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 第129章 胡惟庸任宰相

“老二,韩国公李善长年事已高,如今要告老还乡。”

“咱大明的丞相之位不能空悬,目前能接替他位置的,只有伯温、你安排在西洋的杨宪;

还有这胡惟庸。”

“奈何,刘伯温主持御史台,重要性不比丞相之位差半点,暂时不可轻动。”

“那杨宪又远在西洋波斯湾,为我大明开疆扩土;

镇守黑油产区,现在也不是调他回朝的时机。”

“咱思来想去,目前只有这胡惟庸最合适了,御史台和户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

清查市舶司账目,十个月来竟然没有一起,偷税漏税的事情出现。”

胡惟庸这个时候连忙跪在地上道:

“启奏陛下,微臣这一年来,还是干了不少错事的;

市舶司刚刚成立的时候,这海外的诸多物资在大明没有价格。”

“因此漏掉了不少税收,不过微臣派市舶司官员关注这些物资的市场价格;

发现差额后,还是把这些税银给追缴了回来。”

朱元璋听到这里,却是颇为大度的说道:

“这个不可避免,开海之后海外的物资和珍宝,在大明的确没有一个准价;

你能想到这个办法已经是能臣了。”

朱元璋这个时候看向朱樉问到:

“老二,你看这个胡惟庸怎么样,能否担得起我们大明的丞相之位!”

朱樉看着胡惟庸叹息道:

“胡大人的能力足以担任丞相之位,不过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他的才能用在治国上;

可以成为一代明相,但如果心不正则会祸乱朝纲,万劫不复。”

朱元璋听到这里,凝重的看向胡惟庸道:

“胡惟庸,你相信秦王的眼光不,他既然这么说自然是有所指;

咱希望你能保持初心,你在市舶司十个月收到六千万两银子的税银。”

“其中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证明你有能力也有手段,处理好这大明的各方势力;

咱可是听说,你今年连朱桓和朱亮祖的面子都没给。”

“他们闯港的税银你追不回来,咱不怪你,毕竟有些事情你也无能为力。”

“但是,你在闯港事件之后;

敢向水师申请铁甲战舰,炮轰不法商船,你就有资格入主中书省。

就这样,此时的朱元璋极度认可胡惟庸,愣生生的把他推上了相位。

李善长和胡文庸离开了勤政殿之后,朱樉看着胡惟庸离去的身影,叹息了一声。

太子朱标狐疑的看了一眼朱樉道:

“老二,你这是不看好这胡惟庸的执政能力!”

老朱头这个时候也看了过来。

“父皇、大哥,这胡文庸的能力不容置疑;

不过他身上淮西一脉的痕迹太重了,这些痕迹会影响到他的执政。”

“他在淮西一脉的手里拿了太多不该拿的东西,这些债务他不得不还回去;

所以,他最终的归宿就是菜市口的断头台。”

“放屁,他的荣耀都是朝廷给的,都是咱给的;

和淮西一脉有什么关系。”

朱樉听到这里,无语的看向朱元璋道:

“父皇,朝廷是什么?”

“朝廷简单的来说,就是皇帝和百官,皇帝有的无非是皇城的几座宫殿而已;

具体施政和国策的执行,还是需要靠百官去做。”

“所以朝廷的饭还是在分锅吃的,而这胡惟庸就是淮西一脉的代表人物;

拿了人家这么多年的好处,总的还回去吧!”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色立马黑了下来:

“合着这个事情还无解了,咱这些年也意识到了不能让淮西一脉,一家独大;

对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一脉的抱团,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甚至大大增加御史台的权限,用来制衡中书省;

可惜收效甚微。”

朱标这个时候也是叹了一口气道:

“打天下之时,靠淮西一脉的文臣武将完成了开国,现在治国之时反而受到他们的掣肘;

这死结,真不好解开。”

“那可不一定!”

朱樉翻着白眼说道:

“只是,父皇当年对诚意伯刘伯温做的错事,现在必须要改过来;

否则,朝局总有一天会失衡。”

朱元璋听到这里,立马急眼了:

“老二,你说清楚,咱怎么对不起那刘伯温了;

今天你要不讲个明白,咱非抽你三十马鞭!”

“爹,这刘伯温可是你的第一智囊;

民间都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开国之后你是怎么对他的。”

“就给人家封一个伯爵,儿臣知道你要说什么;

无非是他清高、投靠的时间晚一点,那又如何?”

“万事看结果,他的功绩足以封国公,你可到好连个侯爵都不给;

开国六国公全部都是淮西一脉的,连侯爵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也全是淮西人士。”

“唯一一个有点影响力的刘伯温,还被你封了个伯爵;

虽然他自己嘴上说不在乎,但是这事放在谁身上,能开心的起来。”

“你这波骚操作直接让刘伯温在朝中成了笑柄;也让朝局彻底失衡。”

“如今的局面,在您封赏大典结束以后就注定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色也是颇为尴尬:

“那个老二啊,如今这朝局需要浙东一脉雄起,要不咱直接把刘伯温的爵位提起来。”

朱标叹了一口气说道:

“父皇,现在已经开国五年,封公恐怕很难;

但是刘伯温执掌御史台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借着明天让胡惟庸接任丞相的契机;

直接封刘伯温为诚意侯,也隐形增加了御史台的话语权。”

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

“就算封他做侯爵,他带领的浙东一脉也顶不住淮西势力吧!”

“天马城传来郭英的最新消息,西域的百万联军已经到达天马城外围;

随时有可能杀向天马城。”

“给刘伯温封侯之后,让他即刻启程前往西北防线协助郭英,击溃西域的百万联军;

如此下来,等大军归来之际,就可以给他名正言顺的封公。”

朱樉听到这里说道:

“这样挺好,刘伯温的御史台对中书省的监察力度,就不会有名无实了;

不过,这一切终究是救不活那胡惟庸了。”

“他陷的太深了,已经出不来了!”

朱元璋却是冷哼一声: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如今他已经是丞相之位,如果他有大毅力,也不是没有机会活下来。”

“可惜咱现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否则绝对不用他!”

“爹,儿臣让那杨宪在西洋磨练,给他的任务是和平演变波斯国,我给了他五年时间;

他如果能解决掉西洋的问题,等他回来后就是一个合格的丞相之才。”

“他这几年远离大明本土,也不可能被淮西一脉攻击;

他是在知府任上,直接被儿臣弄到西洋做总督的,没有接受浙东和淮西一脉的恩惠。

“他只是刘伯温的弟子,却与浙东一脉的因果不大;

未来他坐上相位施政,三成靠自己的才能,三成靠刘伯温浙东一脉的帮扶。”

朱标这个时候看向朱樉狐疑的问道:

“剩余的四成呢?”

朱樉听到这里,顿时翻了个白眼道:

“本王带他经略西洋,他功成之际感恩的肯定是皇家啊;

大哥,老弟为了给你培养一个人才费了多大劲,现在你知道了吧!”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说道:

“一个仰仗皇家的丞相,才符合我们的利益,不管是李善长还是即将上任的胡惟庸;

他们首先代表的是淮西勋贵的利益,其次才是朝廷的利益。”

“哎,这些事情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