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鸡毛不是蒜皮 > 第83章 操心村长

鸡毛不是蒜皮 第83章 操心村长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5:56:18 来源:小说旗

在宁静的山村里,有一位被大家称为“操心村长”的人,他叫李大山。

他身材中等,脸庞被岁月的阳光晒得黝黑,就像被反复炙烤过的土地一般,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仿佛是时光在他脸上雕刻出的沟壑。

他的一双眼睛却总是闪烁着热情与关切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给人以温暖和安心。他那常年劳作的双手布满了老茧,仿佛是他为村子操劳的勋章,每一道裂痕、每一处厚茧都见证着他为村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

他身上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布褂子,那是他平日里最常穿的衣服,褂子上的颜色虽已褪去,但却散发着质朴的气息。

有一次,村里准备修建一条新的灌溉水渠,这可是关系到整个村子农作物生长的大事。

李大山四处奔走筹集资金,他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穿梭在各个可能提供资金支持的地方。

他去了镇上的企业,低声下气地跟企业老板讲述村子的困境,希望能得到一些赞助;又跑到了相关的部门,一遍又一遍地提交申请材料,详细说明水渠修建对村子发展的重要性。

好不容易筹集到了部分资金后,他又联系了施工队,仔细地和施工队商讨施工方案、工程预算等事宜。

在施工过程中,因为要占用老李家一小块地,老李对此很有意见。老李觉得村长没有提前跟他商量好,就在村子里嘟囔着说村长不把村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只想着自己出成绩。他在村子里的大树下、水井边,逢人就抱怨,那语气中满是不满和怨气。

不仅如此,老李还拉着几个平时就对村长有点看法的村民一起发牢骚。

他们在村口的大榆树下围成一圈,老李气呼呼地说:“你们看看,这村长为了修水渠,说占我的地就占了,也没个商量,这让我怎么种庄稼啊。”

其中一个村民附和道:“就是,他可能就想着把水渠修好了,自己脸上有光,哪管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死活。”

另一个村民也跟着说:“我看他当村长这几年,管得太宽了,这也插手那也插手,现在都欺负到咱头上来了。”他们的抱怨声越来越大,引得路过的村民纷纷侧目。

李大山听到这些误解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像被人无端地在心上浇了一盆冷水。但他还是耐心地跟老李解释,说这水渠修好了对整个村子都有好处,包括他老李。

他拍着老李的肩膀说:“老李啊,这水渠一旦修好,水就能顺畅地流到咱村的每一块地里,到时候庄稼肯定长得更好,你的收成也会翻倍啊。”

可老李气头上根本不听,还一把甩开村长的手,皱着眉头说:“你别在这说漂亮话了,我只知道我的地被占了,现在啥补偿都没有。”这让李大山有些无奈,他只能叹了口气,心想时间会证明一切。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村庄的小道上,那金色的阳光就像一层薄纱轻轻地覆盖在大地上。李大山就已经在村子里开始了他的“巡视”。

他习惯性地先走到村子里的那口老井旁,看看井水是否充足,水质是否清澈。他微微弯下腰,仔细地观察着井水的水位,又用手轻轻捧起一捧水,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确认一切正常后,他才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就听到了一阵吵闹声从村东头的老王家传来。那吵闹声就像夏日午后聒噪的蝉鸣,一阵高过一阵,打破了村庄原本的宁静。他皱了皱眉头,急忙加快脚步赶了过去。

来到老王家的院子前,只见老王和他的媳妇正吵得不可开交。老王涨红着脸,那脸就像熟透了的西红柿,红得几乎要滴出血来。他大声嚷嚷道:“这鸡又跑到隔壁家去啄菜了,你怎么就不好好看着!”

他媳妇也不甘示弱,叉着腰回怼:“我每天忙里忙外,洗衣做饭,还要照顾孩子,哪有那么多时间盯着鸡!”说着说着,她的眼眶都红了,仿佛受了极大的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随时都可能滚落下来。

院子里的几只鸡被这吵闹声吓得咯咯乱叫,四处乱窜,鸡毛在空中乱飞,更加增添了院子里的混乱。

李大山连忙走进院子,大声说道:“都别吵啦!这点小事值得这么大动肝火?”

老王看到村长来了,气呼呼地说:“村长,你说这可怎么办,隔壁老张都来抱怨好几次了。他家的菜都被啄得千疮百孔了,他现在对我意见大得很。我也不想这样啊,可我这媳妇总是不上心。”

他媳妇一听这话,立刻火冒三丈,指着老王说:“你还好意思说我,你平时不也没管过鸡吗?你就知道在外面瞎晃悠,家里的事你管过多少?”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李大山赶紧摆摆手,说道:“我去跟老张说,你们也把鸡圈修一修,别再让鸡乱跑了。这鸡要是再不管,说不定哪天就丢了,到时候你们损失可就大了。”

说完,李大山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老张家里。老张正坐在院子里生闷气,他的眉头紧锁,就像两座小山,满脸的不高兴。

看到村长来了,抱怨道:“村长,你看老王他们家的鸡,把我家菜都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我那些菜可是我精心伺候长大的,我每天起早贪黑地浇水、施肥、除草,就等着能吃的时候尝尝鲜呢。你看这叶子,都被啄成筛子了。”

老张一边说,一边心疼地指着那些被啄得不成样子的菜,那菜叶子上布满了鸡啄过的小孔,有的叶子甚至已经残缺不全了。

李大山笑着坐在老张旁边,说道:“老张啊,我刚从老王家过来,他们也知道错了,正准备修鸡圈呢。大家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别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你看这样行不行,等老王把鸡圈修好后,让他赔你一些菜苗,你重新种上。我也会监督他们,以后不会再让鸡跑出来了。”

老张听了村长的话,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点了点头说:“行吧,既然村长都这么说了,我也不好再计较了。不过他们可得说话算数,赶紧把鸡圈修好,不然我可不答应。”

到了中午,村子里的广播突然响了起来。原来是村西头的刘奶奶和她的儿子闹矛盾了。

李大山匆匆扒了几口饭,那饭还是妻子刚做好的,热气腾腾的,散发着米饭的香气,但他也顾不上享受了。他放下碗筷,就往刘奶奶家赶去。

刘奶奶家的气氛很紧张,刘奶奶坐在椅子上抹着眼泪,那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打湿了她的衣襟。她哭诉着说:“我儿子要把我送到养老院去,我不想去。我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都熟悉,每一棵树我都有感情,我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舍不得这些老邻居。我在自己家里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养老院啊。”

她儿子在一旁无奈地说:“妈,我工作忙,经常要出差,有时候一去就是好几天,根本没时间照顾你。去养老院有人照顾你不是挺好的嘛,那里还有很多和你一样的老人,可以一起聊聊天,你也不会孤单。我这也是没办法啊。”

李大山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你们都先冷静冷静。刘奶奶,孩子也是担心照顾不好你,他也是一片孝心。孩子呢,养老院虽然有人照顾,但哪有在家里自在。要不这样,我们在村子里找个细心的人,平时帮忙照顾刘奶奶,你也多抽点时间回来看看。咱们村子里的赵大婶,人特别热心,也有照顾老人的经验,我去跟她说说,让她帮忙照顾刘奶奶。不过呢,刘奶奶,你也得理解孩子的难处,他工作确实不容易。”

一番劝说后,母子俩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矛盾也就化解了。刘奶奶拉着村长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你啊,村长,不然我和我儿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下午,李大山又去处理了几户人家因为争水而产生的纠纷。那几户人家在水井旁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着,互不相让。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涨红了脸说:“我家人口多,用水量大,就应该多给我家一些水。”他的声音很大,仿佛要让所有人都听到他的诉求。

一个上了年纪的大爷则不服气地说:“我家种的地多,需要浇水,我也需要更多的水。”他的语气也很坚决。

李大山苦口婆心地跟大家讲道理,他说:“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水是大家的资源,不能因为一时的争抢而伤了和气。我们要互相理解,互相照顾。我们可以按照每家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合理地分配用水。这样大家都能公平地用到水,也不会有矛盾了。”

他还帮忙重新规划了用水的时间,根据每户人家的人口和实际需求,合理地分配了用水。大家听了村长的安排,都觉得很公平,也就不再争吵了。

处理完争水的事情后,李大山正准备回家休息一会儿,突然又听到有人喊他。

原来是村南头的小李和小赵因为一棵树的归属问题吵起来了。那棵树长在两家的交界处,小李说是他家的,小赵说是他家的。

李大山来到现场,仔细地查看了那棵树的位置,又询问了一些村里的老人。

老人们回忆起这棵树的来历,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老人说记得小时候这棵树就在小李家的地旁边,应该是小李家的;有的老人则说好像是小赵的爷爷种的。李大山耐心地听着,然后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最后,他根据村里的老规矩,确定了这棵树的归属。

小李和小赵虽然一开始还有些不服气,但在村长的耐心解释下,也都接受了这个结果。

就在李大山准备回家的时候,又有村民跑来告诉他,村中的孤寡老人李大爷生病了。李大山二话不说,立刻赶到李大爷家。

李大爷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就像一片随时可能飘落的枯叶。李大山赶紧找了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一起把李大爷抬到了镇上的医院。

在医院里,李大山跑前跑后地帮忙办理手续,他在各个窗口之间穿梭,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他还垫付了医药费,那可是他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经过医生的治疗,李大爷的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李大山这才松了一口气。

晚上,李大山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但他的心里却是满足的。他的妻子心疼地说:“你每天这么操心,累坏了吧。”

李大山笑了笑说:“累是累点,但只要村子里能和谐安宁,我就觉得值了。”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他就像一个大家长,操心着每一家每一户的鸡毛蒜皮的事情。因为他知道,只有把这些小事都处理好了,村子才能更加和谐、安宁。

然而,村里又有一些闲言碎语传出来。有人说村长这么积极地帮李大爷,是想让李大爷把他的那间老房子留给自己。

这些话慢慢地在村子里传开,有些不明真相的村民开始对村长有了看法。他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村长表面上是为大家好,实际上是有自己的私心。

甚至还有人在村中的小茶馆里议论纷纷,添油加醋地编造一些不实的传闻。

有几个村民在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抱怨,其中一个说:“你们看这村长,老是爱管闲事,说不定他帮李大爷就是有所图。”

另一个村民接着说:“我也觉得奇怪,他为啥对李大爷的事那么上心,原来是惦记着人家的房子。”他们的话越说越难听,仿佛村长就是一个心怀叵测的人。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李大山依然在村子里忙碌着。有时候,他会为了解决一件小事而跑遍整个村子,他的脚步踏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小道,每一个角落;有时候,他会为了调解一场纠纷而苦口婆心地劝说半天,他的嗓子都变得沙哑了。

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觉得这是他作为村长的责任,也是他对这个村子的爱。无论是哪家的孩子调皮捣蛋,还是哪家的婆媳又闹了别扭,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用他的智慧和耐心去化解矛盾。在他的努力下,这个小村庄变得越来越和谐,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后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老李那块地在修建水渠后,庄稼长得越来越好,那绿油油的庄稼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老李这才意识到村长的良苦用心,他后悔当初自己的误解,主动找到村长道歉。

而李大爷也在病好后,把村长帮忙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村民,大家这才明白是误会了村长,对村长的敬意也更深了。

但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原来村里有个年轻人叫二虎,他一直对村长有些不服气,觉得村长管得太宽。在误解村长的那段时间里,他在村里散布了不少不利于村长的言论。

当真相大白后,二虎心里有些愧疚。他找到村长,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村长,我之前错怪您了,我不该跟着别人瞎起哄。”

李大山宽容地笑了笑,拍着二虎的肩膀说:“没关系,孩子,以后看事情可不能只看表面啊。”

村民们意识到,他们有一个真正为大家着想的好村长,而那些曾经的误解就像一阵风,一吹而过,留下的是对村长深深的感激和信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里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村里的小学因为年久失修,有些教室的屋顶开始漏水,孩子们上课都受到了影响。

李大山又开始为修缮小学的事情忙碌起来。他组织村民们一起筹集资金,还亲自去寻找建筑材料,监督施工过程。

在他的努力下,小学焕然一新,孩子们又能在明亮、安全的教室里学习了。而李大山依旧每天在村子里忙碌着,操心着每一件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