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坏我名声?直接造谣! > 第272章 口径的震撼

几位老专家的表情在瞬间凝固,仿佛没听清李卫东的话,或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他们的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在李卫东手指所指的地方,神情中充满了诧异与震动。

“125毫米?”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最先反应过来,微微颤抖着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眉头紧锁,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质疑,“你确定不是105毫米或者更小口径?”

“没错,是125毫米。”李卫东笃定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在这一刻变得格外凝重。125毫米,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场对现有坦克火力体系的颠覆。

此时,所有专家的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惊愕,有怀疑,也有深深的震撼。

“李主任,125毫米的主炮……这已经超出了现有坦克火力的标准。”另一位年长的专家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丝丝紧张,

“目前,毛子的t-54和t-55坦克装备的都是100毫米火炮,漂亮国的m60主战坦克也只装备了105毫米线膛炮。你这次直接跳到125毫米,火炮的后坐力如何控制?车体如何承受?”

这番话显然引起了在座其他专家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疑惑与不安。

125毫米,这个口径意味着更强大的火力,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技术挑战——炮管的稳定性、发射时的后坐力、火炮与车体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短板。

李卫东并没有被这些质疑打乱,他神色如常,继续解释道:“我知道大家的担忧,125毫米滑膛炮的确超出了现有的火炮标准,但这是未来战争的必然趋势。随着敌方坦克装甲的不断增强,传统的100毫米和105毫米火炮的穿透力已经不足以有效摧毁最新型的重型坦克。”

他顿了顿,指着图纸上的主炮剖面图,继续道:“这门125毫米滑膛炮,不仅能够发射穿甲弹和高爆榴弹,还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更大的口径,意味着更远的射程,更强的穿透力,以及更大的毁灭性打击。”

话刚说完,会议室内的震惊情绪再次升腾。

“发射反坦克导弹?”一位年轻的专家忍不住脱口而出,眼中写满了震动,“这么大的主炮还能兼容导弹发射?这……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这听起来确实不可思议。”另一个专家皱着眉头,轻轻摇了摇头,似乎难以接受这个概念,

“炮弹和导弹的发射原理完全不同,怎么可能在同一个火炮系统中兼容?更别说这是125毫米的口径,后坐力本就难以控制,再加上导弹的精度,这……太冒险了。”

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位专家的脸上同时浮现出复杂的神色。他们并非不愿意相信李卫东,只是这个设计实在超出了他们的经验范围——毕竟,125毫米的火炮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李卫东依然保持着平静的神态,等到大家的声音逐渐平息后,他从容地继续道:“我知道大家的顾虑,125毫米的火炮确实对车体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已经对坦克的整体架构进行了全面优化。新型的液气悬挂系统,可以有效吸收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减少对车体的损耗。同时,火控系统也会实时监测炮管的状态,确保每一次发射的精准度。”

会议室内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寂。随着李卫东的解释,几位专家的神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知道,125毫米火炮的出现,意味着炎国坦克的火力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李主任,”那位最初质疑的老专家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叹息和无奈,“125毫米滑膛炮的确是个革命性的设计,但要实现它的稳定发射和精准打击,恐怕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你们真的有信心,能够让这门火炮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李卫东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回答:“有信心。这不仅仅是设计上的突破,更是我们对未来战场的预见。敌人装甲的不断进步,要求我们的坦克必须具备压倒性的火力优势,125毫米滑膛炮将成为我们在未来装甲战斗中的王牌。”

会议室内的气氛沉重且凝聚,所有人都在消化李卫东带来的这个震撼性消息。125毫米滑膛炮的出现,意味着炎国将有能力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一较高下,甚至在火力上实现超越。

片刻后,林将军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李主任,你的设计……的确让人震撼。我们一直都在追赶,现在,终于有机会反超了。”

几位专家闻言,目光中逐渐恢复了一些亮光。他们知道,尽管这门125毫米的火炮挑战巨大,但它的潜力同样巨大——一旦成功,炎国坦克的火力将彻底改写世界装甲部队的格局。

李卫东点了点头,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是的,将军,不仅仅是追赶,我们要的是超越。”

会议室内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句话中的力量。125毫米滑膛炮,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未来战场上,炎国坦克对敌人进行毁灭性打击的最强利器。

但这,才仅仅是开始。

李卫东缓缓展开第二张图纸,指向坦克的装甲结构:“这款坦克采用了复合装甲设计,外层是高强度钢板,内部则是陶瓷和抗爆材料的多层复合结构。它不仅能够有效抵御敌方的穿甲弹,还能大幅度减少高爆弹对装甲的破坏。”

他指着图纸上的装甲剖面,继续解释:“陶瓷层可以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而抗爆材料则能够有效抵御爆炸的冲击波。这种复合装甲的防护性能,比现有的钢装甲提升了至少30%。”

“陶瓷层?”一位军方的资深装甲专家惊讶地问道,“你是说,用陶瓷来做坦克装甲?”

“没错。”李卫东点头,“陶瓷材料虽然脆,但它的能量吸收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在面对高速穿甲弹时,能够有效分散冲击力。复合装甲的设计,正是通过不同材料的特性,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坦克的防护能力。”

会议室内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几位专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震惊之色越来越明显。陶瓷装甲的概念,他们以前或许听说过,但从来没有想过这种材料会被应用到实际的装甲设计中。

“李主任,”一位专家的声音有些沙哑,“你们的材料研究……已经达到这种程度了吗?”

李卫东微微一笑,没有过多解释,只是点了点头:“我们在材料学上的进展,已经足以支撑这种设计。”

几位老专家相互对视,明显能够看出他们的震惊。陶瓷复合装甲,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现有装甲防护理念的全面颠覆。

第三张图纸展开,李卫东指向坦克的底盘和发动机部分:“这款坦克配备了一台1500马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结合新型悬挂系统,能够在崎岖的地形上保持高速机动。无论是山地、丛林,还是沙漠地带,它都能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穿梭。”

“1500马力?”一位军工专家猛地坐直身子,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现有坦克的发动机功率不过1000马力左右,你们这是要把坦克变成飞车吗?”

李卫东淡然一笑,继续解释道:“高功率发动机不仅是为了提升速度,更是为了保证坦克在复杂地形下的稳定性。未来的战争,不再是简单的平原对决,山地、丛林、城市,这些复杂地形都将成为主要的战场。我们的坦克,必须能够适应所有的作战环境。”

“那悬挂系统呢?”另一位装甲专家忍不住问道,“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功率固然强大,但如果悬挂系统跟不上,坦克在高速行进中会因为震动而失去稳定。”

“悬挂系统采用了全新的液气混合设计。”李卫东解释道,“这种悬挂系统能够根据地形的变化,自动调整坦克的重心和悬挂的软硬度。无论是在颠簸的山地,还是在平坦的高速路段,坦克都能保持极高的稳定性。”

李卫东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在座专家们的心头。涡轮增压发动机、液气混合悬挂系统……这些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对坦克机动性的认知。

会议室内的气氛越来越凝重,几位专家的表情也从最初的怀疑,逐渐变得凝重和敬畏。他们知道,李卫东带来的这款坦克,已经不仅仅是一件武器,而是对现有装甲设计理念的全面突破。

李卫东展开最后一张图纸,指向坦克的内部结构:“这款坦克还配备了全新的信息化作战系统,能够与战场上的其他作战单位实现无缝连接。它不仅仅是一台单打独斗的战车,而是整个信息化战场的一部分。”

“信息化作战系统?”一位老专家皱眉,“具体怎么实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