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 第268章 他乡遇老乡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第268章 他乡遇老乡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2 04:23:11 来源:小说旗

“米勒,来,认识一下,这位是我的得力伙伴迈克·王。迈克,这位就是米勒,巴尔的摩赫赫有名的旧书批发大亨。”

王朗与这位黑人男士握了握手,感触到他手上那粗糙的质感,满布的老茧透露出他也是个能吃苦的人。

“二位,要不要先来杯咖啡?我前两天刚从朋友那儿弄到些蓝山咖啡。”

弗兰克笑着婉拒了,“米勒,现在不是喝咖啡的时候,咱们还是先看货吧。这批书,我打包票,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说着,弗兰克打开了福特野马的后备箱与车门,一捆捆被精心捆绑的书籍立刻映入眼帘。

“这些宝贝都是从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里淘出来的,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珍品,保存得相当完好,几乎没有翻阅的痕迹。我这么多年走南闯北,也很少见到品相这么好的旧书了。”弗兰克介绍着。

米勒并未多言,他随手打开了几本书,挑选几本翻阅起来。片刻后,他满意地点点头,“确实,这些书品质上乘,你没有骗我。”

弗兰克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米勒,这批书总共二百零八本,本本都是厚重的大部头(“大部头”是指篇幅较长、内容涵盖量大、体系复杂的着作),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本至少值二十美金。更别说其中还有不少专业领域的书籍,那些更是价值连城啊。”

美利坚的书籍价格相较于华夏高了许多。同一本书,在华夏或许是20元人民币出售,然而在美利坚,其售价却可能是20美金。

更为显着的是,美利坚的专业书籍价格更是令人咋舌。举例来说,一本会计专业的书籍,轻易便能标价五六十美金。

的确,美利坚新书的价格高得离谱。正因如此,许多美利坚民众在购书时并不会首选书店,而是倾向于前往二手书市场。

学生群体尤为如此,他们已成为二手书市场的主力军。

这一现象也催生了众多二手书贩子,而眼前这位黑哥们,便是巴尔的摩地市最大的二手书商。

只见,米勒合上一本厚重的书籍,望向弗兰克,笑容满面地说道:“弗兰克,我的老朋友,我之前在电话里并未看到这些书的实际状况,因此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报价。如今亲眼目睹,我很满意。这样吧,我愿在上午的价格基础上再增加二百美金。”

然而,弗兰克却笑着摇了摇头,回应道:“米勒,你可真是个黑心的家伙!这么好的书,我敢保证每本书都能卖出一个高价来的。它们并非近年出版的新书,且保存得如此完好,甚至有些已堪称古董。我和我的伙计为了这些书付出了两天半时间,你难道忍心只给我们这么一点微薄的报酬吗?”

米勒沉吟片刻,低声嘟囔了几句后,终于开口道:“1500美金,这是我所能给出的最高价格了。”

弗兰克闻言笑了笑,说道:“米勒,我很清楚这些书在你的手里,至少能为你带来四千美金以上的收入。如果遇到对老书情有独钟的买家,价格翻倍也并非不可能。因此,我认为你支付给我们二千五百美金才是最为合理的价格。”

……

虽然王朗自认为在讨价还价方面也有一套,但与弗兰克相比,他深知自己还达不到那样的水准。于是,他选择站在一旁静观其变,目睹两人展开激烈的唇枪舌战。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这些书籍的最终价格被敲定为一千八百美金,比上午弗兰克所提及的价格高出了整整八百美金。

这意味着,王朗跟着弗兰克出的这趟活,除了花了一千刀买了一辆福特野马之后,最后居然还剩一百五十美刀。

当然,那三幅珍贵的达芬奇手稿的价值,则是另行计算的。

与黑哥们完成交割后,时间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多。

黑哥们米勒热情地邀请王朗和弗兰克留下来吃饭,然而两人却委婉地拒绝了。

说到吃喝,那些美利坚人又怎能领略其中的精髓?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所有美利坚人都不懂美食,只是大部分中产阶级以下的人群,往往对吃喝并不特别讲究,一个汉堡加可乐就能打发一餐。

弗兰克之所以能在短短一个月内与王朗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王朗在宿舍里那几次火锅盛宴。

这几天,他们收入颇丰,王朗的背包里更是藏着三张价值不菲的素描手稿。因此,两人决定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倘若留下来与黑哥们一同用餐,那岂不是辜负了自己的肚子?

于是,他们驾车离开了跳蚤市场,来到唐人街寻觅美食。最终,一家中餐馆吸引了王朗的目光。

这家餐馆的门头上除了英文标志外,还赫然写着三个汉字——鲁菜馆。

美利坚人或许对“鲁菜馆”这三个字感到陌生,然而对于来自华夏北方的王朗来说,这三个字却蕴含着深厚的意义。

华夏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在北方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或许是因为还未到用餐高峰,两人走进这家鲁菜馆时,馆内几乎没人,只有一位老外正在努力与一碗炸酱面“搏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顾客。

“嘿,有人在吗?”王朗用汉语喊道。既然这家饭馆挂着鲁菜馆的招牌,他自然选择了用汉语交流。

“哎,来啦!”一个清脆的声音回应道。随后,一个身高约一米七的姑娘从挂着帘子的门后走了出来。

她两手湿漉漉的,看起来之前正在清洗物品。

看到王朗和弗兰克,她热情地笑道:“您是从国内来的吧?快请坐,我们家饭馆能为您提供正宗的鲁菜。您二位选择来我们家,绝对是明智之举。”

她的普通话虽然带着浓厚的鲁省口音,却让王朗感到格外亲切。

王朗虽然是东北人,但他曾听爷爷讲述,他家祖上实际上是在清末时期从鲁省的济宁闯关东前往的东北。

一听到这位姑娘的口音,王朗不禁露出了笑容,问道:“听你的口音,应该是鲁省人吧?是鲁省的哪的?”

“济宁的!”姑娘笑着回答道。

“哎呀,这么说来,咱们还算是老乡呢!我的老家也是济宁嘉祥县的。”王朗笑容满面地说道。

听到这里,姑娘立刻扭头向门帘内喊道:“爸、爸,你快点出来一下,有咱们的老乡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