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坏我名声?直接造谣! > 第316章 下一个目标,移动电话

“这不仅仅是一张网络,这是一场革命。”一位炎国高层领导在京城局域网的总结会议上感慨道,“李卫东的构想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信息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政府运作、科研协作、军事部署都将更加高效。”

会议室内,几位核心领导人神情严肃,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已经意识到,李卫东所设计的局域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成果,更是重新定义了国家的管理模式。

“京城局域网的成功只是第一步。”会议的主持人宣布道,“我们必须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个系统,尤其是在几个主要的工业和经济城市,确保信息化网络覆盖到每一个关键节点。”

很快,国家高层迅速通过决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城市部署局域网。首先是东部沿海的几个重要港口城市,包括沪海、津门、广城等地,这些城市是炎国的经济和工业核心,信息化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随即,其他重要的内陆城市也被列入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蓝图。

与此同时,李卫东的目光已经从局域网扩展到了更大的舞台。他明白,光是在城市内部建立局域网还远远不够,信息化的真正力量在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在京城局域网成功运行后,李卫东立刻开始着手设计广域网,也就是将全国主要城市的局域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

“我们必须将城市之间的网络连接起来。”李卫东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目光坚定,充满远见,“信息的流动不应仅限于城市内部,而应该跨越城市,连接整个国家。”

李卫东的广域网构想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信息网络计划。他决定通过铺设光纤主干网,将全国各大城市的局域网连接在一起。这不仅意味着各城市之间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还意味着炎国将成为全球少数拥有大规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国家之一。

技术团队的成员们纷纷点头,脸上满是激动。他们知道,李卫东的构想远远超越了当时国际上的任何信息化计划。西方世界还在为如何建立城市内部的信息网络而头疼,李卫东却已经着眼于全国范围的信息化革命。

“我们将在每个城市间铺设光纤主干线路,确保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李卫东在黑板上勾画出全国广域网的骨干结构图,“每一个城市都将成为广域网的一个节点,任何数据都能通过这些主干线路迅速传输到全国的其他城市。”

李卫东的广域网计划得到了国家高层的全力支持,光纤铺设工作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巨大的盾构机在城市之间的地下轰鸣作响,将一根根光纤主干电缆埋入地底,连接着炎国的每一座重要城市。

然而,李卫东的野心并不仅限于广域网的建设。他知道,未来的信息化不仅仅依赖于计算机和光纤网络,移动通讯将是下一场技术革命的关键。李卫东的视线逐渐从桌面计算机转向了更为便捷的通讯设备——手机。

在李卫东的记忆中,手机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研发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电话系统,但由于技术局限,这些设备体积庞大,只能安装在汽车上,被称为“车载电话”。到20世纪70年代,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手持式移动电话,也就是“大哥大”

这台“大哥大”庞大且笨重,重达近2公斤,长度接近30厘米,充电10小时只能通话30分钟。而且价格极其昂贵,几乎只有顶级富豪和企业高层才有能力使用。尽管如此,移动电话的出现仍然震撼了世界,因为它标志着人类通讯方式的彻底变革——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的跨越。

李卫东知道,在西方,移动通讯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漂亮国的几家公司正在研发类似“大哥大”这样笨重的移动电话,而毛子国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但李卫东并不打算走这条已经存在的老路。他不满足于制造一台“移动电话”,也不满足于追赶西方的“大哥大”技术。他的目标是直接跳跃式发展,创造出一款远超“大哥大”的设备——初级智能手机。

“我们不能被现有的技术框架束缚住思维。”李卫东站在研发团队的前面,目光坚定地扫过每一个技术人员,“我们不需要制造一个笨重的电话机。我们要直接进入下一个时代,一种能够兼具通讯、计算和信息处理功能的设备。”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全新的设备设计图。相比“大哥大”,这款设备的体积较小,外观更加简洁流畅。更重要的是,这款设备不仅仅是一部电话,它具备计算能力,能够运行基本的应用程序,支持数据传输和处理。

“我称它为**‘初级智能手机’**,”李卫东说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仅是用来打电话的,它还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处理简单的文档,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局域网。”

技术人员们被李卫东的构想深深震撼了。相比当时世界上正在研发的移动电话,李卫东的初级智能手机远远走在了前面。它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还是一个便携式的信息处理终端。

“我们可以为这款设备设计一个简化版的操作系统,类似于天工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李卫东继续解释道,“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或按键进行操作,不需要复杂的命令输入。它将成为每个人的随身助手。”

团队成员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讨论。李卫东的构想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但他们也意识到,这将是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走在最前面。”李卫东的声音铿锵有力,“我们不能追随西方的脚步,而是要超越他们。初级智能手机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而我们炎国将是这场革命的领导者。”

尽管李卫东的构想震撼了整个团队,但他们也意识到,初级智能手机的研发将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首先,如何在较小的设备中集成通讯、计算和数据处理功能?其次,如何为这款设备开发一个简化版的操作系统?最后,如何确保设备的电力供应和续航?

“我们需要一款高效的处理器和一块低功耗的电池。”李卫东在技术会议上说道,“这款设备的核心是它的计算能力,但同时也必须具备长时间的续航。”

他决定与国内的晶体管和电池制造商合作,设计一款专门为初级智能手机研发的微型处理器和高效电池。同时,李卫东还亲自带领软件团队,开发一款简化版的天工操作系统,适用于手机的屏幕和按键操作。

“我们不能让用户感到困惑。”他强调道,“这款设备必须像天工计算机一样,操作界面简单直观,任何人都能够轻松上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级智能手机的研发逐渐进入正轨。李卫东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设计每一个细节,测试每一项功能。尽管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但李卫东从未动摇过他的信念。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话,”他对团队说道,语气坚定,“它将是一场新的信息革命。”

……

随着初级智能手机的研发逐渐推进,李卫东的视野不止停留在技术开发的细节上。他深知,真正的科技革命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需要理论的引领和预言未来的远见。因此,在手机的研发进入关键阶段时,李卫东决定再次发表一篇重磅论文,向世界展示他对未来移动通讯设备的构想。

这篇论文不仅仅是对手机技术的探讨,更是对未来信息社会的预言。李卫东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观点:手机将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它将成为人类与信息世界的全方位连接器,承担起无数的功能,从通讯到娱乐,从办公到社交,甚至可以实现互联网的移动化。

“未来的手机将不再只是用来打电话,”李卫东在文章中写道,“它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思想、享受娱乐的主要工具。通过无线网络,手机不仅可以传输语音,还可以传输数据、图像,甚至视频。人们将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浏览网页,观看电影,进行视频通话。”

他更进一步阐述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未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阅读新闻,查找资料,甚至观看电影、电视剧,参与视频会议,进行远程工作。手机将成为每个人的掌中世界。”

这篇论文不仅是对技术的解析,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深刻预言。李卫东详细描述了未来移动设备的多功能化和智能化,强调了手机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如何彻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他还预见了未来的移动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下载不同的应用来扩展手机的功能,涵盖了娱乐、办公、社交等各个方面。

在这篇论文的最后,李卫东写道:“手机将成为人类与虚拟世界的桥梁。它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未来生活的核心。通过它,我们可以打电话、发信息、看电影、玩游戏、学习、办公。它将成为每个人的必备工具,改变人类与世界的互动方式,连接每个人与整个信息化的宇宙。”

随着这篇论文的发布,李卫东再次将世界的目光吸引到炎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科技界,他们被这篇文章彻底震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