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 第122章 规劝众臣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第122章 规劝众臣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5:26:55 来源:小说旗

“诸位臣工,你们是不是觉得咱朱元璋太过无情,陪着咱打天下十几年;

这御赐的恩典说收就给收了。”

韩国公李善长带头说道:

“陛下,臣等不敢!”

“善长啊,咱大明建国才五年,咱颁布的大明律你是知道的啊,由你和刘伯温一起拟定;

朕批准的,在我大明贪污六十两银子就是斩刑。”

“为什么这群当官的还能前继后腐的,实话告诉你们,咱昨晚没睡着;

一晚上都在想这个问题。”

“以前你们俸禄低,用秦王的说法,养活一个五口之家都挺难的;

可是咱也及时调整的你们的俸禄了啊,整整增加了一倍。”

“甚至你们和家人万一有大病,大明朝廷的医疗保障银每年还有百万两,都没用完过。”

“咱是左思右想也想不到,你们为什么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搞**!”

“伯温啊,咱问你一个事情啊;

你们家现在每年领到的俸禄够用吗?”

朱元璋看着刘伯温郑重的问道。

“启禀上位,说实话,前些年确实有点拮据,但是自从朝廷增加完俸禄之后;

每年还能有点结余。”

刘伯温回应道。

“是啊!”

朱元璋喃喃的说道:

“你们的日子,都好起来了,想来我大明的官员只要不铺张浪费;

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那你们为什么不能为我大明的百姓想想,他们可还都在过苦日子呢?”

“大明开国还不到五年,竟然出现了百万两以上的巨贪;

咱朱元璋是想都不敢想啊。”

站在一旁的朱樉,这个时候叹了一口气说道:

“父皇,贪多少和他家里日子过的怎么样,没有多大关系;

儿臣建议开海,成立大明市舶司,本质意义就是给他们了一条合法致富的路。”

“如果世家、百官不贪得无厌;

按律法缴纳税收,他们每年能获得比以前多十几倍的利润。”

“虽然这个利润会随着开海的规模,逐渐降低,但是他们干个三五年;

也足够他们家族吃上几百年的了。”

“所以,儒门经义只能过滤学渣,不能过滤人渣;

在这种条件下,不是贪婪之心作怪,就是认为自己在大明高人一等,无人敢管。”

朱元璋听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

“是啊!”

“看看下边跪下来的这群人,那个不是两榜进士,那个不是咱大明的栋梁之材;

还有你们这群武将,刀口舔血十几年都过来了。”

“现在咱大明开国五年了,不是咱们当年起事的时候了;

那时候,咱们是为了一口吃的而打仗,所以可以大称分金银,现在咱们是在治天下。”

“要为这万千生民的幸福努力,要想想咱们的出身,不要几年时间过去,就忘本了;

如果把这大明官场都整成泉州府那个样子,大明就离亡国不远了。”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宋濂挺起腰杆说道:

“启奏陛下,出现这种事情,乃是人的贪婪之心在作祟,要加强礼法教导。”

“礼法教导?”

朱元璋狐疑的看向宋濂,然后摇了摇头:

“他们都是两榜进士、功臣勋贵,做人做事的基础道理还是懂的;

礼法教义没有什么用处。”

“不过宋濂你说的对,人性是贪婪的,但是咱希望你们都是大贪;

而不是为了一些银子和升官就把命给搭上。”

“伯温啊,咱记得你们文官集团,最大的愿望就是青史留名吧!”

刘伯温听到这里,也是感慨了一声说道:

“可不嘛,这可是文官终其一生追求的东西。”

“听听!”

朱元璋幽幽的说道:

“进入官场时,你们的那颗初心都忘了吗,这才是你们该贪的东西;

好好的去治国,帮助属地的老百姓谋幸福,青史留名不好吗?”

“老二大明科学院的拖拉机已经研究出来了,一台机器一天可以耕一百亩地;

生产力提升了多少倍,如果谁能把它快速推广到全国。”

“我大明的万千生民都会感激你吧,还愁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

“只要你们愿意去为国为民,在这个时代总会有机会!”

“从今年起,正阳门外,咱每年都会立一块石碑;

会把当年感动大明的十位声名皆优的官员事迹,刻在这石碑之上,受万民敬仰。”

李善长听到这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心里叹道:

“上位这手胡萝卜加大棒,玩的那是真六啊!”

就在这时,朱元璋的声音再次传了下来:

“至于你们武将,你们要那几个臭钱有何用,你们这些将军大部分都有爵位;

与国同休,只要大明在一天,你们就饿不死。”

“用的着提着脑袋,去贪图那几个臭钱吗?”

“你们自己想想,这事干的有多蠢,武将一生的最高荣誉是封狼居胥、饮马瀚海;

可惜,一个时代只能出一个霍去病。”

“自从老二攻破蒙古诸部祖庭后,你们一个个像是被抽了筋;

不是混吃等死,就是坏法害民,往日的意气风发都去那里去了。”

“王景弘,把咱的地图给咱举起来!”

半刻钟之后,一张数丈宽的世界地图被十几个太监立了起来。

朱元璋幽幽的说道:

“这张地图就是这个世界的全貌,我大明以外的土地至少有大明本土的五十倍;

恐怕你们穷其一生都忙不过来。”

“看到西北角这条河流了吗?

秦王说,那是泰西的多瑙河,当年那位成吉思汗的军队就曾经打到过这个位置;

当然,最后由于疆域太过辽阔,无法管理就给放弃了。”

“但是,仍然留下了四大汗国,当年他们骑马无法管理这么大的陆地;

然而,我大明不一样了,我大明有汽车,有火车。”

“如果火车能修到泰西诸国的西海岸,从我大明京城到那里也就是二十天不到;

当年,天德率领大军去北平一趟都还得一个月呢。”

中山王徐达看到这里,眼睛猛的一亮,连忙说道:

“这么说,只要铁路修通,我大明完全有能力占领这一大块陆地;

铁路线一旦修通,咱们大明的军队一个月内,可以开到这片大陆上任何一个地方。”

“上位,这么多好地方啊;

“放在那里简直是太浪费了,那成吉思汗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大明能做到;

他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大明还是能做到。”

朱樉这个时候也嘎嘎怪笑道:

“徐叔,别忘了咱们还有汽车,只要这条从大明到泰西的铁路修通;

搭配上咱们大明的汽车,谁敢不服,大明天兵的降临根本就用不了一个月。”

众多武将听到这里,眼神也是亮了起来,齐齐喊道:

“陛下,这么大片的土地,全都应该是咱大明的!”

这话,听的朱元璋狂翻白眼,幽幽的说道:

“看看这才是你们该干的活,以后不该掺和的事情,都少去掺和!”

宋濂听到这里脸色直接绿了,连忙说到:

“陛下不可啊,这一路杀过去,至少要途经几十个国家,肯定会激起滔天血浪;

太有伤天和了。”

朱樉听到这话顿时不乐意了,心情沉重的说道:

“宋大人,你还记得去年来大明的西域诸国使团吗?

他们就是当年四大汗国,其中的三个汗国分裂出来的,他们已经组成了百万联军东征。”

“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大明的河西走廊地区就会被百万大军压境。”

汤和这个时候也插话道:

“我大明在河西走廊的天马城已增兵至三十万,大明科学院至少送过去了十万条火绳枪;

还有数不清的诸葛连弩,连洪武大炮都送过去了五千门。”

“啥,这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