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 第102章 拍卖综合补给船

“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本王发动了全国的造船师傅,加上朝廷龙江造船厂的两万多名工人。

六万多大师傅齐上阵,终于把这造船周期缩减到四个月。”

“诸位,两千五百吨钢铁现在市价至少十万两银子,师傅们的工资加上各项开支;

一个月将近四十万两银子。”

“外加上船用蒸汽机,一台至少的五万两银子,其它内饰原材料五万两银子。”

“本王这些话是说给大伙听的,也是说给户部吕大人听的;

“所以加上我大明的商税,本王建一艘综合补给船的成本价,至少在七十五万两。”

“诸位,本王为了支持大明开海;

今晚补给船的起拍价格,一百万两银子一艘!”

朱樉这一番话,直接把隔间的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给干沉默了;

朱标喃喃的说道:

“原来老二为大明付出了这么多啊,如果补给船的成本都达到七十五万两银子一艘;

那更难造的铁甲战舰,成本还不得多出来一半啊!”

“二弟这是在拿着自己的王府私产,补贴朝廷啊!”

朱标看着朱元璋悠悠的说道。

“老大,你这是什么眼神,咱不是也没让老二吃亏;

朝廷不是给他的西北铁路,又拨了一千万两银子!”

朱元璋振振有词的说道。

“父皇,那是西北修铁路的钱,你以后可别再坑儿子了;

二弟再富裕,也扛不住你这样拼命薅羊毛。”

朱元璋听到自己的好大儿这么说,也是尴尬无比:

“朕这就告诉吕昶,之前为朝廷交付的舰船,不许去收商税,还有以后朝廷;

采购船舶局的铁甲船,在成本的基础上给老二留两成利润。”

朱标,听到这里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这还差不多,咱总不能逮住一只羊猛薅,否则早晚有一天会把老二给薅光。”

就在这时,拍卖现场的吕昶心里也哀嚎了一声:

“这秦王朱樉赔钱给朝廷造战舰,今天八成是收不到税了!”

就在这时,众多世家大族听到秦王朱樉的报价,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这就对了,之前朝廷采购补给船三十万两银子一艘,总感觉那里不对!”

“秦王殿下,这剩下的四艘补给船我南岭张家,出价六百万两银子全要了!”

吏部尚书张继业激动的说道。

只见朱樉摇了摇头,说道:

“这种综合补给船的载重量,一艘就可以顶过去,一个大型船队的载货量了;

张家用不了这么多。”

“每个世家限制竞拍一艘补给船,有需要的,大家开始竞拍吧!”

“那我张家出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竞拍一艘;

我山西王家出一百六十万两银子。”

“我江南卢家,出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拍下一艘补给船。”

短短两个时辰,上百个世家竟然为了这四艘补给船,出了一百多轮价格;

平均一艘补给船拍到了三百万两银子左右。

户部侍郎崔亮额头是直冒冷汗,心中叹息一声:

“曾起何时,自己还异想天开的以为,崔家的三十万亩土地可以换五艘补给船;

结果今晚和一群老家伙厮杀了半个晚上。”

“花了三百二十万银子才拍下一艘补给船,而自己的三十万亩土地;

才卖了两百四十万两银子,真是世事难料啊!”

这个时候,孔有徳也很会来事,以三百五十万两白银领走了最后一艘补给船。

沈万三这个时候也是眉开眼笑,他也花了三百万两银子拍下来了一艘船;

他在国内有大片的生意和店铺,这以后想不发财都难。

最令人惊掉下巴的是山西王家,那个老扣家族竟然也拍到了一艘;

气的一众世家大族家主,捶胸顿足。

今天这场拍卖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沈万三随着户部尚书吕昶留了下来;

一众世家商人也陆续散去。

吕昶看着沈万三叹了一口气说的:

“沈大人,你这个大明税务总局局长,这大半年我都没见到你了,可真够忙的!”

“尚书大人,没办法啊,从苏州到河西走廊的天马城,下官要修五千多里的铁路;

都快把我给忙疯了。”

“不过,这大明税务总局总算没有出现什么乱子;

也算能对朝廷和尚书大人交代的过去。”

沈万三这话听的吕昶直翻白眼。

就在这时,朱元璋带着太子朱标从内庭走了出来,几人赶紧跪了下来。

“万三兄弟起来说话,你这半年多修铁路劳苦功高,不用下跪;

咱也了解一下,大明这条铁路什么时候可以通车。”

“启禀陛下,苏州到长安这一段铁路,三个月内应该可以通车;

至于长安城到天马城这段铁路,才施工了四个月不到,哪怕是八个地段同时开工;

也才修了六百里左右。”

“想要全程通车,恐怕要到十月份了!”

朱元璋听到沈万三这么说,感慨的说道:

“这戈壁上修铁路果真不容易,竟然还没有内地修铁路修的快!”

朱樉听到这里立马不乐意了,吐槽道:

“我说父皇,那可是大西北的河西走廊,木头和碎石都还好办;

人力和铁轨全是从长安附近调过去的。”

“要不是儿臣让大明科学院支援了他们一百辆蒸汽车,没日没夜的向大西北拉铁轨;

恐怕进度会更慢。”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叹息一声:

“是啊,朕有点着急了,西域的那群狼崽子,现在还不知到啥情况呢?”

“父皇,这个你可以放心,他们十几个国家跨越数千里组成远征军,再跨过茫茫荒漠;

这事没有那么容易。”

“现在他们使团离开我大明京城,最多也就走到察哈台汗国;

距离组成联军,出兵大明还早着呢?”

朱樉幽幽的说道。

“好了,不提这些烦心事了;

万三兄弟,你出三百万两银子买一艘补给船,这能赚回来吗?”

朱元璋狐疑的问道。

沈万三听到这里尴尬的一笑,说道:

“陛下,你知道咱们大明一匹上好的丝绸,在南洋和西洋各国买多少银子一匹吗;

江南地区,上好的丝绸一匹七两银子,运到南洋各国就是三十五两银子一匹!”

“如果运到西洋各国,早些年就可以卖到六十两银子一匹;

至于更远的西欧诸国,臣弟早年的船队也找不到航线。”

“听西洋的那些商人说,在那些国家,丝绸基本上都是皇室贵族,才能用的无价之宝!”

如果采购五十万两银子的丝绸前往西洋各国,一趟下来就是几百万两银子的利润;

他们这些世家就是因为懂得这些,才打破头去抢这几艘船。

朱元璋听到这里顿时惊呆了,骂骂咧咧的说道:

“老二,你看你放出了多大的利润,怪不得他们像疯了一样疯狂退土地!”

“父皇,他们赚的越多,给大明交的税就越多;

他们挥舞着银子买大明的的货物买到海外诸国,百姓们也会跟着富裕起来。”

“再加上本王,又逼着他们把土地退给百姓;

我大明的国运,会越来越昌盛。”

“然而,这种大型补给船容易让各大世家造成垄断,儿臣决定调集一部分工人去松江府;

重建龙江造船厂,开始大规模建造载重一百到五百吨的小型铁甲船。”

“一年造它个几百搜,让大明的中小世家也可以出海捞金;

让他们也尽快把手里土地,还给老百姓。”

朱标听到这里,眼睛顿时一亮说道:

“有这种小型铁甲船的话,淮西一脉的诸多将领也可以买的起了;

让他们,通通出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