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日之火力不足 > 第51章 边挨炸,边研究

抗日之火力不足 第51章 边挨炸,边研究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2 06:08:11 来源:小说旗

一个人,一旦在什么事情上获得成就,那么他就会想如何复制这种成就。

一支军队,一旦发现自己在哪个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那么他们就会反复利用这种优势,不断扩大对方的损失。

为了对付苏联,日本军部正式统合了日本陆军和海军,当然海军是不可能把军舰开上陆地的,但是日本的海军陆战队和日本海军航空兵却能够参与战争。

日本海军一直在东亚的大海上没有敌手,这是一种骄傲,但反过来对于需要军功的军人而言,这又是一种困扰。

日本陆军在侵略中国的作战中,获得了大量的军功,然后很多人得到了升职。

另外,日本陆军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的土地,矿产,税收,让日本帝国得到战争的实惠,于是一种海军无用论,开始在国内泛滥。

有一些官员,甚至提出要挪用日本海军军费,来加强日本陆军的装备。“一条战列舰能造多少坦克和大炮?我们和苏联军队的差距就是坦克和大炮,为什么我们不少造几条军舰,用这些资源来造重型坦克和大口径重炮呢?”

一时之间陆军比海军有用的言论甚嚣尘上,这更加加深了海军高层的忧虑。

当日本军部找到海军,要求海军也派遣陆战队和飞机参与战争的时候,海军很快就答应了。

鬼子海军这样做,出于两点:

一,通过军事行动,来驳斥海军无用论。

二,海军的军官们也需要战功,来获得既得利益。

于是,日本鬼子的海军做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在四月对苏作战时,就派遣了大量的作战人员和作战飞机,全面的参与到此次战争之中。

袭击祁连山师的,就是日本海军航空兵。这群小鬼子长期训练,却苦无建功立业的机会,现在简直就像闻到鲜血的鲨鱼,极其的卖力和疯狂。

轰炸包头城外的阵地,轰炸包头城内的敌人,让日本海军航空兵尝到了鲜血的味道。骑兵集团的吉田悳在玉碎之前,向陆军总部发去了最后的电报,向海军航空兵致以敬意。同时,飞机拍回去大量战斗照片,让他们收到日本海军高层的表扬,这让他们的功绩又多了一分。

于是,接下来,这群鬼子飞行员按照海军的要求,开始延伸打击范围,从以前的西线防御,慢慢变成了西线进攻。

四月二十三日以后,日军的海航飞机开始轰炸五原和城市外的军营。当然,他们并没有丧失理智,他们依然在采用高空轰炸。

这一下,给五原城带来了人员的伤亡和城市的巨大破坏。

可现在,炮手们还完全没弄懂这套100毫米高射炮装备,还是只能由高射机枪和很少的双管高射炮来做为防空主力。

可不同与机枪,高射炮这玩意讲究,要设定炮弹延时引信,要会用向量瞄具,一群大头兵连识字的都不是很多,更不要说看懂各种刻度组合的瞄具了!它认识我,可我不认识它啊!

另外,少量的几门100毫米高射炮,该如何操作和使用高射炮的雷达和指挥仪?部队过低的识字率,理科知识的完全缺乏,其实是高技术装备作战碰到的最大问题,这是近百年满清和民国政府毫无做为的锅,现在要野火他们要来背了。

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先由赵新新和严慰宽先学会使用。只有他们学会了,才能再一个班组,一个班组的教学。可这玩意,连炮兵专业的严慰宽都从没见过,他们只能一边啃说明书,一边讨论,一边拿着天空中每周出现的鬼子飞机来学习使用雷达和指挥仪,这倒是日本人做了陪练。

原本严慰宽本来还想让自己的英国双翼飞机来陪练,被野火拒绝了,那些老爷飞机如果碰到日本战斗机,那就一盘菜。

日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的驾驶员,已经把五原做为了自己的高空投弹训练场。这群王八蛋,每一周都会不定时进行一次空袭,特别是野火他们的军营,那是每一次光顾的重点。

野火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将五原里面最后的一批老百姓,也送去巴彦淖尔,只留下部队坚守。

五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开始建造大量的防空洞和战壕,虽然人在战壕里还是有可能被炸死,但这总比平地上的生存率要高出很多了。平底上的爆炸,炸弹的破片,能够覆盖半径五十米的空间,只有壕沟才能把伤亡减低。

为了对付这些航空炸弹,野火在五原城外,挖掘出了大量的防空掩体和带盖板的壕沟,这些盖板倒下就能掩盖住一段壕沟。

战士们发明了一种快速挖掘壕沟的方法。他们用大锤子,将尖头的木棍钉进土里,然后在这些向下的洞里,塞进去一个手榴弹,拉火引爆手榴弹,将整个土层全部炸松,这样他们的挖掘效率成倍提升,这比用工兵铲慢慢挖的效率搞了几十倍,特别是对于冻土和碎石地形,这种开挖壕沟的方式,立刻在军队里流行了起来!

这要是给其他八路军部队看到,一定会骂,一群败家的玩意!

随着壕沟的快速建设,和盖板的不断延伸,日本航空兵看不到人员行动和聚集的地点,航空炸弹的杀伤效率在不断下降。同时,行动时拍摄的照片,也让他们的空袭行动,看上去非常的无效。

在持续了大约四周以后,这空袭倒是慢慢停止了,野火估计这群日本鬼子,应该飞去对付苏联航空兵了?

严慰宽和赵新新为了能够继续训练,带着炮手和两种高射炮,去了阿拉善盟的深处,那里有飞行员培训基地,他们能在那里继续捣鼓和训练。

五原的部队现在就守着五原,不停的训练和挖防空洞。

现在,城里城外被这群大头兵挖了个遍,防空洞连防空洞,防空洞连碉堡,碉堡连壕沟,壕沟挖了两米深,到处都是猫耳朵洞。

一边是射击和投弹的训练声,一边是爆破和挖掘的号子声,日复一日的进行着。

王助在签署过保密协议以后,终于见到了防空雷达的模块,在经过几次实验以后,他确定这东西有用,有大用!

做为航空的专家,他甚至觉得这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技术。

沈莹陪着他参观了兵器工厂,汽车工厂,飞行员训练基地,钢铁厂,炸药厂,以及他们使用的各种通讯设备,王助有一种这是国民党中央军的错觉。

沈莹又拿出了普惠航空发动机的合同,这时王助终于知道八路军究竟要做什么了?

他沉吟了一会,问沈莹一个问题,“飞机,不是那么容易造的!你们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吗?”

王助很清楚,今天的中国工业基础太薄弱,大量的设备都要依靠进口,目前他们能够做的其实就是设计和组装。

航空事业要烧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沈莹也严肃的回答道,“您在成都设计飞机,为这个国家培养人才,而我们想把你们的知识用于制造,让这些知识飞起来,用知识来和日本人战斗。我们的钱不多,但是我们能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就像汽车工厂,枪械工厂,我们都在一步步成型,飞机工厂也一定能建起来!”

沈莹将飞机发动的参数拿出来,她真诚的说道,“发动机动力,空动外形和重量之间有一个平衡点,我们需要您能够设计出一架战斗,找到最优平衡点!”

王助很惊讶,“你对航空很了解?”

“现在,将是螺旋桨飞机最后的绝唱。十年以后,这片天将空属于喷气式飞机”,沈莹站起来,看向窗外的天空,蔚蓝无云,碧空万里。

“你居然还知道喷气式?”,王助更惊讶,这几乎是现在最高的航空科技,目前还停留在研究阶段。

“我知道的可不仅仅只是这些,接下来雷达会飞在天上,能在四百公里外发现和锁定敌机;红外线导弹会取代航空机枪,统治整个天空;几乎所有的战斗机都能超音速飞行,最快的将可以跨越三倍音速,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变化,我并不方便现在跟您说。”沈莹微笑着说道。

王助愣在那里,低着头,大脑里,正在构架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试图理解这些新的概念。

然后,他看向沈莹,不知为何,这时的沈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业负责人,而是具有神秘不可知的背景。

她刚刚说得一切,并不像是在幻想,在讨论,而是非常确定和坚信,这样的情况只可能发生在两种情况下:要么,她确实见到过;要么,她已经研读过某些确定的科技成果。

她并不像是科技人员!

所以。。。难道,她见到过?

这可能吗?!

“喷气式发动机,有几种形态?”,王助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沃喷和涡扇”,沈莹回答的非常简洁。

王助的眼神猛地收缩,他站起来,直视沈莹的眼睛,再次问道,“抗日战争我们赢了吗?”

“小鬼子输定了!”,沈莹还是很笃定。

“民国呢?”,王助继续问。

“飞灰湮灭!”,沈莹从来都不觉得那个窝在一群小岛上的人,算是什么民国人!他们甚至对不起,他们用的那个名字,对不起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王助不再说话,他已经知道自己触碰到了某些不可知的东西,包括科技,包括时间,也包括命运!

他重新坐回去,说道,“需要我做什么?”

沈莹说道,“请您给我们一个名单,他们能够将我刚刚说的持续研究下去,做一批默默无名的铸剑者!也请您保密!”

王助也不知道为何,他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一个月以后,中国大地上,十五名学者从各自岗位上离职,从天南海北,奔赴中国的西北。

半年后,又有九十多位西南联大的大学生,从昆明搭载着,欧洲送来的物资车队,他们在车上唱着《西路军军歌》和《黄河大合唱》,一路欢歌笑语,一路北上,他们就是那群最初的铸剑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