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 第335章 徐阶的落幕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第335章 徐阶的落幕

作者:老子到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5:26:55 来源:小说旗

“好一个,大明第一清官啊,八百多万两银子,整个南直隶加上浙江;

去年的赋税也就八百万两,这可是大明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

“要是在西北地区,三个行省也就八百多万两银子的税银啊!”数金子的清官 “看来,是本官错了,清流和清官不是一回事;

只是治国理政的手段不同,说的再贴切一点就是党争。”

“看来孔老夫子的学说,只能过滤学渣,对于丧尽天良的人渣,还是过滤不掉的。”

“即日起,革除徐阶内阁首辅的职位,抄家灭族。”

“至于,内阁首辅的位置,由阁员高拱担任。”

“胡宗宪,你立刻安排一下,下了朝就去抄没了徐阶在京城的家。”

“海瑞,你手里的账本尽快转交给大理寺卿诸葛聪;

孤给这些狗官一天的时间,明日早朝前还没人自首的,诸葛聪,你直接按名单抄家。”

当天,大理寺衙门,刚交接完账本,就来了五六个官员自首。

诸葛聪看着海瑞,幽幽的的说道:

“海大人办事真利索,我诸葛聪还没有出衙门呢;

他们就都利索的跑来自首了。”

海瑞连忙说道:

“这都多亏诸葛大人的威名,他们不敢不来。”

“下官还要去徐府一趟,这就先告退了!”

海瑞离开了大理寺,径直向徐阶的府邸而来。

胡宗宪看到海瑞的到来,幽幽的说道:

“海瑞,大理寺交接的事情忙完了吗?”

“你怎么来这里了?”

海瑞苦笑一声说道:

“胡阁老,海瑞心里有一些猜测,如果猜测为真的话,您恐怕在徐府找不到多少银子。”

胡宗宪听到这里,脸色立马凝重起来,郑重的说道:

“此话何解?”

“胡阁老,我们还是先抄家吧;

现在下官只是猜测,还是得得到拿到确凿证据之后,才能下最终定论。”

就这样,胡宗宪和海瑞在徐阶的府邸忙活了三天,甚至连上朝都没去;

最后徐阶脸色难看的说道:

“海瑞,现在你不用卖关子了吧;

这徐阶的府邸只抄出来八千两银子,至于那些值钱的宝贝都有皇家的印记。”

“都是陛下赏赐的,这下我们抄家算是抄了个寂寞。”

“你一进徐府就不太对劲,现在该说说这是啥情况了吧。”

海瑞苦涩的一笑,悠悠的说道:

“胡阁老,抄不出来银子比抄出来银子更可怕;

一个内阁首辅,标榜的和忠勇公家都差不多了,却在他老家抄没了几百万两银子。”

“这些都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没找到的银子都去哪里了。”

“哪怕徐阶真是个清官,也有三四百万两银子对不上账;

他们徐家做的可是海外贸易,下官估计他们徐家八成是狡兔三窟,把银子润出大明了。”出海躲灾 胡宗宪听到这里,脸色剧变,郑重的说道:

“那太子殿下的满门抄斩,恐怕也杀不了多少人了。”

海瑞苦笑一声说道:

“下官在松江府走访,他们的家主徐展膝下有三个儿子;

却只有一个儿子常伴膝下,剩余两个儿子不知所踪。”

“至于徐阶明面上只有一个儿子,喊着为了避嫌,让他留在松江务农;

首辅的儿子务农,甚至在某一段时间他还因此受到了清流的传颂。”

“可是,下官在松江府没有找到他的儿子;

甚至听说,徐阶在为官之前就成婚有过一个儿子,但是也不知所踪。”

“一切的迹象都表明,徐家把大部分的家族成员送到了海外;

自己和他那大哥徐展在大明捞钱,就算万一真出事了,徐家也不会垮掉。”

“一个知府都能给徐阶送三十多万两银子,他这二十年照顾了多少官员谁能知道;

他从里面捞了多少银子,这压根就是一个谜。”

“到底是三五百万两,还是上千万两银子,这恐怕永远也查不清了。”

胡宗宪听到这里,脸色颇为难看,脸色阴沉的说道:

“果然好手段,徐阶这一手可比严嵩高明多了;

狡兔三窟,哪怕被处斩,他们徐家也不会倒,照样在海外过的有滋有味的。”

“海瑞,立刻随我进宫面见太子!”

“这个事情要重视起来,否则我大明就要被这些蛀虫掏空了。”

半个时辰后。

东宫内,朱厚熜听完胡宗宪说完,脸色颇为难看,阴沉的说道:

“关于东南沿海那些世家大族,走私商品到国外,朝廷一直在打击;

可惜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原来病根在这里呢?”

“海外是他们给自己留的退路,他们不但干走私,连银子和人都润出去了。”

“这事,必须得处理,胡阁老你有什么想法?”

胡宗宪叹息一声说道:

“太子殿下,有些事情不知道该不该说,他牵扯面很广。”

朱载垕听到胡宗宪这么说,脸色立马凝重了下来,郑重的说道:

“说,天大的事情,孤来扛着。”

胡宗宪听到朱载垕的话,凝重的说道:

“从仁宗皇帝开始,我大明的船队采用蒸汽动力,海上实力非常强大;

然而,海上的倭寇和居住在东南沿海各个岛上的贼寇,在正统年间也有了蒸汽船。”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些蒸汽船都是大明的造船技术,泄露出去导致的;

但是有些资源却是他们的硬伤,比如说煤炭。”

“这东西,朝鲜只有一座小煤矿;

倭国听说也是一个煤炭资源稀缺的国家,至于东南海岛上的那些贼寇更是什么都没有。”

“这些年,他们的煤炭都是从哪里来的;

微臣想到的,只能是从大明走私了。”

“这是倭寇和东南贼寇难以彻底剿灭的原因,这些年朝廷闭关锁国;

更是限制了蒸汽船的建设,而那些贼寇的船只却是越来越多。”

“百官说远洋贸易是劳民伤财,可是,太宗年间有三成的国库岁入;

都是郑和船队,从海外带回来的。”

“自从闭关锁国之后,这些贸易朝廷是停了,不过走私却是越发越猖獗。”

“银子都被那些贪官污吏,还有那些世家大族给赚了。”

“每次,朝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