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日之火力不足 > 第195章 缅甸张菩萨

抗日之火力不足 第195章 缅甸张菩萨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6:08:11 来源:小说旗

缅甸的反抗军在缅甸中部和英国的印度远征军打的极其惨烈。

1944年七月下旬,整个东南亚独立运动如同风暴,到处都在反抗英国人的统治。而英国政府已经极其困难,为了维系对德意的战争,为了杀一儆百,为了缅甸的粮食和橡胶能够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英国,英国人在缅甸大开杀戒。

只要有村庄或者城镇有人抵抗,那么印度军队就会直接炮轰整个城镇,甚至会动用凝固汽油弹,进行残酷屠杀。

整个缅甸中部,一片火海,燃烧后的灰烬,把天空落下的雨水都染成黑色。

1944年8月1日,英印军队进入曼德勒城,8月3日分兵两路,一路四万军队往西北面的腊戍,一路六万向北边的杰沙,分兵前进。

因为英印军队的大肆屠杀,大量的缅甸难民沿着西北面的山间道路,向着中国边境逃亡,所有缅甸难民都知道,只有先逃入中国境内才有活路。

很多家庭和部族,在逃难的过程中死于饥饿和疾病,哭泣声在缅甸的丛林里回响。

从现在起,英印军队将正式进入张国辉和祁连山的地盘,这片丛林里到处是奔跑报信的游击队小队,隐蔽的草丛深处到处都是无线步谈机的汇报声。

张国辉通过一手枪,一手犁,已经在曼德勒以北,控制了四百多个村庄和城镇,共有三万缅甸游击队战士和六千中国远征军。

野火再次向缅甸的北部派出了一万步兵,同时再次支援了一百二十门各种口径的日本大炮和充足的弹药。

这一次,远征军的战斗人数达到了四万六千人,大小火炮总计两百一十门,地雷三万枚,手榴弹一人十枚,超过四十六万枚,甚至为了对付英国人的坦克,他还搞来了两千个日本人的粪拔子,实在不能拿出火箭炮,那就加长竹竿将就用吧。

野火在电报里说道,“反正在印度东北部我们也会对上印度步兵,那么不如就在缅甸的丛林里,一次性解决了他们,狭路相逢勇者胜!要么不打,要么就在丛林里彻底打残英印军队。”

既然要英印军队执意北上,既然野火说了要彻底打残英印军队,那么张国辉和祁连山,这一次做出了先打英印进攻杰沙的六万北路军,然后夺取曼德勒,再彻底将西北路的英印军队封死在缅甸西北面的出路。

从瑞波到杰沙的山路间,三万中缅战士埋伏在山岭和丛林里,各种火炮按照射程分散部署,按照从远到近的开火顺序,覆盖了近五公里的山路。

然后,一万六千名战士在炮火覆盖的范围之外,沿着敌人的退路上埋下了大大小小一万五千枚地雷,覆盖了将近五公里的山路。

张国辉在山谷里用扩音器用中国话,同时由缅甸同志用缅甸语翻译,对所有参战的中缅两族士兵说道,“为什么我不在前面埋地雷?因为缅甸人民没有退路,英国人和印度人在缅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唯有向前,只有向前,只有以杀止杀,缅甸人民才有可能拜托60年来的殖民命运,才有可能迎来和平和大一统天下!一旦炮火停止,只要听到冲锋的牛角号声,无论中缅,所有人都要狠狠地冲锋,迎着敌人的子弹和枪炮冲锋,用我们的勇敢压垮敌人,让他们往回逃,拼命的逃,决死一战光复曼德勒!决死一战赶走英国侵略者!让这片土地迎来和平,让父老兄妹可以在和平里休养生息!用我们的生命,决死一战!”

山谷两边所有的中缅两族战士都举起枪械,大声呼喊,“决死一战!决死一战!决死一战”,四万人的回声,在山谷里绵延不绝,此起彼伏!

中缅山水相连,中缅两边的百姓数千年都有往来,老百姓要的是和平,要的是长治久安,要的是发展,要的是一个不被盘剥的未来。

张国辉,一,不收重税;二,爱兵如子;三,带来大量廉价农业工具,四,中缅两族依法而治,不偏不倚。五,这群中**人还会救助孤寡,会带着缅族同胞在救济逃入丛林的各族难民。

他现在就是缅甸北部的菩萨,缅甸人都喊张国辉为“张菩萨”,因为慈善的菩萨才会在苦难时,伸手救老百姓于水火,而菩萨手下的“祁金刚”,却杀伐果决,为缅甸北部带来真正的和平。

这支外来的军队,现在很多人都娶了缅甸媳妇,所有缅甸人都叫这支军队为“菩萨军”,是救苦救难的军队。

这个庞大而神秘的军队,其穿着可谓是五花八门,仿佛是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拼凑而来。有的身着古老的民族战士的服饰,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散发着威严;有的则穿着简洁的现代迷彩服,与周围的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然而,尽管他们的穿着各异,但却都有着一个极为统一的特点,那便是脖子上紧紧围着一条洁白如雪的毛巾。这条毛巾似乎成为了他们独特的标识,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看到那一抹白色,便知道是这支特殊的军队。

他们如同幽灵般活跃在缅甸西北和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宛如山脉中的守护者。山间那些原本宁静的村落,如今却被战火的阴影所笼罩。部族武装之间的纷争此起彼伏,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但就在这混乱之中,这些军队却如同黑夜里的篝火。

村落里的百姓们,起初对他们充满了警惕和恐惧,毕竟战争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太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现,这些军人并非如印象中的军阀和自私的部族武装那般残忍无情,相反,他们总是尽力保护着村民们的安全,带来各种农具和物资,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落开始向他们归附,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在这个经历了数十年战乱的地方,所有人的心都早已疲惫不堪,对厮杀充满了厌倦。他们渴望着安宁,渴望着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而此时,这支军队的出现,就像是一道划破丛林夜空的闪电,给了他们无限的期待。他们期盼着这支强大的军队能够带领他们走出战乱的阴霾,迎来真正的和平。每一个人都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这位强者能够兑现他的承诺,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

好不容易,最近半年大量菩萨军进驻各地带来的短暂和平,好不容易赋税能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老百姓可以休养生息,现在要再次被英印军队打破,整个丛林和山岳里的老百姓都愤怒了,很多村子的年轻人都在问,“可以参军吗?我要杀英国佬!”。

菩萨军的战士却说,“一个村子出的人数是规定的,张菩萨说,不能死太多的人,不然地没人种,老弱妇孺就没有口粮了!我们在前面,等我们死光了,你们再来吧!”

菩萨军凭借着那犹如钢铁铸就般严明的军纪,每一名战士都严格遵守着各项规定,无论是行军作战还是日常相处,都展现出极高的纪律性与规范性。他们英勇而爱民,所过之处,留下的是深深的敬畏与赞叹。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这种严明的军纪逐渐在百姓之间口口相传,仿佛一颗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百姓们开始谈论起菩萨军的种种事迹,那些关于他们救助灾民、抗击外敌的故事,如同一股丛林间的溪流,流淌在缅北的每一个角落。

慢慢地,菩萨军在缅甸百姓心目中形成了独特的口碑。百姓们不再仅仅将他们视为一支普通的军队,而是把他们当作守护这片土地的神明。每当遭遇困境或战乱时,人们总是会祈祷和期盼着菩萨军的到来,仿佛只有他们才能带来真正的希望与安宁。

就这样,在缅甸的大地上,一种神奇的传说悄然兴起。人们坚信,只要菩萨军来了,那久违的和平与繁荣便会如同春天的花朵般再次绽放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上。他们的身影成为了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他们的名字成为了勇气与正义的象征。

英印军队的行军消息,时时刻刻被老百姓带来山区,缅甸到处是菩萨军的沿线,到处都是人体雷达,英印军队毫无秘密。

同时,菩萨军也要求,“没有我们的指令,沿途所有的村子都不要抵抗,要好好活下去,菩萨会带人杀回来!英国人拿走的,他们一定会带回来!记住,要好好活下去!”

八月十一日上午,英印军队终于抵达了伏击圈外部,丛林和山岭看上去还是那样安静,可英**官却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总觉得前面的丛林公路有一种说不出的危险,可他也弄不明白这种危险到底来自何处?

这一次,他一反常态,大声喊道,“把坦克部队放在中间,让一个师的印度士兵在前面探路”。

他认为,这样就算发生危险,英国装甲部队还有时间反应,能够建立起一条钢铁防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