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坏我名声?直接造谣! > 第318章 智能电话设计

京城局域网的成功搭建和全国光纤主干网的铺设,标志着信息化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

而李卫东,作为这一切的核心人物,目光早已放在了更远的未来——智能手机的研发。

西方国家的“大哥大”技术刚刚起步,移动通讯设备的体积庞大,功能单一,且价格昂贵,只有极少数企业高层和富豪能够负担得起。

要不了多久,漂亮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就会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手持移动电话,但它笨重的外形和超过2公斤的重量让它更像是一个“砖块”而非随身携带的设备。

但李卫东并不满足于追赶西方的“大哥大”技术,他的目标是直接跨越这一阶段,开发出一款功能强大、体积小巧的初级智能手机。

这款设备不仅仅是用来打电话的,它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处理数据、进行通讯、甚至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信息传输。

李卫东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桌上的一叠设计图纸和技术文档铺得满满当当。

作为穿越者,李卫东深知,智能手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使用体验的革命。

它必须具备易操作、便携、功能多样等特点,同时还要符合未来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我们不能只是一台电话。”李卫东对团队成员说道,语气坚定且充满远见,“我们要创造的是一台能够上网、处理数据、甚至进行简单计算的设备。”

首先,李卫东从外观设计入手。

西方的“大哥大”太过笨重,根本无法便捷携带。

他要求设备必须轻便,并且能够轻松放入口袋或手提包中。

于是,他决定将设备的重量控制在500克以内,高度不超过15厘米。

“我们需要使用更轻便的材料。”李卫东将设计图纸摊开在桌上,指着设备的外壳部分,

“铝合金和塑料的结合可以让设备既轻便又坚固,能够承受日常的使用和跌落。”

在设备的功能设计上,李卫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触控与按键结合的操作方式。

在当时,所有的手机都是通过物理按键进行操作,但李卫东认为,未来的设备必须支持更为直观的操作方式。

“我们可以在屏幕上集成一个简单的触控区域,用于滑动和点击,结合物理按键,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设备。”李卫东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张简化的操作界面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按键数量,还能让设备具备更多的交互方式。”

虽然李卫东的构想十分先进,但要将这些想法落到实处,技术团队面临着许多难题。

首当其冲的便是硬件微型化问题。

要将通讯模块、处理器、电池等核心组件集成到一台小巧的设备中,并确保其性能稳定、续航持久,这对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需要一款更小、更高效的处理器。”李卫东在一次技术会议上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与压力。

他的团队正在研发一款专门用于手机的微型处理器,这款处理器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通讯和计算能力,还要能够处理简单的数据传输任务。

“我们可以借鉴天工计算机的处理器架构,但必须进行大幅度的缩小和功耗优化。”李卫东指着设计图说道,“这款处理器必须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减少能耗,以确保手机的续航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卫东决定与国内最顶尖的晶体管厂商合作,研发出符合要求的微型处理器。

与此同时,他还召集了国内最优秀的电池专家团队,研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一款高效、长续航的电池。

“我们不能让用户每隔几个小时就给手机充电。”李卫东严肃地说道,“这款设备必须能够支持至少一天的使用,哪怕是高强度的通讯和数据处理。”

经过无数次的讨论、测试和优化,团队终于设计出了一款能够满足李卫东要求的微型处理器和电池模块。

尽管在性能上还无法媲美天工计算机,但这款处理器已经能够支持基本的通讯、数据传输和简单的计算任务。

……

硬件的设计只是智能手机研发的一部分,李卫东深知,智能手机的成功还必须依赖于一个简化版的操作系统。

在天工计算机的基础上,李卫东决定开发一款适用于移动设备的轻量化操作系统。

“我们不能让用户面对复杂的命令行界面。”李卫东在技术会议上说道,“这款操作系统必须像天工计算机一样,简单直观,任何人都能够轻松使用。”

李卫东提出了几个核心要求:

图形化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图标和菜单进行操作,而不是依赖复杂的命令行输入。

多任务处理:虽然手机的计算能力有限,但它必须能够在后台处理简单的任务,比如接收短信、推送通知等。

简化的应用系统: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还必须具备基础的信息处理能力,比如文字编辑、日历、计算器等功能。

“我们要让这款设备成为个人的随身助手。”李卫东说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用户可以用它来处理日常事务,查看日程表,拨打电话,甚至上网获取信息。”

为此,李卫东亲自带领团队,设计了一套简化版的天工操作系统框架。这个操作系统不仅支持触摸和物理按键的组合操作,还具备简单的应用程序架构,能够支持未来的应用程序开发。

在操作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李卫东特别强调了用户体验。他要求操作界面必须简洁、清晰,任何复杂的功能都应该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卫东和他的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的用户测试,优化每一个细节。

除了硬件和操作系统,李卫东的智能手机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挑战:移动通讯的实现。当时,全球的移动通讯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依赖于模拟信号进行语音传输,数据传输的速度非常缓慢,几乎不可能支持李卫东所设想的互联网功能。

“我们需要为这款设备设计一个独立的通讯模块。”李卫东在会议上说道,“这个模块不仅要支持语音通话,还必须能够进行数据传输。”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李卫东知道要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并不现实,但他仍然决定在手机中集成一个简化的数据通讯模块,能够支持基本的短信和低速数据传输。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模块实现短信、电子邮件等文字信息的传输。”李卫东解释道,“虽然暂时无法支持高清视频或复杂的网页浏览,但这将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为了确保手机的稳定通讯,李卫东决定与国内的通讯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小规模的实验性移动通讯网络。这个网络将作为智能手机的测试平台,支持基本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经过数月的紧张研发,李卫东的智能手机样机终于迎来了诞生的时刻。这个样机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设备,具备基本的通讯、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功能。虽然在功能上还无法与未来的智能手机媲美,但它已经具备了许多划时代的特性。

李卫东站在实验室的中央,手中拿着这台样机,目光中充满了自豪与期待。这台设备比他预想的要小巧得多,重量也控制在了他的要求范围内。屏幕虽然不大,但已经能够显示简洁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幕和物理按键进行操作。

“这是我们第一台智能手机样机。”李卫东对团队成员们说道,声音中透着深深的自豪,“它不仅是一台通讯工具,它将是未来信息社会的核心工具。”

团队成员们围在李卫东身边,目光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他们知道,这台样机的诞生,标志着炎国在移动通讯领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李卫东轻轻按下了手机上的电源按钮,屏幕瞬间亮起,一个简洁的界面出现在众人眼前。李卫东轻轻滑动屏幕,查看日程表、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整个操作过程流畅而直观。

“这只是开始。”李卫东微微一笑,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未来的智能手机将比这更小巧、更强大,它将改变人类与信息的互动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