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大明,从洪武朝活到和平建国 > 第492章 李鸿章要哭了

“太后,这肯定不合适啊!”

“您是为了大清国殚精竭虑,这都是下面的那些赃官造的孽;

他们给太后您抹黑了,让您受不白之冤了,奴才这就把他们处理了去。”

慈禧听到张之洞的话,叹息一声说道:

“荣禄啊,做事要有分寸,打击面不要太广,圣人的仁恕之道你也要铭记;

如今国事艰难,你要认真做事,辨别忠奸。”

“给朝廷一个交代,也要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当然了,顺便也要给哀家一个交代。”

荣禄为慈禧太后做了一番保证后,离开了皇宫。

慈禧太后看着圆明园旧址方向,叹了一口气说道:

“张之洞,你太理想主义了,如今朝廷**你以为哀家不知道,从乾隆爷末年;

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四代大清王,都没有把他们处理掉。”

“如今,新一代大清王年幼,哀家又是个女人,只是监国而已;

如果妄动刀兵,恐怕不是一扫寰宇,而是大清直接灭亡吧。”

“或许哀家有点自私,但是只有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才肯为大清卖命;

祖宗的江山,绝对不能在哀家的手里丢了。”

“至于百姓,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不都是活的很艰难吗?”

“你们说的秦皇、汉武,百姓生活的也不怎么好吧,朝廷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

你看不透这官场本质,落得今日之下场也就不奇怪了。”

荣禄出宫以后,苦笑一声说道:

“哎!”

“这啥脏活都让我干,我荣禄的未来恐怕也不太妙啊。”

荣禄没敢停歇,乘着轿子就来到了李鸿章的府邸,门房通报之后,李鸿章亲自迎接了出来。

一番寒暄后,李鸿章引荣禄在李府正堂入座。

李鸿章叹息一声说道:

“荣大人,是不是我李鸿章的末日要来了,这张大人前脚走了,恐怕我李某也保不住了吧?”

“圆明园旧址那片坟茔,外加那块碑文,恐怕得让不少人掉脑袋了。”

荣禄听到李鸿章的话,苦笑一声说道:

“李大人,你都知道了?”

“我说,荣禄大人,大半天的时间,这事早就传遍京城了;

并且还在向周边蔓延,那里有秦始王的卫队镇守,也没人敢拦截看热闹的人群。”

“下来刚才回来报信,那块碑文今天看哭了上百人;

还有一千多号人向张大人叩头,到现在人群还没有散呢。”

“如果朝廷拿不出平息民怨的办法,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动乱。”

“所以,荣禄大人前往皇宫的时候,我李鸿章就知道,我得为这次的国防税陪葬了。”

荣禄听到李鸿章的话,也沉默了下来,最后叹息一声说道:

“那是华夏科学院院长、大明联邦秦始王立的碑文,他这次赶走英、法、俄三国联军;

他在百姓心目中,已经被神化。”

“百姓必然相信碑文上的记载,这样也就意味着大清遍地是贪官;

你李鸿章奏报执行的国防税,就是在掠夺百姓的钱财。”

“李大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朝廷和太后都得被这四万万百姓痛骂,这样的后果就是民心不稳。”

“李大人,这次朝廷收到了两百万两银子的国防税,下边至少截留下来五百万两以上吧;

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可是太后知道我朝官员官俸太低,也就没有去查。”

“现在出事了,民怨沸腾;

这搜刮民脂民膏的罪名,不该由朝廷和太后背吧?”

“李大人,你感觉我荣禄说的可对?”

李鸿章听到荣禄的话,苦笑一声说道:

“明白了,张之洞一生清廉最后也不过是一杯毒酒,躺在国耻石旁;

我李鸿章没有他那么清廉,但我李鸿章也是尽心尽力为大清做事。”

“如今民怨沸腾,国祚不稳,我李鸿章无非是和张大人一样,饮下一杯毒酒;

把罪名和骂名都揽在自己身上。”

“让朝廷,顺利走出这场风波。”

荣禄听到李鸿章的话,苦笑一声说道:

“人生啊!”

“真是看不透,我们活在世上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位极人臣,一品大员又如何,最终只能归于黄土。”

李鸿章听到荣禄的话,也是感叹道:

“世事无常,张大人清官治国已经魂归泉台,我李鸿章不看品行,维稳治国也将走向陌路;

荣禄大人,你说,我们大清还有救吗?”

“临别之时,有一言相赠,荣大人,告老还乡吧;

如此下去,很快就轮到你了,这天太黑了,凭借你我散发出来的这点光芒,照不亮这天下。”

荣禄听到李鸿章的话,也是五味杂陈,最后心中暗骂道:

“见鬼的世道,不行,李鸿章不能死,这老小子要是也死了,下一个八成就轮到我荣禄了。”

想到这里,荣禄连忙说道:

“李大人,先不要采取极端,你明日上朝,就上书自己没有管理好属下那群官员;

导致他们盘剥百姓,你先让他们把这次贪墨的银子吐出来还给百姓,然后自贬为民。”

“这样,给朝廷和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或许可以保住性命;

总之,你绝对不能自杀。”

“不要像张之洞那样,太后给他生的机会,他死活不要;

一心求死,这是何苦呢?”

“他在世的时候,都解决不了的弊政,难道他选择赴死就可以解决了吗?”

“李大人,张大人的前车之鉴,你可不要重蹈覆辙啊;

哪怕再难都要活下来,因为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

第二天早朝之上。

慈禧脸色阴沉的看着朝中百官,幽幽的说道:

“昨日,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圆明园遗址上自杀身亡,这事诸位爱卿可曾听说?”

“秦始王还给他修了一座坟,就地埋在国耻石旁;

张之洞墓碑上记载了他的生平,也记载了国耻石的由来。”

“现在民怨沸腾,现在至少有上万人聚集在圆明园旧址,民怨沸腾;

这事你们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户部侍郎左斌听到慈禧的话,连忙说道:

“启奏太后,那碑文上的记载简直是胡扯,国防税可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有了这两百万两银子,大清科学院才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