甚至还有两个小书架,上面摆满了蒙尘的书籍,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弗兰克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惊叹道:“天哪!我真不敢相信我们两个人能在两天内整理完这么多东西。”

王朗也无奈地摇了摇头,提议道:“今晚我们得想办法组装一个小型吊具,明天跟管事的说说,看能否在窗口架设起来。如果我们只靠楼梯搬运这些东西,恐怕三天都搬不完。”

弗兰克点头称赞,向王朗竖起了大拇指。

两人在阁楼内四处察看,对存放的物品有了大致了解后,便准备离开去准备明天所需的工具。

虽然他们的车里已经装备了一些清洁工具,但像王朗提到的小型吊具这样的特殊设备,还需要当晚去附近的商店购买材料来组装。

在离开时,王朗在小书架旁停下了脚步。他用手轻轻擦拭着那些被尘埃掩盖的书籍。随着尘埃的褪去,一本本厚重的书籍逐渐露出了真容。

“这是1961年版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本是1973年版的《光荣与梦想》,还有这本,是1967年版的《百年孤独》……”王朗一边擦拭一边惊叹道。

王朗发现,眼前书架上的书都是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出版或印刷的书籍。

尽管这些书籍的封面略显陈旧,但翻开书页,就会发现它们似乎从未被翻阅过,保持着原始的崭新状态。

很明显,这些书籍可能是卡拉米男爵或其父亲当年为了装饰书房而购置的,然而不知何故,它们最终被遗弃在了这个阁楼上。

这些历经岁月的书籍,虽然许多都是大众化的书籍,但作为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的印刷品,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弗兰克对这个发现感到兴奋不已。

在他们这个行业里,日薪只是收入的一小部分,真正的收入来源是那些被富豪们丢弃的“垃圾”。

这些物品在富豪们眼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它们往往品质上乘,对普通人来说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作为垃圾处理者,他们经常能在这些“垃圾”中淘到宝贝,然后以低价从管事那里买下,最后在跳蚤市场上高价卖出,赚取可观的差价。

弗兰克回忆起他刚入行时在旧金山一座豪宅里的经历,他曾在那里淘到了一辆自行车。

那辆自行车是brompton品牌的折叠款,更是1976年推出的限量版。当时他仅以20美金的价格买下,却在跳蚤市场上以2000美金的高价售出。

要知道,在2024年,一款普通的二手brompton折叠自行车在华夏的售价也是高达一万多块。

然而,对于那家豪宅的主人来说,那款限量版的brompton折叠自行车可能只是给孩子的玩具,最终却被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掉。

幸运的是,弗兰克以仅仅二十美金的价格买下了这辆自行车,转手便在跳蚤市场上换来了两千美金的丰厚收入。

当然,想要将一些因主人疏忽而价值连城的物品带出去并非易事。毕竟,必须经过管家或管事的严格检查并确认其价值后,方可带出。

尽管如此,那些对普通人来说价值不菲,但在富豪眼中却无足轻重的物品,对他们这些垃圾处理者而言,便是赚钱的宝贝。

这一行当并不需要寻得多么昂贵的废弃物品,只需不断淘得一些有价值的物品,便能稳稳当当地赚取利润。

眼前这些书籍,显然就属于那种虽非价值连城,但却能带来可观利润的物品。

既然这些书被主人遗弃在此,显然它们对主人而言已无足轻重。

然而,若将这些书籍拿到跳蚤市场上出售,其售价绝对能超越新书的价格。

如果两个书架上都堆满了这样的书籍,那么光是这些书籍就足以让王朗和弗兰克发上一笔小财了。

弗兰克越想越兴奋,忍不住想要与王朗击掌庆祝这一意外之喜。

突然,王朗的眼前浮现出一个透明的界面,上面清晰地展现出四行字:《die baukunst und religi?se Kultur der chinesen》(即《华夏的建筑和宗教文化》),由恩斯特·柏石曼撰写,1931年由柏林出版社出版。

紧接着,界面上连续出现了三行相同的文字:

建筑素描手稿,1513年,列奥纳多·达·芬奇。

建筑素描手稿,1513年,列奥纳多·达·芬奇。

建筑素描手稿,1514年,列奥纳多·达·芬奇。

王朗惊讶地脱口而出一句国粹:“我靠!”

接着,他迅速抬头,看到弗兰克即将走到阁楼门口,但他忍住了叫住弗兰克的冲动,再次低头陷入沉思。

稍加思索后,王朗翻动了手中的书籍,果然在背面找到了出版信息,确认这本书正是由柏林出版社于1931年出版的。

对于《华夏的建筑和宗教文化》这本书,王朗之前从未听闻。他感到意外,在这遥远的大洋彼岸竟能偶遇一本专门介绍华夏古建筑的着作。

他粗略地翻阅了一下,发现这本书并非用英文撰写,而是德文。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普陀山(观音)、祠堂、宝塔。每一部分都配备了大量精美的照片和详尽的建筑测绘草图。

“弗兰克!”王朗吆喝了一嗓子。

十多米开外的弗兰克应声回头,看到王朗向他晃了晃手中的书,弗兰克以为王朗也发现了这些书的价值,于是也摆了摆手回应,然后继续向前走去。

“靠,一点默契都没有。”

王朗无奈地摇了摇头,将手中的书重新插回了书架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